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深圳發出競逐“新能源第一城”挑戰書 長三角如何“迎戰”?
發佈時間 | 2023-08-24 09:11:56    

   想要競爭“新能源第一城”頭銜的城市,又增加了一座。

  近日,深圳市工信局發佈《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車年産量超200萬輛。

  據潮新聞記者統計,除了深圳之外,上海、西安、常州、合肥等城市都在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産業,爭奪“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稱號。

  深圳發出競逐“新能源第一城”挑戰書

  擁有比亞迪的深圳,在新能源産業上的實力,一直都不容小覷。

  根據深圳市工信局數據,2022年深圳的新能源産業産值已經達到了2154億元,增長125.1%;新能源汽車産量87.47萬輛,增長170.0%。這個數字僅次於西安的101.52萬輛和上海的99萬輛。

  所以深圳發文提出競逐“新能源第一城”的目標,並不讓人意外。

  深圳發佈的《行動計劃》,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目標,搶抓汽車産業重構機遇,加快推動深圳新能源汽車産業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柱,乘勢而上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

  《行動計劃》也從新能源汽車産量、保有量以及關鍵技術創新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指標。

  例如2025年全市汽車産量超200萬輛、全球汽車“含深量”顯著提升、打造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引領全球汽車創意設計等目標,都顯示出了深圳對於晉級新能源汽車産業第一梯隊、競爭“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野心。

  深圳不僅要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産量、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還要探索建立數字汽車城,將新能源融入到城市生活當中。

  根據深圳的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30萬輛,還要爭創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長三角的新能源,有哪些家底?

  新能源,一直以來都是長三角最具優勢的“王牌産業”。

  2022年,長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車産量逾279萬台,佔全國比重超過40%,佔全球比重達25%。

  細數長三角各地的新能源産業,就能發現這裡的“家底”實在是非常雄厚。

  首先是目前國內新能源産量最高的城市,就在長三角。

  雖然在2022年,上海的新能源産量一度被西安超越,不過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産量61.15萬輛,重新奪回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位置。

  此前上海曾經定下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産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産值突破3500億元的“小目標”,不過按照今年上半年的勢頭,上海已經可以在提前實現這一目標。

  上海也給自己“上難度”,去年在上海舉行的中國汽車論壇上,上海重新“修訂”了新能源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上海智慧網聯汽車年産量將達200萬輛,産值將超5000億元。

  除了“新能源第一城”在上海,新能源投資熱度最高的城市,也在長三角。

  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産業集聚度城市榜》顯示,常州新能源投資熱度集聚度全國第一,這已經是常州連續第二年獲得這一殊榮。

  2022年,全國的動力電池産量中,有20%直接來自常州;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車産量達34萬輛,位居全國第六位,預計今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的産量有望超過70萬輛。

  常州,也早已將“新能源”,作為自己快速發展的驅動器,加速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邁進。

  目前,常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領域將實現“兩個萬億元”目標,包括産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

  同樣正在建設萬億級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的,還有浙江寧波。

  浙江在今年也發佈了《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産量超120萬輛,支援寧波建設整車製造核心區。

  去年,寧波全年汽車總産量為70.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量13.2萬輛,同比增長339%,佔到全省的28.9%。

  不過寧波新能源汽車産量不到汽車總産量的兩成,未來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為此,寧波也出臺了《寧波市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3-2030)》和《關於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的若干意見》,確立了“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産量提升至70萬輛以上,佔全市汽車産量比重50%以上,産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

  在新能源産業上,出盡風頭的,還有來自安徽的合肥。

  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300多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了完善的産業生態圈。

  雖然去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産量只有25.5萬輛,不過今年上半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産量已經達到34.2萬輛,同比增長87.8%,全年整車産量有望接近100萬輛。

  此前合肥曾經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産能超300萬輛的目標。

  如今看來,300萬的目標,也許並不遙遠。

  長三角如何迎接深圳發起的挑戰?

  此次深圳發起競爭“新能源第一城”的挑戰書後,作為國內新能源産業集聚度最高的長三角,該如何“迎戰”?

  與深圳相比,長三角最大的優勢,就是産業集群的高度發展。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人民日報的採訪時説:“既有完整産業鏈,又有巨大市場需求,還有出口便利性,這是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勢所在。”

  如今的長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

  研究表明,“4小時産業圈”既契合産業就近採購原則,能夠大幅縮減零部件運輸成本,也賦予供應系統快速靈活的響應能力,工廠能夠按照生産計劃隨時調配周邊企業零部件。

  特斯拉的負責人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都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長三角完備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全生態鏈,給予了整車更高的本土化率,也給了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由常州、徐州和武漢等地共同發佈的《2022年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洞察報告》也指出,隨著區域一體化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不再是單個品牌與品牌的競爭,而是産業鏈集群之間的競爭,落位到城市群層面的競爭。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目前就正在共建共建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集群。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産業組組長,上海市松江區科創發展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戴志明説:“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均有整車企業,産業鏈企業超4000家,産值超7000億元,未來G60科創走廊也將重點在打造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上下功夫,尤其是要深化在動力電池、充電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整車製造等方面深化佈局。”

  此外,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也透露,長三角要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世界級産業集群。

  在長三角,通過産業集群協同發展,長三角已經勾勒出了新能源汽車的完整生産鏈。面對深圳、西安等城市猛烈的“攻勢”,長三角更應打好這張獨有的産業王牌,才能助力長三角在新能源産業的競逐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為真正的世界級産業集群。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葉星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