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一年新增了61萬人的蘇浙皖 為何還在取消落戶限制?
發佈時間 | 2023-07-19 09:16:11    

   今天(7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的消息登上了熱搜。而在浙江之外的長三角其他區域,上海、江蘇和安徽,也正在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或者放寬落戶要求。

  據了解,2022年,浙江、江蘇與安徽合計新增人口超過了61萬人,是全國新增常住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為何長三角各地還在紛紛取消落戶限制?

  長三角正在逐漸取消落戶限制

  7月22日起,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推動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將正式施行,有效期為5年。

  根據《方案》提出的要求,浙江全省(杭州市區除外)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杭州市區進一步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連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其實除了上海與幾個省會城市之外,長三角各地都正在逐漸取消落戶限制。

  安徽在2017年就發佈的《關於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全面放開除合肥以外其他所有城市落戶限制,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有序啟動縣改市、縣改區工作。

  江蘇13個設區市中,只有南京和蘇州兩市實行積分落戶政策,其他11個設區市基本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除此之外,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蘇州等城市,雖然沒有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但是也正在逐年放寬落戶需求。

  浙江為何要取消落戶限制?

  為何要發佈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方案?

  2022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就提出,要全面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各城市因地制宜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根據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佈的《方案》政策解讀,這是浙江省首個系統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施方案,也是全國層面走在前列的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品質的省域實踐。

  南通大學長三角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建華説:“過去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來到城市打拼,很多的‘農二代’其實一直是在城市里長大、生活的,農村是他們‘回不去’的家鄉,浙江發佈的《方案》,其實解決了這部分人的落戶需求。”

  “另一方面,針對一些農民落戶後無法長期保住耕地和宅基地等相關顧慮,也需要出臺相關的政策給予支援,例如浙江的《方案》,就在放開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中明確,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得以退出上述權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取消落戶限制,會讓 “孔雀東南飛”嗎?

  在2022年全國人口規模負增長的情況下,“人口爭奪戰”也日益激烈,只有把人口數量變成人力資源,才能迸發出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根據全國31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數據,浙江以37萬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榜首,除去0.3萬的自然增加人口,意味著浙江人口增量主要來自外省份流入。

  江蘇與安徽,2022年的常住人口也分別增加了10萬人與14萬人。

  在人口依然保持較大增量的情況下發佈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方案,會讓更多的“孔雀東南飛”,來到長三角落戶嗎?

  何建華向潮新聞記者表示,答案是不確定的。

  “上海這幾年也在放寬落戶的條件,但是從數據來看,上海的常住人口是逐年下降的,因為在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大家選擇留在哪一個城市,會去考慮生活成本等因素。而且在目前高鐵聯網與中西部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重慶、武漢、西安等城市,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何建華向記者表示,未來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不以戶口論英雄”,將是大勢所趨。

  何建華説:“浙江發佈的《方案》,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浙江落戶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是通過取消落戶限制,可以讓人口自由流動,自由選擇想要工作居住的城市,讓合適的人來到合適的城市,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未來發展的一個深層次階段,每個人都能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

  不過何建華也提到,在取消全面落戶限制的同時,還要“降低”大城市戶口的含金量,例如醫療、教育等方面,需要城市、區域間更協同地去發展,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葉星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