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營商環境新賽道上,怎樣跑出加速度
發佈時間 | 2023-07-12 08:36:51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正進入新賽道的角逐。

  日前,浙江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榜單。由省委改革辦組織專家評審會,各地各部門通過激烈打擂,第一批共25項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最佳實踐案例脫穎而出。

  推進政策直達快享,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減輕企業年報負擔,提升監管服務效能;完善營商環境投訴監督體系,讓企業煩惱快速解決……聚焦發展所向、企業所需,最佳實踐案例涉及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經濟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等五大環境。

  25項最佳實踐案例,也是25項硬核改革。進入改革深水區,它們的探索實踐不僅為市場經營主體穩預期、增信心、強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撐,更為繼續推動改革走深走實,提供了解題思路。

  向難處行

  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25個最佳實踐案例有一個共性特點,都切中了時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需求和熱點問題。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經營主體最有發言權。

  “沒有跑政府,沒有準備材料,真金白銀就送到府了。”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人工智慧小鎮,研發裝配式混凝土建築設計軟體的嗡嗡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得到了20%的稅收減免,同時還享受到了園區租金補助等優惠。企業負責人劉杲劼説,“對初創型中小微企業而言,每一筆補助都是雪中送炭,這給了我們信心渡過艱難時期。”

  助企紓困,激發廣大市場經營主體的活力,是當前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重中之重。從中央到地方已實施了多輪助企紓困的政策。把政策精準送達,讓企業對政策“找得著、看得懂、用得上、算得清”十分關鍵。

  為此,省經信廳牽頭聯動省、市、縣三級,著力破解政策直達快享難題。通過在全國率先打造惠企政策直達應用,浙江的惠企政策“直通、直達、直感、直享”企業。2022年,全省完成財政補助補貼1088億元,減負4302億元,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

  “政府有為、企業有感、治理有效。”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務環境優化提升,不僅要提高企業辦事效率,更要能增值,讓企業享受最大限度的紅利、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

  “小切口”裏,也藏著改革的大需求。智慧財産權保護,是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中的一大難題。

  在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一枚小小的印花圖案,可能關係到商家的生死存亡。浙江捷信紡織總經理劉化海花了不到一週時間,從市場的紡織類智慧財産權快速維權中心拿到了新設計的布料花樣版權,“心裏有底了,如果市場上發現倣冒花型,來這兒投訴,3天就能解決。”

  此前,因缺少有力的著作權保護,一些企業花費精力設計出來的新花型,往往過不了3個月,就被各種“山寨”。如果走司法程式,至少要花半年時間,那時花型也已經過時。針對這一難題,柯橋首創紡織行業智慧財産權保護與發展新機制,市場監管、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協同配合,讓花樣版權登記從原來的一個月縮短到一週,投訴處理從一週縮短到3天。

  這背後有一個智慧中樞。面對數十萬的海量印花圖案,柯橋建立人工智慧比對系統——“中國紡織布料花樣版權數據中心及AI比對系統”,快速比對、快速登記、迅速維權。

  奔著問題去,向著難處行。切實解決市場經營主體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創造性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是這一批最佳實踐案例的鮮明特徵。

  為培養與“一流營商環境”相匹配的幹部隊伍,省委組織部牽頭探索構建“學界+政界+業界”幹部多元賦能新機制,形成“幹中學、學中乾”的雙向賦能新模式,不斷提升廣大幹部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能力。

  省公安廳圍繞群眾、企業重復拍攝證件照問題,打破數據壁壘,只需拍一次照,就能在出入境證、身份證、駕駛證等證件上使用,並向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等領域延伸。這項舉措每年可為群眾節約涉證件相片業務辦理費用1.5億元以上。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動因。25項最佳實踐案例都是基於深入調查研究,聚焦重大部署、瞄準重大問題,在群眾、企業的評價反饋中,不斷地迭代完善,提升獲得感。

  涉深水區

  破解深層次矛盾

  對營商環境優等生浙江而言,涉及營商環境的改革,已經進入了無人區和深水區。許多領域已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調整和制度體系變革,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

  民營企業是浙江經濟的“底盤”,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民營經濟好,浙江經濟才會好。但多年來,一些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中依然面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比如,長期以來,廣大中小微企業希望政府採購能進一步降低門檻和交易成本,讓企業獲得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這涉及深層次的機制問題,需要全面梳理現有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為中小微企業開闢空間。

  浙江打造的政府採購雲平臺,經過進一步完善,正逐步打破政府採購中的“玻璃門”,不僅為省內各類企業提供平等的機會,還面向全國敞開大門。今年6月,省財政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領域支援中小企業政策實現首次突破,研究制定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領域中小企業預留40%份額的政策。

