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網路水軍興風作浪,浙江治“你”沒商量
發佈時間 | 2023-08-31 08:52:05    

   眼見不一定為實。火爆的網路數據背後,也可能是網路水軍在興風作浪。

  在水軍們的操縱下,點擊軟體,就可以同時指揮上萬台手機“轉評讚”;一個自媒體公眾號編造的謠言,能將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置於危機之中……

  近日,浙江公安在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期間,對一批涉及誤導輿論、造謠滋事、強迫交易的網路水軍予以嚴厲打擊。一批隱藏在螢幕後操縱流量的團夥浮出水面。

  浙江是數字經濟大省。網路水軍編造資訊、收割流量,危害網路生態,不僅影響産業發展,而且損害群眾利益,所以我省對此絕不姑息。

  面對網路水軍,如何治,怎麼防?

  有組織的造假

  十多年前,網路論壇(BBS)風靡時代,網友們把在論壇上發一些無意義的帖子,稱為“灌水”。

  移動網際網路興起後,商家、網紅等對流量爭奪愈加激烈,為了吸引流量,出現越來越多有組織的“灌水”行為。而在需要數據、熱度的地方,也出現了網路水軍的暗影。

  有專家把網路水軍定義為“組織化的社交媒體操縱”。而其中的一些流量造假行為,已經涉及犯罪。

  8月24日,浙江公安公佈相關典型案件,細數網路水軍所犯的幾宗罪,包括編造虛假資訊、誹謗攻擊、非法推廣、非法刪帖等。

  現在,網路水軍一般有四大類型的運作模式:一是造謠滋事;二是輿情敲詐;三是刷量控評;四是有償刪帖。

  刷量控評大多由群控軟體完成,網路水軍團夥使用群控軟體控制大量機器人賬號,在視頻、直播、資訊、電商等服務下刷量、控評、炒信,極短時間就能滿足一些企業和個人的流量指標。

  最近,寧波鄞州公安就通報了一起使用“雲控軟體”(屬於群控軟體的一種)提供虛假“轉評讚”服務的網路水軍案。這個由9人組成的犯罪團夥,操控著一萬多臺手機。

  他們利用一種名為“雲控軟體”的技術手段,同時對上百台乃至上千台手機發出指令,在幾分鐘內就能急劇拉升視頻或帖子的點讚量、轉發量和瀏覽量。

  為了讓水軍看起來更像真實用戶,在進入直播間時,“雲控軟體”還能事先設定批次、進入時間以及不同的發言內容等;甚至可以去競爭對手的直播間,自動投訴甚至抹黑。

  除了用群控軟體刷量控評之外,還有網路水軍通過編造謠言製造熱點,進行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

  杭州濱江公安公佈一起案件,一個名為“帶貨反詐聯盟”的公眾號,針對某即將上市的公司發表虛構、誇大事實的負面帖文,引來網路熱評。線下則派出人員,以刪帖為由敲詐企業。

  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規模上看,網路水軍已從最初的個體化、小作坊經營,朝著行業化、公司化、職業化方向發展,形成非法推廣、技術支撐、售後服務等分工明確的黑灰産業鏈。

  流量背後的生意

  在網際網路上,對商家而言,好評率、點擊量意味著更高的交易率和美譽度;對明星主播而言,大量的評論點讚,意味著更高的熱度和曝光量……流量幾乎成為了網路影響力、權利、收益的代名詞。

  花錢買好評、流量,成了一些商家、主播快速提升網路影響力的密碼。而當流量成為一門生意,就給了網路水軍滋生的空間。

  今年8月,金華江南公安打掉一個開展刷量控評的網路水軍,專門為多個電商平臺的5000余家店舖刷好評,涉案金額高達1.2億元。

  該案嫌疑人林某等人在多地成立公司招募大量網路刷手,並在需要刷量的商鋪網購。但交易實際並不存在,商家寄發空包裹,刷手收到貨後進行好評。商家獲得銷量和好評,刷手賺取佣金,工作室抽取分成,三方聯手完成一次虛假交易。目前,警方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對網路水軍成員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與商家刷好評相比,給明星主播、短視頻“拱熱度”則更為簡單粗暴。網路水軍按一次直播、一個視頻收費,一萬好評、十萬好評,都有明碼標價,價格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網路水軍接單後,開動成千上萬的手機點讚。

  寧波鄞州網路水軍團夥,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提供虛假“轉評讚”服務,短短幾個月就非法牟利300余萬元,累計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

  還有的商業水軍團隊,手裏不僅掌握著成百上千的小號,還採用長期戰略養若干在網路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大號,“養號千日,用號一時”。台州警方查處了一起案件,網路水軍通過侵權、盜用等非法手段給APP、自媒體號“養流量”,把號養成大號後,再賺取流量、推廣費以及直播帶貨,收割變現。

  把流量做成生意,只要流量不要品質、只要熱度不要態度、只看商業價值不看社會價值等做法,不僅損害用戶的合法權益,也會侵蝕網際網路的信任基石。

  “治水”需要合力

  網路水軍,是當前網路空間治理的共性難題。編造資訊、誤導輿論不僅影響商業領域,也關係到意識形態領域。整治網路水軍,已成為清朗網路空間的關鍵一環。

  但網路水軍身居幕後,人員分散,且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已形成層級分明、類別齊全的違法犯罪産業鏈,具有隱蔽性,治理難度越來越大。一些公司打著“元宇宙”“直播電商”等旗號,表面上是一家數字經濟企業,實則是運營網路水軍,開發用於虛假“轉評讚”犯罪活動的軟體。這種規避市場防範和監管的模式,給打擊網路水軍增加了難度。

  據民警介紹,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慧工具的廣泛運營,近期一些案件中,網路水軍通過ChatGPT技術自動生成虛假資訊,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製造輿論熱點,還能根據不同網路場景來調整自身“人設”和語言,從而使得發佈的內容更加真假難辨。

  面對這些難點問題,僅靠公安、網信等部門打擊整治難以根治,需要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平臺間配合,構建政企合作治理的長效機制。

  杭州公安相關負責人建議,各大網路平臺要完善審查機制,從源頭阻斷網路水軍的生存空間,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自媒體企業和個人行業準入、內容審查、責任追究等機制。

  為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的政企合作,浙江通過數字化改革,優化浙裏網路綜合執法應用,打造“浙裏心安”“清朗網路智治”等平臺,通過數據分析,解決網路主體“底數難摸清、服務難分類、賬號難掌握”等難題,提升管網治網智慧化水準,及時打擊處置網路水軍。

  網路水軍歸根結底是虛假資訊和真實資訊在輿論場的博弈,更是非法牟利、侮辱誹謗等多種不良動機相互作用的網路生態。還需要及時發佈權威資訊,強化官方媒體話語權,提升主流媒體的公信力,讓輿論回歸理性,使真實、健康的資訊佔據上風。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力維 通訊員 張范 徐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