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普陀山有位“身份證哥”,2700多個微信好友至少有一半丟過身份證
發佈時間 | 2023-08-21 17:18:00    

   “您好!請問是趙XX嗎?我是普陀山公安的,我們在碼頭撿到了您的身份證,麻煩您加一下我的微信……”

  當下,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如火如荼。完成上午在港區的旅遊市場秩序管理任務後,梅軍民回到警務室,從抽屜裏取出一疊身份證。他把身份證在桌上攤開,對著螢幕挨個打起了電話。

  這是梅軍民的日常。梅軍民是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山分局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派出所普陀山港區警務室的一名輔警,很多人習慣喊他“身份證哥”,因為每年他至少會寄出500多張身份證,給那些遺失身份證的遊客帶來充滿驚喜的“小禮物”;而他微信上2700多個好友裏,保守估計至少有一半人,曾經因為普陀山丟失身份證,而與他結緣。雖然這在他繁瑣的日常警務工作中,這件事只佔了很小一部分,但在他看來,卻特別有意義。

  8月18日,記者來到普陀山腳下,與這位“身份證哥”聊一聊關於身份證的故事。

  第一次收穫遊客的驚喜

  “你看,剛剛那位趙先生,微信添加過來了,我跟他視頻一下,確認是不是本人……”梅軍民抬頭跟潮新聞記者説了一句,又隨即撥通了視頻邀請。

  很快,視頻接通了。梅軍民晃了晃手機螢幕,把背景墻上的警徽和“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派出所普陀山港區警務室”的字樣框進視頻裏:“你看看,我是普陀山公安的,你叫什麼名字?身份證後四位是什麼?”

  “我姓趙,叫趙XX,身份證後四位是……”螢幕那頭的男子流利地報出了自己的身份資訊。

  “這是你的身份證嗎?”

  “是的,是的,我昨天丟的,一直沒有找到……”

  在確認無誤後,梅軍民讓對方在微信上提供收件地址和聯繫方式,承諾儘快給他寄過去。在對方的連聲感謝中,梅軍民挂掉了電話。

  “這是我們的常規流程,先亮明身份,獲取對方的信任,然後確認是不是失主本人,沒問題了就給他寄過去,這樣也是為了避免證件被人冒領。”而這套流程,也正是梅軍民這些年一次次摸索出來的。

  梅軍民1977年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轉業後在河南當警察。他和哥哥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紛紛走上了父親的道路。哥哥在山東轉業後也穿上了“警察藍”;而梅軍民從部隊轉業後,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選擇來舟山公安當一名輔警。

  他第一次幫遊客找回身份證,發生在2018年,他剛到普陀山分局的時候。

  “那時候我剛來,對公安的工作其實並不熟悉,只好憑著當兵時養成的習慣,邊觀察邊適應。”在觀察中,梅軍民發現,在碼頭上、景區檢票口和景區公交車站,經常能撿到遊客遺落的身份證。“身份證丟了,出行肯定會受影響,補辦也很麻煩,特別是外省的,可能要跑很多地方……”於是他從票務中心要來了遊客的聯繫方式,打出了第一通電話。

  梅軍民始終記得,那是一位來自山東的遊客,接到電話時,聲音中掩飾不住驚喜:“他在電話裏告訴我,自從回去後發現身份證丟了,就一直悶悶不樂,懷疑這趟出行是不是錯誤的決定,但沒想到,這麼快就找回來了……”

  一年要寄500多張身份證

  梅軍民這些年收到過多少張身份證?這個他也不清楚,雖然每一件送到警務室的失物,他都詳細地記錄在臺賬裏,但關於總數,卻從未留意。“大概每年700多張吧。”他估算了一下,給了潮新聞記者一個大概數。

