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這場亞運盛會,是浙江@未來的聲音
發佈時間 | 2023-07-28 09:25:26    

   2023杭州亞運會的腳步已越來越近。這是新中國歷史上浙江省第一次承辦洲際重大綜合性體育賽事。此前,浙江甚至還沒有辦過全國運動會。

  其實,浙江的體育辦賽史也並非一張白紙。2006年,中國殘聯和國家體育總局同意由浙江省承辦第八屆殘運會,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承辦的最高規格和最大規模的全國綜合性運動會,之後的五年,浙江開始了一次體育場景的大升級。

  從場館和賓館的無障礙改造到城市基礎設施的提升,從吉祥物會徽會歌的徵集,到開閉幕式臺前幕後的故事,錢江晚報點點滴滴記錄著籌備的方方面面。

  2011年10月11日第八屆全國殘運會開幕,杭州黃龍體育中心裏,殘奧會冠軍孫長亭沿著鮮花跑道向上“奔跑”的一幕感動了無數人。

  再過50多天,這一次,浙江又將呈現給世界一個怎樣的精彩亞運?

  1】從全國殘運會到亞運會

  浙江辦賽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2009年,錢江晚報記者盧俊和被抽調至第八屆殘運會組委會工作,參與了當時賽事的新聞宣傳工作,也見證了浙江在辦賽經驗上從無到有的蛻變。“當時的條件比較艱苦,辦賽經驗也不足,開始時連主新聞中心的辦公場地都沒有,不少場館都缺乏相應的功能用房,賽事區域劃分、動線設計也欠缺,一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但浙江人從不畏難而退,參照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浙江最終為全國奉獻了一場令人難忘的體育盛會。“生命陽光 情滿浙江”八個字至今都還留在盧俊和的腦海裏。

  12年過去了,杭州亞運會的籌備再一次讓浙江的體育環境迎來機遇,也對賽事籌備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

  如今,身份轉為浙江省圍棋隊領隊的盧俊和又成了杭州亞殘運會的競賽資訊主管,他自己也沒想到,和殘運會的緣分多年後還能再續寫。在他看來,這10多年來,浙江大地正實現全方位的飛躍,無論城市建設還是辦賽能力都已是一流水準,“場館改造更具實用性,尤其是無障礙建設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不少場館裏還出現智慧化産品,給參賽人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杭州亞運會的籌辦,涉及到6個辦賽城市、56個競賽場館和31個訓練場館,併為此建了以56個競賽場館團隊為基礎、17個專項團隊為支撐、城市運作為保障的賽時指揮調度體系。

  過去的兩年時間,56個競賽場館舉辦了近百場“韻味杭州”系列賽事,對場館設施、技術系統、競賽組織、服務保障、場館運作等各方面進行了檢驗並加以完善,得到外界的充分認可。

  以一流的場館設施、順暢的賽事組織、週到的服務保障,助力運動員在賽場上盡情發揮,展現更高的競技水準,是杭州對舉辦亞運會的承諾。

  2】“祖孫三代”體育場館

  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史

  杭州亞運會的籌備,帶來的最直接變化就是全省體育設施的升級,而這些體育場館,或許會成為一座城市的共同記憶。

  去年,錢江晚報通過一組報道(《杭州亞運體育館的“祖孫三代”,一座城的見證者》),將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杭州體育館、進入新世紀後啟用的黃龍體育中心、即將成為亞運會主體育場的奧體中心比喻成祖孫三代,從它們的視角回溯杭州這座城市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巨變,點亮了鐫刻幾代人的青春印記。

  設計新穎、規模宏大、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地標,也是時代變遷、城市成長的見證者。體育場館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幾場普通的賽事,而是人們生活富足、追求精神需求的體現。

  2003年,太空感造型的黃龍體育館正式開館,開啟了一代人關於杭州的共同記憶。

  2005年國慶節,黃龍體育館變身成了一塊專業的冰場,承辦了2005/2006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盃系列賽,這是黃龍體育中心承辦的首場世界大賽,是短道速滑世界盃第一次在南方城市舉辦。那一年,杭州人瑟瑟發抖坐在看臺上,第一次在現場看了短道速滑比賽,看到了奧運冠軍楊揚在冰上飛馳。

  此後,黃龍成了杭州名副其實的地標,無數演唱會、高規格賽事在這裡舉辦,既有體育明星姚明、王濛和中國女排,也有娛樂圈明星張學友、李宗盛、蔡琴、郭富城……

  而現在,杭州奧體中心正在像黃龍一樣成為杭州的另一座地標,這裡已經接待過費德勒、張信哲、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CBA總決賽……一次次火爆的背後,是浙江人民對於體育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

  據不完全統計,僅從2019年以來,浙江省共舉辦國際級賽事200余場次、國家級賽事700余場次、省級賽事1200余場次,杭州亞運會無疑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一次,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次。

  【數據説】

  這20年,浙江省每人平均體育面積翻了3倍

  無論早上還是晚上,走進拱墅區運河亞運公園,總會看到在這裡散步、跑步、健身的居民,南北相望的一館(乒乓球館)一場(曲棍球場)成為朋友圈照片裏出現頻率最高的背景。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浙江大地上發生著。

  在亞運延期後的這段日子裏,杭州亞運會開創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賽前向社會開放先例,56個競賽場館和訓練場館全部實現惠民開放,據統計,進入亞運場館健身的公眾超1000萬人次。

  2003年,浙江省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0.98平方米,遠遠不能滿足全省人民的健身需求。為緩解這一困境,2005年浙江在全國率先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不少原先關閉的體育場館大門向居民敞開,讓人們的健身需求在家門口就能得以滿足。

  與此同時,一批運動場地正見縫插針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間的“邊角余料”正成為全民健身的“金角銀邊”,浙江省內“15分鐘健身圈”已經基本形成。

  在今年4月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實施情況報告中,數據顯示浙江省級全民健身經費投入19.11億元,體育場地數量已經達到220076個,全省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由2003年的0.98平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2.8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由31%增加到43.4%。

  這一串串數字,反映的既是浙江全民健身的基本輪廓,也是浙江建設體育強省的決心。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