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熊孩子”事件引發熱議帶來的思考
發佈時間 | 2023-07-29 09:01:45    

   7月23日,江蘇蘇州三歲半萌娃在家長引導下坐高鐵,10個小時不哭不鬧的視頻引發網友點讚,甚至一片驚嘆,並且熱議至今。

  與之相對,著名作家蘇小懶近日帶孩子坐動車,據其稱孩子安靜坐著,卻被乘務員兩次提醒管好孩子,她憤而投訴。

  近期高鐵上頻發的諸如此類的“熊孩子”事件,無疑在把大眾拉入一個多方位的思考。

  01

  大眾意識裏,大概認為高鐵這樣的環境,就配安安靜靜,不能有任何不和諧的喧囂。

  也因此,發生在這類情形下的“熊孩子”事件,更容易引發熱議。孩子小的,板子會打在家長身上;孩子大的,板子會打在教育身上。

  成都一列車上甚至發生有孩子鬧騰列車要求家長把孩子帶到車廂連接處這類無奈或奇葩的規定。

  與之大潮流相對比,江蘇這個三歲半萌娃在家長引導下坐高鐵,居然10個小時不哭不鬧的視頻,自然引發網友的好奇:她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經驗據稱如下:從孩子1歲多就開始引導,通常會以積極教育的方式,鼓勵孩子獨立自理。其父親認為這是孩子能夠乖巧坐好的原因。

  在個性張揚的今天,如此整齊劃一顯然只是徒有羨慕、説説而已。這樣的孩子也只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更多的情形是,孩子並不會顧忌大人的心理,而是憑天然選擇“我行我素”:想哭就哭,想鬧就鬧。

  02

  其背後的邏輯軌跡才是現實更真實的折射。任何極端的事情背後,往往有著異與常理的因素在發酵。

  據媒體報道,近日,著名作家蘇小懶在乘坐廣州至珠海的動車時,孩子安靜坐著,卻被乘務員兩次提醒管好孩子。此後,她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感覺被冒犯,明確表態反對區別對待,並呼籲公眾對嬰幼兒家庭要有包容度。

  此言論一齣,又引來網友熱議。

  鐵路部門解釋説,是乘務員安全宣傳不到位,造成誤會。相關法律界人士表示,鐵路方面的做法在合法性上並無問題,但乘務員在勸解中應注意説話的語氣和方式,如果乘客感到不適,有權提出投訴。

  另外最近媒體報道的“高鐵座位二維碼可投訴小朋友吵鬧”和這個“三歲半萌娃坐高鐵10小時不哭不鬧”,都是一種有些“極端”或者理想化的糾結。

  而對於有些車廂廣播還會播報的“如果嬰幼兒哭鬧,請到車廂連接處安撫”這類以為可以緩解問題的方式,明顯也不能滿足各方心願,甚至會引發更多的對其可能出現的負面結果的猜測。

  一個基本能夠讓各方同意的建議是,職能部門和公共交通工具管理者發揮作用,張貼宣傳關愛未成年的海報、標語,對帶兒童出行的家庭,提供更有溫度、更有方法的公共支援,也請大眾對出行的嬰幼兒家庭有一些包容,不要拿成人的出行文明禮儀來要求嬰幼童。

  除了這樣,還能咋樣?

  03

  隨著日漸增多的高鐵車廂孩童吵鬧引發的糾紛,輿論給予了鐵路方面較大壓力。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關注的。

  其實,為了維護車廂內的秩序,鐵路工作人員選擇勸解帶孩子的家長“管好自己的孩子”並無惡意,也不涉及侮辱、誹謗、尋釁滋事,應該是正常的履職行為。

  當然,作為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列車乘務員應當靈活、合理地進行車廂管理,尊重每一個乘客的權利和尊嚴,在提示時應當使用尊重的語氣,不能挑釁激起乘客的本來就浮躁的情緒。

  與之對應的是,對“熊孩子”行為的不滿,主要針對的也主要是那些任由孩子胡鬧而毫無作為的家長,不是管理而無效的家長。

  起點是“熊孩子”,落點是家長及其教育。

  圍繞“熊孩子”事件所激發的有關道德、人情、法律、社會等等問題的熱議和探討,無疑透露出一種社會情緒。這種情緒又不像其他事件那麼容易識別,容易判斷孰是孰非。在寬容度和矯情之間有一片模糊地帶,這個地帶在考量人們的耐心和社會價值觀的趨向。

  因此,我們在追求法律完善、司法進步的同時,也應該關注道德這一“軟實力”的補充和完善。因為,無論價值觀的取向還是法律的條條框框,都不能替代一個社會該有的柔情和溫度。否則,整個社會就會成為一個無觸無感的“冰美人”社會,這樣的社會斷然算不上是和諧。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