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週末的日子,開車行駛在水鄉平原南潯區石淙鎮,居然被外地牌照包圍了。蘇U、皖B、豫A……全國各地都有。他們的行進方向出奇一致——狀元湖垂釣中心。
“都是來釣魚的,現在每天都有五六百人,可熱鬧了。”石淙鎮黨委副書記黃瑞春到現在都有點不敢相信,釣場人氣真的起來了。
即便是30℃以上的艷陽天,狀元湖岸邊都坐滿了年輕的“釣魚佬”。這些年,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釣魚,其背後有什麼樣的産業趨勢?會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嗎?
年紀輕輕,怎麼就愛上了釣魚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很多人印象中,釣魚是隔壁家大爺每天早上提竿拿桶去塘邊坐上一天的事,如今,它正成為年輕人的新愛好。
這兩年,短視頻平臺上,無數年輕人圍觀釣魚直播;微網志熱搜上,“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喜歡釣魚”的話題閱讀量超1618萬;甚至在以女性用戶為群體的小紅書,輸入“釣魚”二字,相關筆記就超138萬篇。
重金買裝備、起早又貪黑,年紀輕輕怎麼就愛上釣魚了?在狀元湖垂釣中心,潮新聞記者試圖找尋答案。
“就喜歡起竿的瞬間,充滿了未知和想像。”90年出生的釣友王寒從江蘇鹽城趕來,顧不上休息,他就開始整理裝備,拿出魚竿上手了。王寒坦言,自己愛上釣魚和疫情有關,那段時間出不去,就喜歡看別人發佈的釣魚短視頻。慢慢地,他就和朋友一起相約釣魚,從此便“上癮”了。“每個週末幾乎都用來釣魚了。”王寒説,現在他的世界就沒“睡懶覺”這件事了。
如王寒所説,釣魚在年輕群體中火起來,某種程度上受疫情影響。京東運動發佈的“2023垂釣消費趨勢”顯示,近4年間26歲以下的垂釣消費人群數量增長了4倍。
29歲的釣友Jason在大城市從事金融行業,平時工作壓力大,就喜歡到綠水青山間,感受垂釣的樂趣。跟資深玩家相比,他釣魚的頻次不算多。“魚獲多少都不太會影響心情,我更享受安靜垂釣的過程,不用去思考工作和生活,可以完全放空。”用老釣友的話説,“釣魚不為魚多少,而是圖一份心情舒暢。”
事實上,釣魚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從選擇什麼餌料到通過天氣判斷魚情,都有很豐富的專業知識;但釣魚又可以不那麼講究,一根魚竿,一條蚯蚓,就可以拋竿開釣。
在很多人看來,釣魚是一種娛樂消遣,也有不少人將它視作競技比賽,還有人將它作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87年的釣友焦海平是山東人,如今在蘇州創業做戶外用品生意。他認為,釣魚能結交到不同朋友,擴大社交圈,有時候一句“有口嗎”,就能讓兩個陌生人像闊別多年的老友一樣聊上半天。
釣友們都説,釣魚只分零次和無數次。也許,喜歡釣魚的理由千千萬,在內卷、快節奏的生活氛圍中,它正演變為一種“慢節奏”的潮流生活方式,一個“體驗式”休閒消費符號。
年輕人一“上頭”,産業漸成“藍海”
年輕釣魚玩家入場,給這個産業帶來了新的消費熱潮。
不同於老一輩釣友,年輕人更舍得在裝備上“下血本”。垂釣裝備從魚竿、魚漂、魚護、竿包、支竿器、摘鉤器、探魚器,到釣餌、小藥、釣箱、探照燈,甚至還有釣魚的衣服、遮陽設備、釣魚凳子,也越來越齊全和專業化。
“已經投進去大幾萬了,大頭在魚竿上,有10多支,大部分都在1000元以上。”焦海平説,現在漁具品牌越來越多,可供選擇也很多,但他挑選裝備的時候主要還看品質。
根據中國釣魚協會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約有1.4億釣魚人群(每年至少參加4次以上),18歲至24歲釣魚愛好者佔10%,25歲至44歲人群已成為釣魚的主力軍,為46%,佔比接近一半。
這幾年,電商平臺上漁具銷售的火爆了也證明了這一點。天貓披露的消費洞察數據顯示,有200萬“95後”每年購買垂釣産品。僅在2021年“618”期間,天貓平臺垂釣用具消費者人數就超30萬人。
