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手握“紅筆”育英才——記教育部高校網路教育名師胡文江
發佈時間 | 2023-06-09 09:15:15    

   他是教育部高校網路教育名師,也是享譽業界的高校網評平臺“紅筆網”創始人,被師生譽為“青年網評作者培養總教頭”。他就是漢江師範學院副教授——胡文江。

1.jpg

  搶抓風氣之先

  漢江師範學院位居湖北省西北部山區,是名副其實的山區高校。2014年9月份,出於思政課教師的職業敏感,胡文江預感到思政工作“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必將給山區高校帶來機遇。“網路這個陣地不能丟,要抓住機遇用好網際網路這個風口做點文章,把青年大學生聚集到正能量平臺上來。”胡文江為此創立了全國高校首個網評陣地——“紅筆網”。

  奮進九年,冷暖自知。2020年春節,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爆發,妹妹一家四口滯留在胡文江家裏。家裏實在太吵鬧。胡文江克服困難,把窗臺改造成了“一個人的編輯室”,長時間半蹲著改稿子,一蹲就是一天,這讓他的雙腿一次次變得麻木。後來小區逐步開放,他又把編輯室搬回了學校裏的紅筆工作室,“一幹就是一整天”。

  完全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挂靠在校園網首頁角落、起初並不怎麼起眼的小網站,會陸續得到宣傳、教育等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2016年,這個網站憑藉“紅色基因”“原創內容”“網路傳播”的優勢在數百家網站中脫穎而出,作為唯一高專院校拿到了教育部“首屆全國高校網路名欄”,這也是“紅筆網”獻給漢師升格本科院校的一份厚禮。紅筆作為教育部“一節一推選”的優秀案例,作為首批省、市命名的重點網評陣地,作為高校師生的練功苑一直“長紅”,陸續培育了網紅輔導員毛毛姐、教育部第六屆高校網路教育名師程振偉,學生主筆楊睿華、馬妍、許潔等許多人,持續輸出好作品,讓大家拿獎拿到手軟。

  有人説紅筆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和胡文江這個“發起人”脫不開關係。可他本人並不這麼認為,恰恰相反,他覺得應該是“紅筆成就了今天的胡文江”。

  胡老師認為,網路評論就是一條連結校園與社會的紐帶,因勢利導,引導師生結合時政熱點、校園話題、身邊的好人好事等撰寫網路評論文章,就是實現“堅持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的有效途徑。

  “紅筆網像極了我的第二個孩子,又像一株慢慢長大的小樹,開出了幾朵鮮花,沁人心脾,挂上了幾個果子,可以充饑解饞。櫻桃好吃樹難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持續呵護,持續栽培,傳播真理、教育學生、成就老師,對他人是一種幫助,對自己則是一種修行。”胡文江感慨地説。

2.jpg

  甘當網評“授漁者”

  “急於求成”“心浮氣躁”“不善於做具體的事情”,年輕時的胡文江對自己的評價並不高。

  通過持續九年“八小時之外”的編輯生涯,胡文江終於讓自己坐了下來,靜了下來,通過長期編輯網友投稿、反覆修改師生來稿,來磨煉自己的性子。

  破題“立德樹人”,需要學校弘揚正氣、文以載道,需要師者腳踏實地、身正示範,需要引導學生知榮明恥、明辨是非,學會學習、學會吃苦、學會創造。

  編師生的來稿,首先要做到規範的表達、文字的提煉、不能出常識性錯誤,然後是選題立意、謀篇佈局、詳略取捨,再然後是大標題小標題的錘鍊,語言的洗練,直到能夠刊發。所以,編師生的來稿所用的時間一般是很長的,往往是自己寫一篇文章的3-4倍,剛入門的老師和學生看了修改稿之後,甚至覺得“已經不是自己的東西了”“不是改頭換面而是脫胎換骨”,可胡文江卻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這才是手把手地帶徒弟,希望大家從中獲得寫作的信心、受到正能量熏染、得到身心的成長,同時也更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改過的稿子看到紅筆滿滿的誠意,看到紅筆人精益求精的堅守與執著,繼續給紅筆投稿,吸引更多的人給紅筆投稿。“不在紅筆發一篇稿子,不在紅筆拿一筆稿費,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這樣的心聲,在漢江師範學院學生中比較普遍。

  有人也問過胡老師“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能不能把具體編輯工作留給其他人來做?”他的回答是“編輯的確是個苦力活,不光是要認認真真帶徒弟、一絲不茍改稿子、滿懷熱望幫別人推稿子,更主要的是對稿件內容把關,特別是對於社會上的自由來稿,尺度怎麼把握?稿子能不能發?能不能改了再發?自己親自把關才放心。”胡文江認為,資深評論員的來稿,就像和智者對話,通過這些稿子既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又能夠從中學習評論寫作的好方法、好技巧。

  胡文江説,青年閱讀正能量文章,看正能量視頻作品,更應該自己創作正能量作品,這就是網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換句話説就是“育網評之‘漁者’”。

  憑“紅筆網”觀世界

  “你為紅筆付出這麼多,到底值不值得?”八小時以外,有人在陪孩子寫作業,有人在和朋友喝咖啡,也有人選擇了“詩和遠方”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胡老師的大部分時間卻放到了紅筆上,而且不求回報。他覺得,畢竟,有些事情需要有人來做。自己淋過雨,所以有餘力的時候要努力為別人撐傘,這把傘撐起來,就一定會有人向這裡聚攏。在學校的領導和支援下,紅筆人滿懷虔誠之心、執著之心、無悔之心,緊扣“紅”字賡續紅色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傳,緊扣“筆”字用心用情用力把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緊扣“網”字牢牢守住網上陣地努力傳播網上正能量。胡文江還陸續邀請了十余位頂級媒體人士和評論專家走進“紅筆名師講堂”,開辦了十余場專題講座,讓更多的師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本領、受到了教育。

  胡文江創立的“紅筆網”,名稱來源於自勉“把自己的歷史用紅筆寫到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哲學家楊獻珍先生。他早年追求馬列真理,因革命被捕入獄後成立了獄中黨支部秘密傳播馬克思主義。解放後,楊獻珍針對“浮誇風”等反馬列的那一套進行批駁,捍衛真理。因為“三次哲學論戰”又被扣上帽子,蒙冤入獄長達八年之久,後又被流放,可楊老一生篤信馬列真理,並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豐富和發展真理。楊獻珍戰鬥的一生鑄就了偉大“紅筆”精神,即便蒙受不白之冤對自己的信仰也從來沒有動搖過。這種偉大的精神深深震撼、打動了胡文江。網站以“紅筆”命名,就意味著應該承擔起責任和使命,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來守正創新,進一步做好紅色文化傳承的功課,進一步做好原創作品的多文體嘗試,進一步強化“紅筆頭”的培訓力度,努力在運用新媒體手段促進網上正能量傳播的溫度、廣度、力度上有新突破,爭取在高校網路思政事業中不斷譜寫新的篇章。

  紅筆是一個育人平臺,是青年之友,胡文江以紅筆為主陣地,甘做小編,樂作“授漁者”,以培養一批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有為青年為己任。“讓青年越過大山看世界,走出大山,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心靈,創造出彩人生。”胡文江對紅筆的未來充滿期待。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程振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