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多因素致國際米價走高 專家:對我國市場影響有限
發佈時間 | 2023-08-21 09:36:44    

   自去年初以來,全球大米價格持續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公佈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大米價格指數環比上漲2.8%,至129.7點,為近12年來最高水準,引發人們對全球糧食安全的關注。專家表示,中國大米常年産大於需,儲備充足,國際大米市場波動對我國市場影響有限。

  多因素致國際米價走高

  “今年全球大米價格上漲的因素與去年有所不同。”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彭超表示,去年全球大米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小麥玉米等糧食品種傳導、飼用需求推動,今年主要受極端天氣、一些國家大米出口禁令和部分出口國匯率走強等各種因素疊加作用,導致全球大米供應鏈斷裂、價格飆升。

  印度等國禁止大米出口是推動全球大米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去年大米出口量為2200萬噸,佔世界大米出口的40%。為了控制國內通貨膨脹,7月20日,印度宣佈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助推全球大米價格上漲。之後,阿聯酋和俄羅斯相繼宣佈暫停大米出口,引起多國市場恐慌性採購,大米價格被進一步哄抬。

  極端天氣是影響大米價格上漲的深層次因素。彭超認為,今年厄爾尼諾現象週期性再現,印度、東南亞、中國等水稻主産國遭遇極端高溫乾旱暴雨天氣。不過,極端天氣對水稻生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由於水稻生産窗口期長,加之今年全球大米價格高、化肥價格下降,種植水稻收益較高,農民種植水稻積極性有所提升,水稻生産情況或將好于預期。

  小麥、玉米和大米等糧食品種之間價格聯動性強,小麥、玉米價格上漲預期也會傳導至大米價格。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小麥和玉米出口大國,俄烏衝突導致兩國糧食出口受阻,黑海糧食運輸協議有助於恢復烏克蘭的糧食出口,但俄羅斯糧食出口仍受到美歐打壓。前不久,俄羅斯宣佈退出黑海港口農産品外運協議,烏克蘭糧食再次被迫退出全球市場,全球小麥、玉米價格不同程度上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俄羅斯退出黑海港口農産品外運協議,可能使全球糧食價格上漲10%至15%。

  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波動會影響其他商品價格漲跌,從而影響物價穩定。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軍認為,儘管少數大米出口國能從高價大米中獲益,但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食品通脹。當前,許多國家尤其是高度依賴大米進口的國家面臨大米價格高企和供應短缺問題,一些經濟不發達國家甚至可能再次出現糧食安全問題。

  中國繼續發揮市場“壓艙石”作用

  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糧食市場會産生什麼影響?專家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産國,水稻産量常年穩定在2億噸以上,佔全球大米産量的28%左右,且常年産大於需,儲備充足,自給率超過100%,在全球大米市場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我國大米對外依賴程度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和全球大米價格飆升,對我國大米市場影響不大。”益海嘉裏集團大米事業部專業副總監張慧卓説。

  從進口看,我國進口大米主要是為了調節需求和飼料替代需求。去年,在國內外大米價差大、大米飼用需求增加以及進口結構調整等因素疊加作用下,我國大米進口量達到619萬噸,同比增長24.8%,首次突破532萬噸的進口配額。今年進口大米價格受離岸價格大幅上漲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貶值的雙重影響,大米進口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大米181萬噸,同比下降49.6%。

  “為了確保大米進口穩定性,我國各類進口主體也在推進大米進口多元化,避免來源地和品種過於集中帶來的進口安全風險。”彭超説。一方面,推進大米進口來源地多元化。我國大米進口來源地包括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等主産國。從去年10月起,我國開始逐步減少印度碎米進口,印度已從過去幾年中國最大的大米供應商滑落至第四位。另一方面,推進糧食進口品種多元化。減少大米進口的同時,增加飼用小麥進口。今年上半年,我國小麥進口量達到792.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2.1%,能夠有效對衝大米進口下降對國內飼料市場的衝擊。

  “我國大米市場平穩運作具備穩定自給的物質基礎和政策保障。”彭超説。面對國際糧食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國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今年國家鼓勵雙季稻種植,早稻面積持續恢復,中晚稻整體生長形勢良好,黑龍江、吉林等主産省個別地方水稻遭受嚴重暴雨洪澇災害,但佔比較小,對全國稻穀供需基本面影響有限。目前,各地正在全面開展農業救災減災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精心抓好未受災田塊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和水旱等災害防禦,落實單産提升措施,努力實現糧食多增産。

  大米供需維持新的動態平衡

  全球性大米危機會不會演變為全球性糧食危機?專家分析表示,大米的消費區域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全球大米的供需是總體平衡的。當前的糧食保護主義使得一些國家限制大米出口,造成階段性價格上漲,但不會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由於印度禁止大米出口,越南、泰國大米出口價格飆升,促使大米進口國尋求新的大米進口渠道和進口替代品種。緬甸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國,預計未來幾個月大米出口將激增。經過階段性調整之後,全球大米供需會從原來的靜態平衡逐漸走向新的動態平衡。

  短期看,恢復糧食自由貿易是確保全球大米穩定供應的重要渠道。李軍認為,全球大米産銷呈現生産集中、消費分散的特點。全球大米出口國主要集中在印度、泰國、越南、緬甸、美國和巴基斯坦等國,進口大米的國家眾多,主要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大米供需區域性矛盾突出。糧食貿易能夠促進全球大米供需平衡,然而一些國家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擾亂了全球糧食貿易秩序。面對全球大米危機,國際社會應敦促印度取消大米出口限制,穩定全球大米價格和供應。

  從長期看,面對國際糧食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各國應進一步提升糧食自我保障能力,支援糧食生産,增加糧食庫存,以減少對國際糧食貿易體系的依賴。非洲是實現全球糧食安全的重點區域,一些非洲國家在中國的幫助下不斷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水稻産量大幅提高。其中,馬達加斯加從湖南引進的雜交水稻已經連續取得豐收,有望成為第一個實現糧食自給的非洲國家。

來源:經濟日報    | 撰稿:記者 劉 慧    | 責編:徐敏娜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