  當然,可能遠遠不止,因為他每次值班,總能從港區的各個角落收羅出4——5張身份證,最多的時候一天會撿回10多張。這些遺失的身份證,有些是讓遊客來警務室領取,有些是給他們送到對岸的蜈蚣峙碼頭,更多的是快遞的方式,郵寄到遊客的家裏。“平均一年下來,應該需要寄500多張,快則1天,慢則3天就能回到失主手裏。”而梅軍民寄出的身份證,發往了全國多個省市,最遠送到內蒙古。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身份證?梅軍民想了一下,告訴潮新聞記者,可能是因為普陀山景區的客流量大吧——特別是每年7月至第二年春節,遊客總是絡繹不絕“當中總會有一些遊客比較粗心,沒有及時把身份證收好吧。”

  除了身份證,背包、手機、錢包、車鑰匙,甚至汽車駕駛證也都是經常被發現的失物,每次值班時撿到這些失物,梅軍民都會第一時間想辦法找到失主。

  然而,並非每一次找尋都非常順利。因為很多時候,票務那邊並沒有失主的聯繫方式。

  “很多失主都是通過旅行團訂票的,購票時只留了導遊的電話,而出於資訊保護的需要,我們基層派出所也沒有查詢失主個人資訊的許可權……”有一次,梅軍民就給一位訂票的導遊打電話,第一次報出失主的姓名,那位導遊説了一句“不認識”就挂了電話,好在那位導遊馬上反應過來,給梅軍民回了電話,這才順利聯繫上失主。

  就算聯繫上失主,也時常會被當成騙子。

  “我都能理解,將心比心,如果我自己接到陌生電話,也會有防備,更何況現在電信詐騙那麼倡狂……”只要每次梅軍民耐心地解釋,或是當對方發現自己的東西確實是丟失了,誤會也會消除。梅軍民的付出最終也總是會換來對方的理解和感謝。

  “有那麼一回,就有這麼一個遊客,聯繫她時非常警惕,我説什麼都不信,後來身份證收到了,非要感謝我,被我拒絕了,哪知道沒過幾天還偷偷給我寄來了錦旗。”梅軍民咧著嘴,笑了笑,這樣的故事,他還有一籮筐。

  已成為一群人的傳統

  “現在,給遊客寄身份證,都已經成了我們警務室的傳統了。”普陀山港區警務室警長齊友傑剛出警回來,笑著對潮新聞記者説。

  他告訴潮新聞記者,現在,不止是梅軍民,警務室的每一位民輔警在值班時撿到身份證,也都會第一時間聯繫失主。

  00後輔警鄭軼豪今年3月加入普陀山公安,成為警務室的一員。他也是梅軍民的幾個徒弟裏的一個,在老梅的帶領下慢慢熟悉了日常警務工作。

  “我剛到沒幾天,他就手把手教我給丟失身份證的遊客打電話。”這次經歷讓年輕的小鄭很震撼,也改變了他對公安工作的看法。“以前其實也知道,我們景區公安的工作是服務遊客,但以為只要等遊客報了警再去處理,沒想到還可以這麼主動。”小鄭説,第一次收到電話那頭遊客的感謝,他的心裏就感覺暖暖的,感覺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

  齊友傑也告訴潮新聞記者,今年,普陀山分局還專門幫普陀山港區警務室設計了一個藍色的信封,封面上寫著“來自普陀山的一份小禮物”,每次寄件都會身份證塞到信封裏,讓遊客收到身份證也能感受到來自浙江海島的熱情。

  説著,齊友傑側頭看了看一旁的梅軍民,向他點頭致意。

  結束了一上午的忙碌,老梅獲得了難得的清閒。他翻開微信的通訊錄,看著裏頭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好友頭像。雖然其中大多數只有一面之緣,老梅甚至記不清他們的姓名,但逢年過節,他們總是會他發來節日祝福。只有點開聊天記錄,老梅才會模糊地回憶起了曾經打出的那一通電話。

  但有一個故事,梅軍民的印象卻很深刻。一位軍人在普陀山景區遊玩時丟失了軍官證,剛好被老梅找回。得知老梅退伍軍人的身份後,兩位老兵在警務室前相互敬禮。

  每每回憶起這個畫面,梅軍民總會想起小時候那個懵懂的自己,趁著父親不在家,偷穿父親警服照鏡子的場景。他知道,這就是他從警的初心。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楊雲寒 通訊員 夏毅    | 責編:徐敏娜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