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733萬香港人,這個暑假往深圳跑了900萬次
發佈時間 | 2023-08-31 09:13:51    

   這個暑假,深圳被香港人“擠爆了”。在深圳福田高鐵站附近的幾家商場,處處可見港客的身影,幾乎佔了商場訪客的一半以上。

  數據有最直觀的反映,攜程數據顯示,7、8兩個月,香港遊客到深圳整體旅遊預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57%,環比前兩個月增長14%;酒店訂單同比去年增長301%,環比前兩個月增長12%;門票訂單同比去年增長447%,環比前兩個月增長116%。

  在小紅書、抖音上,香港人分享的深圳逛吃體驗也越來越多。

  為啥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涌入深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進入了怎樣的階段?

  不止是吃喝玩樂,修車、看牙也到深圳

  不同層面的數據都在説明一個問題:香港人的北上消費熱潮確實來了。

  潮新聞記者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發佈的公開數據整理髮現,7月1日至8月29日,已有超過900萬人次港人入境深圳,而香港總人口數733.32萬人,平均下來在這個暑假,每個香港人入境深圳1.2次。

  奧一網基層治理研究員梳理相關數據,估算僅在7月,北上港人的消費總金額就達到40億港元。

  而根據諮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深圳商場客流同比大幅增長,市域級、區域級商場今年前4個月日均客流量較去年分別增長68%、46.8%。

  香港人到深圳玩了啥?攜程數據顯示香港遊客到深圳的熱門景點TOP5分別是:世界之窗、深圳野生動物園、深圳歡樂谷、中信金沙灣水世界、卡魯冰雪世界。

  深圳的一家網紅酸菜魚店的服務員告訴潮新聞記者,自暑假以來港客暴增,店內生意翻了一倍,週末排隊等候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

  香港人是怎麼看待這個暑假中北上熱情的?昨天,香港富商田北辰在社交媒體發帖《北上消費成趨勢? 留人留客諗新計!》。在田北辰看來,深圳的商場比香港更有新意,甚至能在商場裏玩賽車、滑雪,而商場周邊的餐飲也好吃且有新意。

  除了吃喝玩樂,香港人在深圳的其他花費也有不少。

  來自香港的何小姐向記者描述了她在這個月裏的兩次深圳遊經歷。

  8月5日,何小姐經過了一個月的等待,完成了“港車北上”的申請,簡單來説,“港車北上”是自今年7月1日開始的新政策,允許合規合格的香港私家車在無須取得常規配額下,經港珠澳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

  自駕出遊開車到內地,讓何小姐感覺很愜意,“以前我都是坐巴士去深圳這些地方,入境珠澳大橋還要轉車,整個過程費時費錢。”而“港車北上”能讓何小姐從香港到深圳節省一個多小時,花費也更少,只需要支付150元人民幣的過橋費。

  除了出行省時省錢,深圳的美食、汽車維修的價格也比香港低。“深圳的美食、油價幾乎都比香港便宜一半,像油價香港是18元人民幣每升,但深圳只要9元人民幣每升。現在在深圳的鮑師傅、盒馬生鮮、瑞可爺爺等店排隊的很多都是香港人,他們還會來內地做汽車保養維修。”

  深圳的價格優勢以及“港車北上”政策讓更多香港人選擇到深圳做汽車保養、維修。深圳一家汽車維修公司的員工小文告訴記者,店裏接待做保養維修的香港客戶越來越多,“上個月,我們就修了10多臺香港的老式汽車。”對照一下價目表,就知道在深圳做保養有多划算了,在香港做一次汽車保養改裝要6800左右港幣,而在深圳只需要1980港幣,“香港有的店光是人工費就比深圳貴了1.5倍。”小文介紹。

  在福田口岸附近的一家口腔醫院,週末預約已經全部排滿,會粵語的醫生更是供不應求,香港客人每人平均消費超過3000港元,就診牙周問題佔比近四成。

  而根據港媒報道,內地牙醫價格優勢明顯,種植牙等治療項目約為香港價格的1/5至1/3左右,牙齒正畸、牙病治療等項目也具有較高性價比,因此深受香港市民青睞。

  雙向奔赴背後的熱情,意味著什麼?

  今年深港全面恢復通關以來,兩地經貿往來愈加密切,香港居民跨城到深圳消費熱情不斷升溫。

  為接納、吸引北上的香港遊客,深圳也下足了功夫,比如設立服務點協助港客使用跨境支付工具、發放深圳旅遊攻略、完善口岸的繁體中文及英文標識等。

  優越便利的交通條件,是香港居民鍾情于“北上”消費的前提條件。除了“港車北上”,香港人到內地的其他途徑也越來越便利。

  以高鐵為例,廣深港跨境高鐵從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加開22列。從香港西九龍到深圳福田僅需14分鐘,緊鄰香港的深圳福田成為眾多港人進入內地的“第一站”。公交地鐵同樣方便,今年6月1日,“深港一碼通”上線,兩地居民使用一個APP,即可在深港兩地跨城刷碼乘坐公交地鐵。

  另一方面,內地旅客仍然是訪港主力,從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數據看,今年7月訪港旅客數字為360萬人次,按月上升31%;其中83%為內地旅客,約有297萬人次。由此可見,深港兩地互通,雙向奔赴下消費熱情高漲。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台灣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鵬教授告訴潮新聞,“港人北上”熱潮帶來的“反向消費”現象同樣值得關注,“長期以往都是內地的朋友到香港去購買香港的奶粉、化粧品、護膚品以及各種奢侈品,包括一些普通用品,而現在,香港市民很願意‘北上’到深圳、東莞等地,購買內地的産品,包括食品、奶茶。説明近幾年裏,內地的産品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款式、口味、産品設計,迎合了更多受眾的需求和品味,所以才會引來香港很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

  香港人“擠爆”深圳的背後,是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再提速。隨著要素、資源流通日漸頻繁,粵港澳大灣區正顯現出全方位、全領域、全鏈條深度融合、創新合作的新階段。怎樣的大機遇、大未來將在5.6萬平方公里的大灣區持續孕育?

  在王鵬教授看來,如今香港大量企業家、年輕人通關直接進入內地,不僅加強了兩地的交流交往,更讓香港的青年人能更直觀、密切地觀察以及接觸內地,“特別是內地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而玩轉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在這個暑假集中的體現,讓王鵬這位在廣東生活多年的學者有了跟多的期待,“現在能在路上看到越來越多香港牌照的車輛,這代表著我們的經濟活躍程度越來越高,與港澳的融合越來越密切,也期待未來兩地發展越來越好。”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苗 施展華 實習生 陳奕霓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