  一組數據能看到,浙江中小微企業在政府採購政策突破中獲得的紅利。2022年,全省中小企業獲得政府採購合同份額超1600億元,佔政府採購合同總規模的85%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比例10個百分點。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本質上是“刀刃向內”的改革。今年4月,浙江召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會,強調要用政府放權讓利的“失”與“痛”,換企業群眾辦事的“得”和“爽”。

  今年,浙江2000多家醫療器械備案企業就有了這種真切的感受。

  3月1日,浙江出臺《關於優化醫療器械註冊審評審批的實施意見》,X光機等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註冊、變更註冊、延續註冊的技術審評平均時限由法定120個工作日縮減至50個工作日;同時行政審批時限由法定20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註冊費用也大幅降低。截至6月,該項政策已為企業節省費用1000多萬元。

  簡化的是流程,減去的是權力。省藥監局等部門一時簡政放權的“痛”,最終惠及的是全省醫療器械産業的快速發展。“高精尖醫療器械項目的快速獲批,能夠迅速上市滿足臨床需求,幫助浙江企業搶佔市場先機。”微創龍脈醫療科技(嘉興)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荊強説。

  一系列創新性的改革成果,最終要通過強有力的制度來固化。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省司法廳進一步加強行政合法性審查,將政府行為關進“法治籠子”,保障企業和群眾的合法權益,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今年,浙江出臺了全國首部規範行政合法性審查工作的創制性規章,將改革精神和服務理念融入制度設計之中。合法性審查拓展至政府的行政規範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重大執法決定、行政協議等領域,以及其他重大涉法事務領域。這從源頭上推動了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減少了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行為的發生。

  此外,省市場監管局創新實施的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省僑聯持續激發廣大僑胞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寧波市構建營商環境投訴監督體系等一系列在全省、全國創新的實踐,為解決營商環境共性問題提供了浙江方案。

  系統整合

  釋放疊加效應

  一粒創新藥從實驗室研製到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位於杭州市錢塘區的杭州醫藥港,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全球各地的生物醫藥企業,前赴後繼來到這裡。這兩年,平均每個工作日就有一家生物企業在此落戶,全球十大藥企中有7家在錢塘區落地。

  艱難的生物醫藥創業之路,因為錢塘區能給企業帶來“增值”的政務服務而有了更多保障。針對生物醫藥産業技術門檻高、人才密集度高、資金投入大等特點,錢塘區探索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政策鏈、金融鏈、服務鏈“六鏈融合”改革。“杭州醫藥港的全鏈條服務,給我們的研究、審批、生産等環節帶來極大便利。”當地一家藥企的相關負責人説。

  比如産業鏈方面,當地為臨床前研究階段提供了動物實驗中心;在産業化生産環節,園區引進了藥明生物、澳亞生物等頭部企業,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研發、生産服務;而在金融鏈方面,錢塘區建立規模達50億的産業基金,並以此撬動了19個知名投資基金。受益於全鏈條服務,在生物醫藥領域錢塘區已有20家上市和擬上市企業、30家“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

  錢塘區“六鏈融合”改革實踐背後,是一次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跨系統、跨業務的系統性變革。營商環境改革,正從過去的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整合、全面深化轉變。從此次營商環境最佳實踐案例中,大多有這種“多跨協同”的特徵,並不斷釋放改革疊加效應。

  在杭州市臨平區,轄區內的所有企業有一個共同的家——臨平區企業服務中心。中心整合了23個政府和公共部門的涉企服務資源,並提供人才、投資、行政審批等九類一站式服務。

  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有1240個事項集中進駐,累計兌付財政資金14億元,辦結企業訴求2.3萬餘條,受(辦)理各類審批業務12萬餘項。得益於整合服務,該區貝達天廣實、微策生物等14家企業實現了快速拿地開工,在施工過程、竣工投産中的問題均及時得以解決。

  這些涉及多跨協同的複雜改革,數字賦能是破解難題的有效手段。

  在土地要素極為緊缺的溫州,數字化技術為中小微企業爭取土地要素提供了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企業靠數據得地,用數據説話。”溫州通過開發上線運作工業用地數字化配置應用,匯聚了來自經信、資規、稅務、科技等多個部門的數據,設置了畝均稅收、研發佔比、全員勞動生産率等九大核心指數,通過數據對用地需求企業“畫像”,排名靠前的企業優先拿地。

  溫州企業拿地,正從“主觀評價供地”向“憑數據客觀供地”轉變。根據産業空間佈局、企業意願,目前,全市已確定評估排名前45家企業列入第一批供地計劃,供應土地面積1200多畝。

  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這條主賽道上,浙江將從紮實的改革實踐中調動各方積極性,探索出更多最佳實踐案例,跑出加速度、跑出好成績。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施力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