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多國要求歸還文物!大英博物館約2000件藏品“失蹤”,英媒批“國恥”
發佈時間 | 2023-08-28 11:12:20    

  “失竊藏品數量令人極為震驚”——隨著大英博物館理事會主席奧斯本26日證實,該博物館大約有2000件藏品“失蹤”,這一自本月中旬起持續發酵的事件被推至高潮,無論是國際媒體還是分析人士都發出震驚的慨嘆,將其稱為“博物館史上最大醜聞”,英國《泰晤士報》甚至以“國家恥辱”來形容此案。在大英博物館擔任館長7年時間的德國人菲舍爾已在上週五宣佈辭職,聲稱自己要為在2021年收到相關警示後未作出全面應對而負責。只是,他的所謂“擔責”根本無法平息質疑聲,從“內部作案的可能性”到鬆散的編目制度,外界難以想像這一切會發生在“久負盛名”的大英博物館身上。該博物館暴露出的管理和安全漏洞更是讓其所謂“可信賴的文物保管人”名號遭受沉重打擊,希臘表示,此事更強化了該國政府堅持英方必須永久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的正義訴求。尼日利亞官員也將在數周之內致信大英博物館和英國政府,再次要求歸還貝南青銅器。

  “爛攤子”

  奧斯本26日承認,大英博物館的聲譽受到損害,“這是一個我們需要清理的爛攤子”。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自本月中旬公佈部分藏品“失蹤、被盜或損壞”以來,大英博物館一直面臨輿論壓力。丟失的藏品是在今年以前被偷走的,偷盜時間跨度“相當長”,其中一些線上上拍賣和購物網站eBay上以遠低於實際估價的價格出售,比如一件價值達5萬英鎊的文物僅以40英鎊的價格出售。

  大英博物館此前表示,所涉及的藏品包括黃金珠寶、玻璃器物等,這些可追溯至西元前15世紀至19世紀的藏品主要用於學術和研究目的。BBC介紹稱,成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總共有約800萬件藏品,但截至2019年,僅8萬件左右公開展出過。

  大英博物館已經解雇一名工作人員並報警。英國《泰晤士報》披露稱,此人是在博物館工作了30年的希臘藏品策展人希格斯,但他否認自己存在不當行為。據BBC報道,被解雇的員工沒有被確定為盜竊案的嫌疑人。倫敦警方要求博物館不要對外透露更多細節。

  大英博物館藏品失竊案浮出水面,與丹麥古董商格拉德爾有關。據英國《每日郵報》26日報道,格拉德爾講述説,他多年前發現罪犯可能從博物館中偷走了未登記的藏品,這些人“草率地”將其中部分物品放在eBay上出售。心生疑慮的格拉德爾在2021年向菲舍爾發出警告,後者卻告訴他,“所有物品都已清點完畢”。英國《衛報》稱,在被博物館人員“搪塞”了兩年後,格拉德爾又找到了奧斯本。就在上周,菲舍爾仍在辯稱,自己“有理由相信”格拉德爾曾隱瞞有關其他失蹤藏品的資訊。後者説,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在25日發表的辭職聲明中,菲舍爾就自己對格拉德爾的批評言論表達歉意。

  奧斯本26日接受BBC採訪時稱,他並不認為有人“故意掩蓋”盜竊行為,但調查後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這名英國前財政大臣看來,博物館管理層或許存在一些“潛在的群體思維”,即他們不敢相信內部人員在偷東西。他還稱,大英博物館“長期以來都是盜竊行為的受害者”。當被問及失蹤藏品的位置時,奧斯本稱,“古文物界的一些成員正積極與我們合作”,並表示迄今的追回工作是“烏雲中的一線希望”。

  英媒:追回失竊藏品或需要幾十年

  據英國《衛報》26日報道,文化市場的觀察人士集體表示震驚。國際藝術品追回公司CEO馬利涅羅説,他的組織“每天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博物館、文化機構和教堂的失竊報告,但令我們驚訝的是,這是大英博物館,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也是安全方面的標桿”。“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大博物館盜竊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個致力於打擊文物非法販運小組的負責人齊羅吉安尼斯説,對於任何一個博物館而言,這一藏品失竊的數目都是巨大的,但發生在大英博物館令情況更加糟糕。

