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世界經濟陰霾未散,浙江龍頭企業紛紛出招應對挑戰
發佈時間 | 2023-07-10 09:04:40    

   最近,特斯拉、蘋果、寶馬、賓士、高通等跨國公司“一把手”競相出動,不約而同選擇了最重要的市場——中國,視察基地、拜訪客戶、慰問員工。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正因面對這般形勢,跨國公司相繼出手。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運作持續回升向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但當前也面臨不少困難挑戰。

  目前,浙江有129家“雄鷹行動”培育企業。作為浙江重點培育的金字塔尖優質企業,“雄鷹”們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浙江在全球産業鏈中的高度。在壓力面前,跨國公司已出手,“雄鷹”們又是怎樣考慮的?他們信心足嗎?在採取什麼方法應對困難挑戰?

  記者近期走訪了全省各地的龍頭企業,在與“雄鷹”的交流中,感受它們的蓄勢思考、展翅飛翔。

  持續創新是定力

  “不創新、不做差異化産品,是沒有活路的”

  “一台機器擁有70多項發明專利。”在近期舉行的浙江省大企業培育暨企業管理對標提升工作現場推進會上,記者遇到傑克控股集團副總裁阮振華,他迅速掏出手機,將公司新推出的“神機”視頻轉發給記者。

  傑克是記者長期關注的浙江企業,才大半年不見,傑克又出了新花樣。“我們叫它‘神機’,是因為這款最新的縫紉機解決了不同布料需更換不同縫紉機的行業痛點,可以實現不同材質、不同厚度布料的自適應,且無需調節。”他通過視頻向記者展示了“神機”,“我們還做過測算,這台機器一年可幫服裝廠多賺3500元,一家50人的小型服裝廠一年就可以多賺17.5萬元。”

  一經發佈,傑克“神機”便受到市場青睞,今年6月16日發佈會當天,全球訂購超過15萬台。目前,傑克正在全力趕制“神機”訂單。

  其實,這幾年由於紡織服裝行業的持續低迷,縫紉機處於下行週期中,但傑克依然與行業企業拉開了差距。

  “龍頭企業要能夠跨越週期,即便行業形勢不好也能夠實現增長,靠的就是不斷創新。”阮振華説。當前傑克縫紉機銷量全球佔比達到30%左右,已做到世界第一,近年來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持續保持在7%左右,遙遙領先同行。

  從單臺縫紉設備,到縫製單元産品,再到成套解決方案,圍繞主業一門心思創新,傑克從未變心。

  圍繞主業創新求勝,成為當下眾多浙江企業的不二選擇。“在全球需求不振的當下,不創新、不做差異化産品,是沒有活路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盛桂浩説。

  作為大會受邀發言企業代表,盛桂浩介紹了巨星如何拼創新。目前,巨星在全球擁有5大研發中心,年研發投入超過3億元,年設計新産品超過2000項,擁有專利1467項,其中國際專利165項,發明專利175項。

  即便疫情3年,巨星也沒有放慢創新的步伐。今年,廣交會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巨星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拳頭産品——自主獨創、行業領先的216齒棘輪扳手,在廣交會上一舉打動了3年不見的老客戶,當場收穫了數萬件訂單,未來還會不斷追加,“3年未見,但我們一直在修煉內功,就是為了等這一刻,用産品讓客戶驚艷。”帶隊參展廣交會的巨星科技高級副總裁李鋒説。

  盛桂浩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研發團隊還在進行頭腦風暴,想拓寬電動工具的適用場景,而不是局限在原有的空間裏。比如從前沒有進入過的廚房空間。“當然這還是一些初步想法,目的就是通過創新,打造受市場歡迎的爆款。”

  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對企業而言,唯有自我持續創新是可以確定的。持續創新是一種定力,足以幫助企業穿透迷霧,穿越週期。一旦走出低迷期,企業的創新力、成長力也將隨之晉級。

  在傑克看來,沒有落伍的産業,只有落伍的觀念和企業。傑克正以科技創新一次次衝破行業天花板,實現産業躍遷,將縫紉機這個外人眼中的夕陽産業,做成未來産業。

  事實上,“雄鷹”企業一直是勇於創新的排頭兵。從全省現有129家“雄鷹”企業來看,其研發投入金額佔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比重接近4成,“雄鷹”企業研發投入佔比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宏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貞認為,企業衝破經濟週期的主要手段就是創新。創新是做增量,持續創新就是持續做增量。對企業而言,當創新成為一種自覺意識或其企業文化時,無論經濟週期如何波動,企業照樣會迸發出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走出去用心看看

  “去學習別人安身立命的本領”

  在創新的同時,也需向外尋找穿越週期的良方和良機。

  今年4月23日到26日,浙江省經信廳專門組織省內18名企業高管——包括3家“雄鷹”企業、11家專精特新企業、3家隱形冠軍企業和1家單項冠軍企業,赴深圳開展對標學習。在深圳期間,企業高管們前往華為、正威、比亞迪等優秀的中國企業,進行深入的考察學習。

  “之前只在新聞中了解他們,去到現場感受非常不一樣,特別是它們面對市場競爭和行業挑戰時,始終保持敢於創新、勇於突破的精神,給我觸動很大。”參與考察的企業之一、風電鑄件行業全球龍頭企業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傅淩兒説,“這個時候,通過考察國內乃至世界先進的企業,可以讓我們了解、學習它們的創新方法和管理模式,更好地推動自身企業的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傅淩兒介紹,接下來公司會將技術和創新放在首要位置,並利用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用技術的累進來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

  愈是面臨壓力,愈要走出去看看。記者從浙江企業家中聽到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

  彼時,浙江省內一家注塑機領域的龍頭企業,從訂單來不及做到無訂單可做。就在公司上下一籌莫展的時刻,公司創始人做了一件事,出去考察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

