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15年前種下的種子 讓多少大學生當上CEO
發佈時間 | 2023-06-28 09:31:44    

   盛夏已至,又是一年畢業季,1158萬名大學生走出校園。每到此時,“擇一城而居”總成為年輕人的話題。在各種“宜居宜業城市”的排行和點評中,杭州,始終是引人關注的焦點。

  也許,來杭州前,你鍾情于溫婉清麗的江南韻味,嚮往包郵區的富庶安逸;但來杭州後,相信你就感受到:這是個能讓夢想種子開花結果的城市。

  今天她的創新活力,甚至比美麗景致更引人流連。全國各類人才招引的第三方報告中,杭州都居全國前列,近年來,人才凈流入持續位居全國首位。

  和很多城市相比,杭州多給了年輕人一個選擇的理由——它是中國第一個舉辦全球大學生創業賽的城市。從2008年開始,這項比賽每兩年舉辦一屆,累計吸引海內外2萬多個項目參賽,這是一片名副其實的青年創業熱土。

  前不久,第八屆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落幕,海內外1047所高校4655個項目報名,最終,南京工業大學的原油脫鹽脫水和浙江大學的智慧控糖微針貼片項目斬獲特等獎,一年內在杭落地轉化,可拿到百萬元資助。

  一顆15年前種下的種子,讓多少來杭創業的大學生夢想發芽開花?

  15年前全國首創

  為大學生播撒圓夢的種子

  今天,當我們談論大學生創業,2008年是繞不開的一年。

  從這一年開始,在杭州創業的大學生多了起來,原因就在於,杭州首次出臺《杭州市高校畢業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從創業資助、平臺建設、引導基金等方面,全面吹響支援大學生創業的號角,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也應運而生。

  從全國來看,當時,杭州的魄力,絕非城市間的對標,而是首創。

  “沒有城市先例可學,從城市發展外部環境來看,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在杭高校畢業生近30萬人,杭州希望以創業帶動就業。”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錢斌回憶道。

  杭州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創業大賽,在當時也有轟動效應,吸引北大、清華、浙大等省內外45個院校的811個參賽團隊報名,在它之前,只有一個1998年開啟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但是,它強調創業計劃,而杭州的賽事更注重項目落地。”錢斌説。

  在錢斌眼裏,這份行動計劃帶來的,遠不止政策的引導意義,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杭州城市的態度,播撒了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種子——

  政府思路開始有了轉變。行動計劃發佈前,對於大學生創業,包括人社在內的很多政府部門,還是個“知識盲區”。“記得當時領導交辦一份創業計劃書,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一頭霧水。”錢斌笑著説,一切都是從零起步。

  時至今日,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項目,已增至4600多個,杭州“操盤”大賽引才的經驗,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社會力量逐漸加入進來。2008年起,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十多所高校主動參與,杭州各類大學生創業園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要素服務。不久前,杭州還發佈全國首個大學生創業園服務規範標準,破題園區存在設施不完善、管理不規範等痛點。

  截至目前,杭州共建立26家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吸納入駐1300余家企業,累計成功孵化6900余家。

  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從養老機器人到元宇宙社交,河北女孩王雨桐在浙大求學期間,不斷變換創業賽道,一直奔跑在“打創賽”的路上。“很多像我這樣的外地學生,來杭州前從沒考慮過創業,但現在,我畢業後的工作就是創業。”王雨桐笑著説。

  在浙江大學科技園,每當夜晚華燈初上,UU咖啡吧裏人頭攢動,吸引眾多大學生創業者前來碰撞暢談,而這樣的創業咖啡交互平臺,比中關村的3W咖啡還早了三年。

  創業,日益成為厚植在杭州大學中的基因。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備案大學生創業企業3.2萬餘家,集聚創業大學生5.5萬餘名,帶動就業11.8萬人。

  于杭州而言,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創客,為城市注入一股股新鮮力量,猶如一條條“鯰魚”攪動産業發展的格局。

  解決大學生創客的困難

  杭州的打法是全鏈條服務

  大學生剛創業,會遇到哪些困難?

  海馬體創始人黃逸涵毫不諱言,“資金、場地、經驗等等。”

  2011年,在錢塘區浙江傳媒學院讀書期間,他創立杭州縵圖攝影有限公司,如今,旗下的海馬體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連鎖攝影品牌,有 560 家門店,年營收超20億元。

  “我的創業不是從零開始的,學校和屬地政府給予了很多支援,比如,首個門店就在學校的創業園裏,燈光師、攝影師等創業的必備要素,也就近得到了解決。”黃逸涵説。

  從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海馬體汲取到了向上生長的養分,而黃逸涵剛創業時遇到的困難,從2008年開始,便一直是杭州破題的方向——

  6月7日,杭州市政府官網發佈《杭向未來·大學生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回望這份三年行動計劃,已實施到第六輪。六輪之中,雖然資助金額有變,支援舉措有異,但不變的是解難原則——破解大學生創業遇到的缺資金、缺場地、缺經驗和缺服務。