  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看來,菲舍爾的失敗對大英博物館而言是一場“災難”。自2016年擔任館長以來,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博物館的長期規劃上。由於菲舍爾的提前離開以及對失竊案的持續調查,任何關於博物館規劃方面釋放的大張旗鼓的宣傳都註定要蒙上陰影。“可以説,大英博物館現在進入了其歷史上最黑暗的階段。”報道稱。

  齊羅吉安尼斯呼籲大英博物館立刻公佈失竊藏品名單,以便能讓相關專家幫忙尋找。但奧斯本對BBC承認,並非所有藏品都進行了“恰當的編目和登記”。他聲稱,一家大型博物館未對全部藏品進行編目並非特例,且大英博物館在這項工作上已經做得比很多其他大型博物館要好。

  據BBC、《衛報》報道,對於大英博物館的編目工作,牛津大學皮特·裏弗斯博物館負責人希克斯批評這是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齊羅吉安尼斯説,將藏品記錄在冊是博物館的“主要責任”,大英博物館“故意”將資金優先投入到製作精美的手冊和舉辦活動上。他認為,儘管藏品數量龐大,但在數字時代,智慧手機攝像頭和掃描器可以輕鬆記錄文物特徵,讓博物館的記錄沒有任何遺漏。

  《衛報》引述馬利涅羅的觀點稱,追回失竊文物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這其中存在複雜的法律和鑒定問題,且許多被盜藏品似乎沒有得到適當的分類和記錄在冊。

  “英國殖民歷史的象徵”

  失竊案令大英博物館所謂“文物保管人”的角色受到強烈質疑,要求英國歸還被掠奪文物的呼聲再一次高漲。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包括900件貝南青銅器。據英國天空新聞頻道報道,失竊案發生後,尼日利亞國家博物館和紀念碑委員會負責人蒂亞尼説,無論大英博物館安全與否,貝南青銅器都是被非法掠奪的文物,該國文化部長將在數周之內致信大英博物館和英國政府,要求立即返還這些青銅器。

  希臘文化和體育部長門佐尼近日接受當地媒體《論壇報》採訪時表示,大英博物館藏品的丟失、被盜或損壞是一件“極其嚴重且特別令人悲傷的事件”,尤其當此類情況在內部發生時,這甚至超出道德和刑事責任,上升到一個關於博物館本身可信度的重大問題。“盜竊的痛苦”,希臘《每日報》以此為題刊文説,英方聲稱,博物館方面目前的首要任務是追回被盜文物,盡一切努力確保這種情況不再發生——這也正是希臘人和其他曾被掠奪文物的國家在面對聲稱自己是“最佳文物託管人”的大英博物館時的訴求。《衛報》稱,此前被大英博物館解雇的希格斯是希臘藏品策展人,這令安全與文化所有權問題之間的聯繫“尷尬地凸顯出來”。

  不過英國議員勞頓指責希臘是“公然的機會主義”,他對BBC稱,大英博物館重要的藏品失蹤是一個“嚴重問題,但這不是《蒙娜麗莎》被盜”。《每日電訊報》26日也以“大英博物館醜聞不應成為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的理由”為題刊文説,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觀點認為,西方所有這些歷史博物館都是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紀念碑,其默認假設是,所有藏品都應該回到它們所屬的地方,如果讓這種觀點得逞,那麼大英博物館主導的理解人類文明計劃將毀於一旦。機會主義者會將焦點放在帕特農神廟雕塑上,問題是,從儲藏室盜竊小型便攜物品不會影響永久性公共展示的大型雕塑的安全。

  “大英博物館失竊案的國際關注度之所以指向要求英方歸還被掠奪文物,正是因為該博物館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國殖民歷史的象徵。”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隨著各國文物保護意識都在增強,許多國家的技術條件成熟,有關大英博物館能提供更好的文物保護條件的説法將很難成立,今後其受到的批評、面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崔洪建説,近年來,外界陸續看到一些歐洲國家政府對自己的殖民歷史道歉,或者是返還一些文物,“但這其中有的是社會層面在進行推動,有的是政府出於政策上的考慮,比如想要緩和與某個國家的關係”。整體而言,歐洲並沒有對殖民歷史進行徹底反思,只是出於上述兩個原因做出部分姿態或者採取帶有針對性的舉動。這其中,讓英國進行真正反省的條件更不足,原因包括該國的殖民統治範圍廣,且至今在形式上保留了英聯邦這一殖民史“遺跡”。在英國主流的認識中,它們對自身殖民歷史並沒有多少懺悔的心態,更多的還是帶有一種傲慢心理。 

來源:環球網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