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二陽”形勢如何?怎樣科學應對?——多地發熱門診觀察
發佈時間 | 2023-06-01 09:39:15    

   近期,全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數量有所增加,檢測顯示部分為“二陽”患者。當前全國發熱門診診療情況如何?怎樣科學應對風險?針對社會關切,“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調研走訪。

  發熱門診保持平穩有序

  “老伴發燒後我第一時間就帶她來醫院了,情況還好,暫時不需要吸氧。”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熱門診,正在陪伴72歲妻子輸液的周大爺告訴記者,妻子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

  記者走訪全國多地三甲醫院和基層社區,調研發現發熱門診運作狀況整體平穩有序,各類治療藥物庫存較為充裕,醫療機構重症救治能力有儲備。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表示,最近發熱門診接診量相比一個月前有所增加,但絕大部分是輕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目前沒有出現發熱門診病人特別多、給醫療資源帶來壓力的情況,保持正常醫療秩序沒有問題。

  “目前發熱門診每日全天開診服務社區患者。”上海楊浦區四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華焱坤説,五月接診的百餘位病人中,新冠感染佔比不高,各年齡段都有,症狀普遍較輕。目前藥房各類治療藥物庫存比較充裕。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全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數量雖有增加,但整體數量遠低於上一輪流行高峰時就診量。監測數據顯示,4月下旬以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有所上升,5月中旬開始進入低水準波浪式流行態勢。專家集體研判認為,由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引起的疫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全國整體疫情態勢平穩可控,對醫療秩序和社會正常運作影響較小。

  “二陽”症狀相對更輕

  “一開始以為是在外出差受涼,發燒後才測了下抗原,沒想到‘二陽’了。”杭州市民江先生説,自己大約一週前確認“二陽”,症狀主要是輕微喉嚨痛和低燒,體溫約38攝氏度,服藥後基本2天恢復,感覺比第一次感染時的症狀輕了很多。

  5月30日下午,記者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發熱門診看到,三間診室全部開放就診,等候區域內病人及陪同家屬共不到十人,均佩戴口罩。該院感染科主任呂芳芳介紹,近一週接診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很多是首次感染,“二陽”比例不高,但有增多趨勢。病人症狀以發熱、咳嗽、咽喉疼痛等為主。

  “總的來説,大部分患者‘二陽’的症狀普遍比‘一陽’時輕。”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説,根據臨床觀察,大部分患者有輕微嗓子疼,發熱恢復得更快,病程約持續3至5天。

  專家提醒,如果確定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管是否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仍建議居家休息。若經過休息、服藥,相關症狀仍在加重,如發熱持續超過5天、有胸悶憋氣症狀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條件的應及時使用抗病毒治療藥物。

  針對公眾關心的優勢病毒株及其致病力問題,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監測數據顯示,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在我國境外輸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中的佔比持續處於高位,分別佔5月15日至21日採集序列的95.2%和91.9%。從我國和全球研究結果來看,與早期流行的各亞分支相比,XBB系列變異株的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關口前移”保護高風險人群

  高齡老人、沒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礎病患者等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高風險人群。面對“二陽”風險,如何保護好高風險人群?

  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重點人群要格外做好防護,繼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感染。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氧療,並通過抗原或核酸檢測明確診斷,進行抗病毒治療早期干預。同時,社區和基層全科醫生應對轄區內的高風險人群心中有數,做到“關口前移”。

  65歲以上老年人免疫力相對較低,兒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專家建議,如果家中老人和兒童沒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或基礎免疫,應積極接種疫苗。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5月26日,兩種新款新冠病毒疫苗在杭州開打,杭州市疾控中心負責人表示,兩款疫苗均已下發至各基層預防接種門診,群眾可按需預約,就近接種。3月以來,江西省人民醫院持續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為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各類加強劑次疫苗接種服務。結合實際,各地多措並舉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持續補齊人群免疫水準差距。

  “近期,部分病人表示自己‘二陽’後,一段時間感到持續乏力、失眠甚至心跳快、焦慮。”江西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肖祖克説,大家十分關心反覆感染是否會有“後遺症”。

  從臨床醫學角度看,後遺症一般指的是患某種疾病後,軀體、機能上出現一些不能恢復的障礙。童朝暉介紹,根據臨床觀察,感染新冠病毒後的一些症狀大部分出現在特定時期內,長時間看是可以恢復的,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王貴強表示,目前從臨床觀察看,三個月以上還存在上述症狀的病例並不多,沒有發現數量較多的所謂“後遺症”患者。

來源:新華網    | 撰稿:顧天成、董瑞豐、閔尊濤、黃筱、龔雯    | 責編:胡瀚文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