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別人家的孩子”又來了!諸暨15歲少年拿了國際奧數競賽滿分
發佈時間 | 2023-07-15 09:45:07    

   暑假到了,你家孩子在幹什麼?

  在諸暨,有個“別人家的孩子”,剛剛拿了國際大獎回來,接下來準備去大學聽課了。

  7月12日,在日本千葉縣結束的第64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來自中國的6名選手全員獲得金牌,中國隊以240分的總分實現團體總分五連冠。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冠軍隊伍中有兩名隊員來自浙江,他們分別是以42分滿分摘得金牌諸暨海亮高級中學史皓嘉和以41分的成績獲得金牌(注:本屆比賽金牌線為32分)的寧波鎮海中學的張鑫亮。

  今天(7月15日),跟著潮新聞認識認識浙江第一位高一就奪得IMO金牌,且是以滿分摘得金牌的史皓嘉。

  7月12日,全員獲得金牌的中國隊選手在頒獎儀式後合影。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jpg

  7月12日,全員獲得金牌的中國隊選手在頒獎儀式後合影,左三為史皓嘉。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聊到數學“滔滔不絕”

  7月14日,剛載譽歸來,史皓嘉所在的海亮高級中學就為他和教練組的老師們準備了一場隆重的凱旋儀式。

  潮新聞記者在凱旋儀式上,見到了這位15歲的金牌少年。

  凱旋儀式的舞臺上,史皓嘉穿著紅色隊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脖子上的金牌閃閃發光。雖然站上過國際大賽的最高領獎臺,但站在凱旋儀式舞臺上的史皓嘉依舊會有些小緊張,時不時地看向教練或者工作人員,來判斷自己要站哪、做什麼。

  剛見到史皓嘉時,很容易認為他不善言辭。

  採訪中,他總會説“這個我不好回答”“真沒啥好説”;對這次參賽獲獎的感受,他也只用了“還不錯”三個字形容。

  不過,當潮新聞記者問起他,關於數學的話題時,他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説了起來。

  “中國隊領隊肖梁説此次考試的第6題非常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題?”潮新聞記者問題還沒問完。史皓嘉就主動拿過話筒:“這個我可以説一下。”

  “(這道題)我做了一個小時,是一道幾何問題。平面幾何大家喜歡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剛好比較熟悉一種適合這道題的方法,就做得很快。”

  史皓嘉還去了解了隊友的做題情況:“(我們隊)有兩個人應該是用幾何法做的,還有一個是用另外一種計算的方法,另外兩個人比較可惜,都是差一步做出來。”

  能不能給大家出個題,考考大家?

  一聽到這個,史皓嘉來勁了:“行!出個我不會做的題!”

  旁邊有人打趣道:“你都不會做的題,還出給別人?”他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那我覺得算了。”

  他説,數學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很多,隨便寫都可以寫出很多做不出的題,有一些是開放式的解答。“出一個難的題,並不是特別難的事情。要出一個好且難的題,就是比較厲害了。”

  滿分金牌選手合影(左三為史皓嘉).jpg

  滿分金牌選手合影,左三為史皓嘉。“海亮教育”公眾號資料圖

  小學就會做初中的數學題

  凱旋儀式現場,有不少正在海亮高級中學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前來為這位同齡人喝彩。

  記者身後一名學生説:“他是我隔壁的隔壁班的同學,平時就聽過他!”聊起數學,這位同學直説“太難了”。

  作為“別人家的孩子”,史皓嘉從小就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也展露出了天賦。

  史皓嘉有個姐姐,成績也拔尖。初二時,姐姐在家寫作業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史皓嘉看到,在紙上寫寫算算,一下就解出了正確答案,還得出了一個可以通用的公式。

  做出那道初二數學題時,史皓嘉才上小學三年級,從沒上過補習班。

  曾有記者問他怎麼學會的?當時年幼的小皓嘉説:“我喜歡數學,姐姐的數學課本我都會拿來看,看著看著就會了。”

  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史皓嘉同學就跟隨家人來到諸暨。

  9歲修完初中數學課程,10歲獲得全國競賽金獎,15歲拿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還曾參加2022年的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聯賽並獲得浙江省一等獎……

  對於學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海亮高級中學數學金牌教練、史皓嘉主教練趙斌並不意外。

  趙斌覺得,遇到皓嘉這樣的學生很難得,他在學習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功利心,只是單純對數學問題執著、感興趣。他説:“皓嘉平時做題的時候很認真,有的問題想了一年、半年,他可能還在想這個問題。”

  wh23071403.jpg

  凱旋儀式上,史皓嘉和媽媽在一起。潮新聞記者 吳煌 攝

  暑假想去大學裏“蹭課”

  史皓嘉的父母從小對他採取的就是一種“放養”的教育模式,不上補習班,不強加興趣班,只要孩子喜歡的事物,家裏都會全力支援。

  皓嘉媽媽説,兒子喜歡看書,“小時候我們帶他很省心,每逢週末,只要把他帶到書城,他就能夠在裏面待上一整天。”

  他的班主任認為,皓嘉的優秀源於自律。

  班主任覺得,“這樣的孩子甚至不完全是老師教出來的,絕大部分是他自己‘鑽’出來的。他的坐勁很足,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常常學到忘記時間。”

  主教練趙斌也提到,皓嘉常常因沉浸于思考某個數學問題而錯過飯點,也會因為一個問題和教練在宿舍樓下討論至深夜11點。正是懷著這樣一種對數學的熱愛,皓嘉在數學競賽路上一直充滿快樂。

  有人會稱史皓嘉為“天才”。但他覺得自己跟每個學生都一樣,會玩,做題會煩躁。

  那怎麼辦?“那就不做了唄!”他也很灑脫。

  參加完這次國際大賽,史皓嘉還在當地玩了幾天。有些孩子盼到了心心唸唸的暑假,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又要踏上求學路了。

  史皓嘉説,這個假期,他想去大學聽聽課,了解一下各個專業都在學什麼,“以後選專業的時候,心裏會有數一點。”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徐婷 吳煌 通訊員 吳馬麗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