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愛笑的人也會抑鬱麼?怎麼和抑鬱症患者相處?
發佈時間 | 2023-07-06 09:23:04    

  你對抑鬱症了解多少?為啥看上去性格開朗的人也會抑鬱?如何發現並及時幫助抑鬱症患者?一文了解!

  抑鬱症産生的最關鍵原因是動力缺乏和快感缺失,就像列車失去了燃料和動力裝置。這導致患者對生活失去興趣和開心,無法維繫原來的生活狀態。嚴重時,患者生活進入停滯狀態,不僅維持不了高級的社交工作能力,而且基礎的生理狀態如飲食和睡眠也出現問題,甚至産生精神類症狀,想要輕生。

  5個抑鬱症的常見症狀

  抑鬱症的症狀多種多樣、千變萬化,個體差異很大,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表現:

  心境低落

  它是最核心症狀,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和心態悲觀,程度輕重不等。輕度患者會悶悶不樂、缺乏愉快感、興趣缺失,重度患者會感到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痛不欲生。

  思維障礙

  患者常感覺思維變慢、腦子變空,反應慢、記不住事情。思維內容多悲觀消極,嚴重時患者甚至出現妄想等精神類症狀,比如因軀體不適而懷疑自己患有重病,也可能會出現關係妄想、貧窮妄想、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幻覺,常為聽幻覺。

  意志活動減退

  表現為沒有意願和動力做事。比如生活懶散,不願社交,長時間獨處,嚴重時不顧個人衛生,甚至不語、不動、不食。

  認知功能損害

  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或學習費力,總是回憶過去不開心的事情,或者總是想些悲觀的事。

  軀體症狀

  涉及各個器官,導致患者就診醫院的多個科室。常見症狀包括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疼痛(身體任何部位)、性慾減退、陽痿、閉經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

  愛笑的人就不會得抑鬱症嗎?

  “陽光、微笑的人就不會得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誤解。抑鬱症有其診斷標準,也有自己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以人表現出來的個性判斷。有些帶有抑鬱情緒的人把自己抑鬱的一面掩飾起來,戴著微笑的面具,讓人以為自己生活愉快,使抑鬱症狀更難被發現。

  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抑鬱症都存在刻板印象,覺得患有抑鬱症的人都是悶悶不樂、對生活毫無興趣的。但其實這些都只是抑鬱症的症狀之一,並不是每個抑鬱的人都展現出悲觀的狀態的。

  抑鬱症是想開點就能解決的嗎?

  很多人認為,抑鬱就是“心情不好”,可以到外面散散心、想開一點。然而,抑鬱症是想開點就能解決的嗎?通過專業治療,大多數抑鬱症可以治好。一起來聽聽專家的解讀。

  9個辦法告訴你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不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異常行為;擔心自己無意中的言行會刺激到抑鬱症患者……那麼,如何幫助和安慰抑鬱症患者,試試這9個方法↓

  多理解

  讓抑鬱症患者獲得尊重和正在嘗試被理解的感覺很重要。他們各類症狀表現的背後,不是懶惰和任性,而是疾病在作怪。他們的很多痛苦不為人知,也很難一次性表達清楚,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去嘗試多理解他們。

  多傾聽

  專注、不加批判、用心地去傾聽。聽他們表達身心不適和顧慮,聽他們在講述中慢慢地重新定位自己,聽他們講述也許我們不知道的一些感受和經歷……傾聽過後,我們最好不加評價、不加分析、不加指責。

  多關心

  抑鬱症患者的心理通常很脆弱,需要被關心和愛護,隔離掉一些不必要的責任、要求和影響。我們要多關心他們的軀體不適,同時也要帶他們及時就醫,不要覺得“抑鬱不是個好事兒,咱們誰也不能往外説”。

  多配合

  一個溫暖、穩定、相處起來舒服的狀態對抑鬱症患者很有必要。有的患者想單獨待會兒,我們就要在約定安全後給予一些空間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發泄,我們就要給予陪伴,允許他在不傷害自己的限度內發泄。

  不盲目建議、鼓勵和督促

  抑鬱症患者處於疾病的狀態下,承受力和對外界的敏感度異於日常狀態,各類微小的事情都會帶給他們壓力和崩潰感。

  所以,在沒有專業的患者病情評估和醫師指導下,強行帶患者去做運動、聚會、旅行、讀書及嘗試各類網上查閱到的治療方法和調整方式,並不合適,有時候反倒會給患者帶來身心負擔,加重病情。可以嘗試邀請時,允許患者拒絕,也允許患者中途退出。

  不指責

  不要説“這算個什麼事兒”“小心眼兒”“人家的處境比你還難,也沒有抑鬱”,因為患者最害怕被貼上不努力、不負責、不認真、不堅持等標簽。可以説“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

  不詢問原因

  不要直接問“為什麼你抑鬱” “為什麼大家都有壓力,就你生病”,可以説“我會和你一起度過”。要知道,抑鬱是疾病,它的病因很複雜,目前也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如同感冒、糖尿病一樣,我們無法選擇患和不患哪種疾病。

  不戰戰兢兢地對待

  盡力去做,帶著愛去看護抑鬱症患者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不用背負太多心理負擔。請你明白,患者生病不是誰的錯,不要過於責備自己沒有照顧好他們。此外,患者有很多事情做不到,可能是疾病的原因,他們的配合度是需要不斷磨合、治療和改善的。

  找專業醫生做依靠

  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狀態,判斷患者是否需要藥物干預、目前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情等,並給出相關治療方案。這會幫助患者及其親友擁有最好的支援和保障。

  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並正確看待抑鬱症,當身體出現危險信號要及時留意,發現症狀請儘快就醫。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