  在考察國內市場時,他發現雖然下游客戶購買注塑機的意願不強烈,但是他們普遍希望趁著在無訂單可做的時候,對生産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在國外考察了月余,公司創始人收穫了滿滿的信心。回國以後,他力推公司做了兩件事,一方面對國內客戶的注塑機進行免費維修保養;一方面逆勢擴張産能,投資全新的生産基地。

  不久後,也就是2009年上半年,公司訂單明顯回升。因為免費維修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客戶,同時國際客戶紛紛加大採購,公司車間裏再次忙碌起來。伴隨著新廠房的建成並投入使用,公司迅速成長為一家百億級企業。

  第二個故事,就發生在疫情3年期間。

  前不久,到位於紹興市柯橋區的浙江金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訪時,活力滿滿的公司總經理金剛強,帶著記者參觀他的Dream Factory(夢工場)。儘管目前工廠還在搬遷,立體倉庫還沒有造好,但是一座現代化工廠的模樣已經十分成熟。

  他告訴記者,疫情3年他沒有閒著,一有機會就會去考察優秀的同行、客戶、供應鏈企業等,看看他們的工廠、車間,聽聽他們青睞什麼樣的合作夥伴。“然後我花3年時間,設計、打造了這座工廠,它全部是我設計的,而我的靈感就來自我參觀的標桿工廠、我的客戶的要求等。”對於這份傑作,金剛強眼裏滿是欣賞。

  採訪過程中,金剛強75歲的父親、金道科技董事長也説:“我時常跟我兒子説要多出去看看,國外好的企業、自己的供應商都要去看看。一家企業為什麼能生存,一定有一個核心的東西,出去看就是去學習別人安身立命的本領。”

  兩個故事異曲同工,均是在危機中向外求機遇。

  同理,這也是中國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後,跨國公司“一把手”紛至遝來的主要原因——在實地考察中感知市場的真實溫度,並及時做出調整和謀劃,以變應變。

  相應地,浙江“雄鷹”也紛紛選擇飛出去,除了搶訂單、訪客戶,也在大千世界中找尋穿越週期的良機。

  “我們在加快海外基地建設步伐的同時,也有瞅準時機收購國外細分領域頭部企業的考量。”採訪中,多位“雄鷹”不約而同提到現在是海外並購的好時機,正在尋覓合適標的。

  其實回過頭來看,無論是吉利與沃爾沃聯姻,還是均勝電子數次海外並購、傑克收購德國奔馬等,均是浙江“雄鷹”成功向外突圍的經典案例。

  風物長宜放眼量 “為明天去投資、為未來去孵化”

  有人説,若想穿越週期,首先要看到未來。

  時隔數年,記者再次走進位於天臺縣的銀輪機械有限公司,聽到了相似的説法。在公司一樓展廳,記者看到了一張持續上揚的産值圖,用數據顯示著銀輪的三次創業:第一次創業的20年裏(1999年—2018年),銀輪産值從0.7億元增長到50.19億元;正處於第二次創業階段(2019年—2038年)的銀輪,到2023年力爭産值破百億元;到第三次創業階段,百年銀輪夢指千億。

  看到這張雄心勃勃的柱狀圖時,記者忍不住問銀輪董事長徐小敏:“銀輪靠什麼穿越週期?”“早10年。”他回答了3個字,簡短有力。

  記者再問:“早10年,説來容易,可是如何不走偏呢?”

  “人才。”徐小敏幽默地説,銀輪在全球有9000名員工,他只管3個人:總經理、負責技術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他們都是美國歸來的博士,對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極具洞見力。”徐小敏説。

  一席話,讓記者對數年前的初次踏訪歷歷在目:2019年早春,記者初到銀輪,了解到銀輪的國際化戰略。彼時,銀輪在全球已經擁有38個基地,産品遍佈全球。公司7人高管團隊中,5個是海歸博士。

  與數年前銀輪以為商用車配套為主不同,如今的銀輪已經搭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快車道,成為世界頭部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一級供應商。今年公司乘用車業務將一舉超過商用車,二者還會呈現量級差別。徐小敏直管的三員大將之一、主管技術研發的副總經理劉浩告訴記者,早在2017年,銀輪就成立了專門團隊研發新能源乘用汽車産品,如今正是收穫的時候。因此,今天的銀輪,已經開始思考10年後的社會生活,以及銀輪應怎樣隨之而變、融入其中。

  “永遠看What’s The Next(下一個是什麼),為明天去投資、為未來去孵化。”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曾在“百年阿裏”新人入職培訓的活動上如是説。

  事實上,外界經常能聽到阿里巴巴對未來戰略的思考:“阿裏需要的是為未來去佈局。今天的成功是因為過去我們做的一些事情,未來會不會成功,得看你今天能不能布好局。如果只考慮當前結果,你會失去很多未來的機會,甚至做一些短視的事情。”

  看到未來,相信未來,其實是對企業自身實力的深深自信。在前述推進會現場,記者偶遇了一家生物制藥企業相關負責人,疫情期間,該公司從十來億元的規模一舉突破百億産值,如今本輪疫情基本結束,公司業績開始下滑。“我們沒有焦慮,如今的下滑我們有預期,對於未來也有預案。早在疫情期間,我們就用賺到的錢提前佈局了新産品研發,比如液態晶片、分子診斷、時間分辨等,我們有信心用兩三年時間實現産值重回百億。現在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該負責人表示。

  既腳踏實地搞創新,又把眼光放遠超前佈局,這正是浙江“雄鷹”表現出的膽識與謀略。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夏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