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豬肉價格持續回落。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份第3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31.43元/公斤,同比下跌30%;豬肉平均價格23.25元/公斤,同比下跌32.1%。
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類食品,保障供應關乎民生。豬肉價格下跌為哪般?未來價格走勢如何?
供過於求導致豬價持續走低
豬肉價格整體下行。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7月17日至7月23日,豬肉批發市場周均價每公斤18.92元,同比下降37%。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李慧表示,今年以來,國內生豬價格總體低位運作。特別是近期天氣高溫炎熱、豬肉市場消費偏弱,生豬價格小幅下降。
豬肉價格走勢,受供求影響較大。業內人士分析,生豬和豬肉供給充足,但需求不旺,供過於求是豬價低迷的主要原因。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37548萬頭,同比增加961萬頭,增長2.6%;豬肉産量3032萬噸,增加93萬噸,增長3.2%。二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43517萬頭,同比增加461萬頭,增長1.1%;環比增加423萬頭,增長1%。
與豬肉供給高位的特徵相比,豬肉消費量有著明顯的季節性下滑特徵。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分析,儘管春節過後豬肉消費需求短期提振,但上半年豬肉消費整體進入淡季,尤其是6月中旬以來,全國多地迎來高溫天氣,疊加大中小學放假,消費需求低迷。
豬週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能繁母豬産能是影響豬週期波動的主要因素。”朱增勇解釋説,豬週期時長,取決於能繁母豬産能下降速度,下降的速度越快,下降週期就會越短,反之就會越長。當豬價下行時,不同的養殖戶反應不同,有的會加快出欄,但有的會選擇壓欄觀望,豬價下降週期相對來説會更長。
朱增勇表示,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96萬頭,仍高於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産能去化仍顯緩慢。此外,産業集中度提升有助於生豬生産穩定,在某種程度上拉長了此輪豬價低位運作時間。
生豬養殖企業加快轉型謀發展
豬肉價格既關係到老百姓的“菜籃子”“錢袋子”,也關係到養殖主體的生存發展。豬肉價格走低對於消費者來説是利好,但是對於企業來説則是挑戰。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7月份第3周,全國豬料比價為3.99,環比下降0.25%。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為249.22元。
“對於中小規模養殖戶來説,首先要嚴格控制好生豬體重積極出欄,不宜盲目忍虧壓欄,要加快淘汰效率低下的母豬産能,適當降低本年的出欄目標,為後期扭虧創造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立坤説。
業內人士分析,生豬産能最終會通過市場規律進行調劑,養豬企業的競爭方式已經從産能規模競爭轉向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競爭,具有更先進生産力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記者走進南京市溧水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廠區,隨處可見定位欄、智慧環控、精準飼喂等設備廣泛應用於豬舍,科技感十足。
“通過運用自動化巡檢、智慧生成食譜喂食等數字化技術,生豬育肥日增重和存活率均有所提升,養殖效率大幅改善。”牧原集團蘇南區域經理秦少軍説,通過精細化管理,打通技術路徑,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此輪豬價下跌影響。
目前,國內部分頭部豬企正在探索全産業鏈佈局,加速向下游屠宰加工和食品端發展,盡可能對衝豬價走低風險。如神農集團日前發佈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1.5億元用於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建設類項目等。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生豬育肥基地投資,加強生豬育種技術研發,進一步夯實生豬供應基礎。
“打通産業鏈上下游,著力塑造品牌形象,提高綜合效益,是生豬養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艷書説。
豬肉供需形勢有望逐漸好轉
豬肉價格未來走勢,主要受豬肉供求關係影響。目前看,豬肉供求基本面不支援豬價大幅上漲,但隨著豬肉供需形勢整體改善,豬價有望季節性溫和回升。
記者了解到,為減少虧損,生豬養殖企業已經開始放慢産能增速。近期,傲農生物、天邦食品等部分豬企表示下調今年生豬出欄量。
針對豬肉價格未來走勢,李慧表示,從供給看,國內生豬産能總體處於合理水準;從需求看,夏季過後天氣逐步轉涼,加上高校陸續開學、中秋國慶等重要節假日陸續來臨,根據往年情況,豬肉消費將逐步增加,可能推動生豬價格有所回升。
在豬週期下行階段,豬肉收儲是穩住市場信心的重要舉措。記者從商務部獲悉,7月14日,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開展今年第二批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完成收儲數量2萬噸。
王立坤分析,豬肉收儲等相關措施將起到市場情緒托底作用,引導供需格局有序改善,豬肉價格有望觸底反彈,但短期內價格漲幅或較為有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生豬市場和價格動態,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生豬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及時開展中央豬肉儲備調節,積極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産經營,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作。”李慧説。
來源:新華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