8月中旬,“我孩子可以當童模嗎?不玻璃心”這一話題橫空出世,迅速引爆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一眾父母紛紛曬出照片,讓廣大網友對自家娃的長相作出客觀評價。
據不完全統計,這半月來,相關帖子數量近1.6萬,累計獲讚數近百萬,評論總數高達10.26萬。“童模”“親媽濾鏡”等標簽,至今熱度依舊居高不下。
什麼樣的娃才能當童模?童模真的那麼好賺?來聽聽圈內人怎麼説。
淩晨3點起床化粧、拍照到半夜
家住織裏的可可(化名),今年4歲,當童模已有三年。大眼睛、高鼻梁,上鏡後的她看起來就像個洋娃娃。
步入童模圈,並不在可可父母的計劃內。“閨蜜做童裝生意,時不時讓可可去幫個忙,久而久之,被童模經紀人相中,拉進群、進了圈。”可可媽媽告訴記者,3年來,這個微信群一直近乎滿員,“群裏的娃,長得都可好看,而且是那種撲面而來的、公認的好看”,競爭激烈,“剛進群的新人,很難接到單”。
童模,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可可媽媽透露,接不同類型的通告,報酬不一樣:廣告類的按天報價,一般給幾千;服裝品牌類的按時報價,每小時100左右;服裝電商類的按件報,50-200不等。若是外籍、混血,報酬會更高。若是網紅童模,報酬至少翻倍,單子也更多,“好的童模,相貌好不夠,業務必須熟練,鏡頭感還要棒。”可可媽媽對記者喃喃了幾個名字,“月薪數萬甚至十幾、幾十萬的童模是有,但鳳毛麟角啊,名字都能直接報出來”。
談及女兒的童模之路,可可媽媽只用了一個詞——辛苦。“童模看著光鮮而已,掙得都是辛苦錢。”她介紹道,即便可可一月就接一兩單,以玩為主,也經歷過淩晨3點起床化粧、拍照到半夜的情況。
抖音上,日入四五千的童模媽媽,曾在視頻中直言:自家娃每天需拍攝40套衣服。按8小時工作制算,意味著每12分鐘就得完成一套拍攝,可見工作密度之大。
且這些衣服往往由商家直接從廠裏拿出來,不一定都清洗過,材質也未必柔軟舒適。為了搭配服裝,還要進行各種化粧、帶美瞳、做髮型。
高強度的工作、粗糙的服飾與化粧品,無一不傷害著孩子的身體。
“當職業童模,大概堅持了半年吧,真的吃不消。”現在的可可,更多時候就跟其他同齡人一樣,在幼兒園裏度過平靜而快樂的時光,“閒暇之餘,會去閨蜜那兒幫幫忙,友情價,50元一套。”可可媽媽補充道。
被莫名扣了1000元
眾所週知,童模,都長得不錯。對於爆火的“我孩子可以當童模嗎?不玻璃心”,網友也多回復中肯,在普通長相的帖子下,“不行”“不要折騰孩子了”......主打一個直接。但面對如此多的勸阻回帖,仍有父母執迷不悟,“孩子是自己的好”,總覺得自家娃一定能成。
社交平臺上更是涌現這樣一批帖子,發帖者往往用圈內過來人的口吻,稱“童模這個行業,並不是長相出眾才有資格做”,注重穿搭、學會p圖,也能順利接單賺大錢,“真誠是必殺技”。
於是乎,一眾父母聞“帖”而來,紛紛在底下留言,詢問進圈途徑。
紹興全職寶媽柚子(化名)便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閒賦在家的她頻頻刷到類似帖子後,心動了,便在底下回了一句“求帶”。
不到半天時間,柚子便收到一條私信,對方自稱是童模經紀人婉婉兒(網名),兩人迅速加上好友。
在聊天中,對方稱,自己手握大量資源。得知柚子情況後,貼心建議她從“寄拍模特”做起。隨即發送某品牌童裝的購買連結,以及一張“寄拍童模”操作步驟圖:1、選好童裝;2、掃圖中二維碼同意協議,讓商家代付;3、到貨拍照返圖。並稱,該品牌童裝正缺童模,完成上述流程,商家便會給予90元/件的報酬。見柚子還有些猶豫,她又加了句:“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生怕錯過此次“良機”,柚子快速挑好衣服,掃了圖中二維碼。
但當同意協議後,柚子發現,自己的蘋果賬戶訂閱了某項目,扣款880元。起初,“只是納悶,為何簽了協議,商家卻沒墊付,還去問了婉婉兒”,在賬戶持續扣款多個39.99元後,她才驚覺,自己是被騙了。當柚子著急忙慌把訂閱關閉時,扣款總額已達1000多元。
雖然及時報了警,但警方告知因“嫌疑人身份不明”,無法按期結案。至今近5個月過去了,柚子也沒能追回這筆錢。
網上也有一些帖子,用親身經歷告誡大家千萬不要拿著孩子照片,在網上到處問“能否當童模”。強調已有騙子,正盯著這類“肥羊”父母——“對行業一知半解,又著急想入圈的,最好騙”。但這些帖子,只有零星觀看量,淹沒在動輒數萬點讚的“做童模一個月,娃賺了3萬”的美夢帖裏。
“試鏡”背後,是賣2-3萬元的培訓課
被喻為“童裝老大”的織裏,有著超過1.4萬家童裝廠家。據悉,全國每3件童裝,就有2件來自織裏。這也意味著,這裡有著巨大的童模需求。
某業內人士透露,有經驗的童模,拍攝一件衣服賺80-180元,多的一天能拍200多套,日薪過萬不是問題。“如此高薪,吸引不少父母往裏擠”。
“想娃當童模的人多了,童模培訓機構的生意,也跟著紅火了。”曾在浙江某童模培訓機構工作的小歐(化名)説,“但坑也不少。”
小歐告訴記者,他曾經的服務過的一家公司,老闆會讓員工蹲點各大商場、公園,一看見帶著適齡孩子的家長,便衝上前,逮住先是一頓亂誇。然後自稱童模經紀人,邀請他們的“可愛寶貝”去試鏡。加上聯繫方式後,再打著“幫忙包裝”的幌子,提供培訓課程,費用2-3萬不等。
據悉,培訓課程以形體訓練為主。但課程並不專業,甚至連許諾的試鏡,“都是機構自己搭臺搞的”。若想要童模資源,還需加錢打點。
他還指出,過程中,有些父母會意識到,自己小孩就是普通長相,並不能勝任童模。這時,公司會進行新一輪洗腦,“甭管啥狀況,都有一套對應的話術”,如“普通寶貝的穿搭推薦,對大眾買家更有參考價值”等,“穩住”他們讓他們花錢。
“至於最後能不能當上童模?資源搶不搶得到?誰知道呢......”小歐坦言,“幹得久了,良心會有點過不去。”
對此,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顧思行也指出:“上述情況難以從法律層面上直接認定為詐騙行為。”
在他看來,若雙方簽訂的合同,僅是約定培訓事宜,而未承諾相關成果。機構如果已經按照合同約定,提供了相關培訓,切實履行了各項合同義務,“若最終孩子沒能成為童模,家長要求全額返還款項或退還部分款項,可能難以得到法院支援。”
有一個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十分形象:若執意帶娃進童模圈,退一步,你是某些機構養肥待宰的豬;進一步,你是將孩子吃幹抹凈的狼。
“進圈需謹慎。”顧思行強調道。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丹穎 實習生 陳奕霓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