開店5年,“釣之粹漁具”老闆趙傳濤也有相同的感覺,喜歡釣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狀元湖開業前,他就到此查看場地,在距釣場800米不不到的小區門口開了漁具店,這已經是他開的第三家店了,一家在蘇州,另一家在嘉興。“很多釣魚愛好者買千元以上魚竿都不帶猶豫的。”這些年,趙傳濤的幾家店生意都還不錯。與記者聊天間,他的手機就沒停歇,時不時有釣友發來要餌料的資訊。他坦言,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涌入,對整個行業而言是利好的。
除了魚竿,餌料也是一大消耗品。釣友Jason説,他消耗魚餌的速度,和女朋友換口紅的速度有的一比,“有些貴點的,可能比一支口紅的價格還高。”
在釣場,記者還看了一群人,他們一邊享受著釣魚的樂趣,一邊做起了直播。女釣手夏沫是獨特的存在,除了是專業級競釣大師,她還在短視頻平臺上擁有80多萬粉絲。對受短視頻平臺影響入坑的年輕人而言,像夏沫這樣的釣魚高手,對他們影響很大。而夏沫也隨之開始直播帶貨,擁抱年輕消費者。
年輕人,讓釣魚成為繼露營之後的又一個消費“藍海”。據《中國休閒漁業發展監測報告(2022)》數據,2021年中國休閒漁業産值達805.40億元。企查查數據也顯示,從近十年漁具相關企業發展狀況來看,近兩年漁具企業註冊量飛漲。按照這個勢頭,一不小心,便能燒出個千億市場。
火爆的釣場讓鄉村有了更多想像空間
裝備齊了,去哪釣魚成了年輕玩家新的問題。
有人喜歡大海,有人喜歡山塘水庫。但自然水域垂釣畢竟受限,於是就出現了“黑坑”。“黑坑”一詞,是釣魚愛好者調侃商業魚塘的行話,最早出現在北京。“坑主”需要收費盈利,所以去“黑坑”釣魚,也有與老闆鬥智鬥勇的樂趣。
狀元湖垂釣中心,也是這樣的“黑坑”。水鄉南潯,水網密布,漁業資源豐富。“這是一個在‘百漾千河’水生態修復工程上建起的項目。”黃瑞春説,他們通過調研發現周邊沒有大型垂釣場後,投入2000萬元,建設高標準魚池,專營休閒垂釣。
佔地面積約1000余畝,水域面積達600畝,放在全國,狀元湖在規模上也排得上號。然而在舉辦幾場大型賽事後,釣場突然沉寂了。
在黃瑞春看來,釣場人氣要起來,就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鄭益村,湖州女婿,國家一級競釣大師,曾蟬聯國家級垂釣年度總決賽冠軍。在釣魚界,他是自帶流量的大咖,大家都稱他為“村長”。
也許是擁有情懷,也許是看到商機,鄭益村多次考察後,與專業運營釣場的徐錦波合作,重啟狀元湖垂釣中心。
要想名聲在外,打響第一炮很重要。開業前,釣場集中在一天投放了鯉魚、娃娃魚、河豚、羅非魚等淡水魚250噸,那場放魚直播,轟動了釣友界。隨後,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個省市600多支隊伍、1200多名釣魚達人和愛好者在狀元湖競逐“釣王”。
夏沫也直呼,釣了那麼多年魚,第一次遇上了沒見過的淡水魚。如今,她和團隊在鎮上租了房子,除了參加全國各大賽事,她準備將工作地點放到剛興起垂釣産業的這座小鎮。
和夏沫一樣,不少釣友或在村子裏租下房子,或住在附近酒店,或不遠千里開車前來……這讓小鎮看到了全新的發展願景。“當一條魚‘遊’進釣場,其價值,早已不僅限于食用。”黃瑞春説,如今狀元湖每天接待量超500人次,每日營業額高達15萬元,周邊村民已開始受益,50余位村民在釣場就業,村集體每年穩穩進賬30萬元以上流轉租金。而周邊養殖戶的魚,也直接“遊”進了釣場。
眼下,推動形成漁業、旅遊、餐飲、住宿等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已成為石淙鎮的重點課題。這幾日,黃瑞春正召集“強村公司”負責人陳永峰和幾位村書記,商討將老百姓閒置用房改成民宿的事宜。
當然,石淙鎮的垂釣産業才剛起步,但小小魚竿能否“釣”出文旅大産,還是值得期待的。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麗燕 | 責編:吳雨霏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