  “‘四個缺’是大學生創業的普遍難題,杭州打法是全鏈條服務。”從事大學生創業服務23年的於曉,是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的副總經理,她告訴記者,杭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援,已覆蓋從創新大賽到創業園孵化再到産業加速全過程。

  “四個缺”之中,缺經驗,是大學生首要呼籲的難題。但只要你來杭州上大學,這座城市對於創業的啟蒙,從“第一課”中就開始了。無論是浙大還是杭師大,每個本科生參加第一課堂的基礎課程,就是創新創業。“這些課程不是教一定要創業,而是塑造一種創業者精神,哪怕今後我們不創業,創新和實幹也受用無窮。”王雨桐説。

  經過校園裏的熏陶培養,一些創業好苗子便“顯現”出來,對於他們而言,亟待一個授予經驗的更高端平臺。為此,2012年,杭州與優質創業服務機構合作,成立大學生創業學院,依據創業者的經歷,分雛鷹、強鷹和精英三個梯度培養,被杭州大學生親切稱為“黃埔軍校”,這是國內首家公益性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平臺。

  浙江東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超,是位海歸新農人,回國創業後,便“求學”杭州大學生創業學院。“在杭州創業,大學生不必為沒有經驗而發愁,學院會邀請很多CEO現身説法。”孫超笑著説,經過培訓,她成為優秀創業精英,拿到50萬元扶持資金。如今,在孫超帶領下,龍門米酒創下一年億元營業額。

  在此基礎上,杭州再從資金、場地、服務等方面給予全套資源的扶持:資金上,給予大學生生活補貼、創業項目資助、場地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等“一條龍”資金支援;場地上,提供大學生免費經營場地33萬餘平方米;服務上,提供工商註冊、項目申報、法律法務、創業培訓、財務金融等全生命週期服務。

  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學院建立以來,2000余名雛鷹、強鷹和精英學員順利畢業,其中,200家優秀大學生創業精英企業中,16家企業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收購,12家企業入選“2022杭州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榜單”。

  心安處即為家

  創客們與城市同呼吸共成長

  採訪中,記者最直接的感受,外地大學生在杭州創業,並不是背著行囊匆匆“漂”過,這座寬容、溫和的城市,給與青年人更多是一種心安。所謂,心安處即為家。

  心安,是對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寬容。在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這裡已集聚2937個創業項目和23689名創業人才,創業成功率達20%,高於國際上10%的平均水準,這個小鎮面向的主要群體,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大學生創客。

  “大學生有金點子,但很多點子未經市場考驗,也很難吸引風投的關注,但小鎮依然會全程支援他,給予場地、資金等支援,前三年也沒有稅收要求。”未來科技城人才和金融服務中心主任馮敏敏説,也正因這樣一種寬容的創業環境,小鎮成就了不少大學生追夢的項目。

  心安,是傳幫帶的溫暖創業生態。在杭州這片熱土,浙大系是創業“新四軍”之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浙大創業者群體裏,“學長幫學弟、學姐帶學妹”現象很常見。“浙大留在本省的畢業生裏,90%選擇杭州,校友間的傳幫帶起到重要作用。”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副主任邵頔説。

  為了放大傳幫帶的能量,浙大還打造創新創業學院,集聚更多校友為後浪提供技能指導、資本支援等服務,類似這樣的一種機制破題,正成為越來越多高校的“常規操作”。在杭師大,開辦的阿里巴巴商學院,招生的面試官是阿里巴巴集團HR,每個面試入學的創客都堅信:如果創業成功,我願幫助更多走上這條路的學弟學妹。

  心安,還給了大學生創客紮根杭州的力量。前不久,杭州納視文化創意有限公司CEO張鍇,入選第十四屆“最美杭州人——十佳來杭創業創新青年”,12年前,他從家鄉來到杭州,創業領域是一家拍攝視頻的廣告公司;而現在,企業成功拿到三輪融資,專注數位和遊戲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入選阿里巴巴、騰訊、網易等網際網路大廠的戰略合作夥伴。

  “在杭州創業,要吃著碗裏、看著鍋裏、想著田裏,敏銳捕捉各種新技術的革新。”張鍇告訴記者,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他每年都會招募兩三個新創業的大學生,手把手教授企業管理經驗,其中,最遠的創客來自新疆,用張鍇的話説,“希望用自己的成功,讓更多創業者感受到杭州的好,最終吸引他們紮根這座城市。”

  時至今日,張鍇已在杭州成家立業,他至今難忘12年前打給杭州的第一個電話,那是他從網路上搜來的。雖然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看,詢問杭州大學生創業政策,但讓張鍇感到意外的是,電話的那一頭,卻不厭其煩向一個普通大學生,足足介紹了半個多小時。

  第二天,張鍇便隻身來到杭州,直接將公司註冊在這裡,也將人生押注在了這裡。或許,從電話接通的那一刻起,他便不僅是一名大學生創客,而是另一個“杭行者”的誕生,與杭州這座城市共同拔節成長。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劉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