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網志經常互動的“好友”,突然在平臺私信你,稱自己手機號不小心被登出,微信和QQ登錄不上,請你幫忙驗證微信,看著熟悉的賬號名和説話語氣,你會相信“好友”的遭遇嗎?近期,網友小羽(化名)向浙江線上“線爆”欄目反映,自己在微網志上遇到了好友的高倣號私信,對方從頭像到賬戶名幾乎和朋友的一樣,面對對方驗證微信的請求,小羽很疑惑:“我找朋友微信確認了這是個騙子,但驗證微信會有什麼風險嗎?還是騙子後續還有新套路?”
浙江線上記者注意到,遇到微網志高倣號現象的不止小羽一人,有不少網友也遇到了這一情況,這些“高倣號”先是以驗證微信獲取事主信任,隨後發來假的匯款截圖,以各種理由請求事主幫忙轉賬代付款,有騙子得逞後,甚至還向受害人發來一句“下次注意”。
賬號名和頭像幾乎一模一樣
有人被好友高倣號騙走9萬元
“我後來發現這個高倣號微網志名比我朋友的多了個‘-’的符號,頭像和IP地址都一樣,他在微網志上跟我説號被登出了微信登不上,讓我下意識覺得朋友電話和微信都用不了。”回憶起被騙9萬元的經歷,當事人李萱(化名)分析了這個騙局背後的套路。
5月18日中午12點多,李萱在微網志上收到了異地好友的微網志高倣號私信,對方稱自己去營業廳換卡後舊卡被登出了,讓她幫忙驗證微信,隨後發來消息表示,自己在亞馬遜平臺買了一個包,不確定有沒有預定成功,再發給李萱一個訂單號請求她幫忙和“客服”發郵件確定。“因為給客服發的時候要發預定人的名字和訂單號,我發完截圖給了騙子,就是這個時候他知道了我朋友的姓名。”李萱説,發完後她就收到了“客服”的回復,顯示預定成功需要付尾款。此時,對面的“好友”稱自己網銀支付不了,讓李萱詢問原因,“客服”則解釋是網銀系統正在維護,需要48小時,但訂單有效期僅60分鐘,可以換其他支付方式。
“我把錢轉給你,你幫我代付一下。”得知訂單需及時付款後,對方要了李萱的銀行卡號,迅速給她發來一張轉賬截圖,並表示是跨行需2小時到賬,讓李萱幫忙先付。在“好友的聲聲催促下,李萱著急轉出了3萬元。此時,“客服”卻表示,這個訂單下有兩個包,需同時支付才能出庫,否則此單作廢,欠款不退。“手滑多點了一個”,對此,“好友”解釋道,無奈的李萱又付了3萬元,但因為來回微網志溝通,“客服”稱第2筆訂單付款超時,需重新支付。“你是不是被騙了?”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李萱提醒“好友”不要上頭,但對面表示“這個包等了很久才搶到,非常喜歡。”疑惑之下,李萱又付了3萬元,前後共轉賬了9萬元。
重復付款3次後,仍有疑慮的李萱一直提醒“好友”小心受騙,直到當晚7點多,李萱突然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因為這個朋友很要好,加上騙子的IP和我朋友是一個地方的,要是別的地方我都可能會懷疑一下。”李萱隨後報了警,但被告知錢很可能無法追回,“轉賬過去的銀行卡卡主基本都是以兼職形式被叫過去的,‘跑分’完後工資日結。”所謂“跑分”,是行為人通過合法賬戶代收賬,再將詐騙的錢款層層轉移到二級乃至三級賬戶。李萱從警方處得知,這些兼職人員收到的指令是通過一款內容閱後即焚的APP下達的,警方斷了線索,很難追查下去。
聲聲催促下多人被騙
當事人報警後騙子稱“下次注意”
“我覺得我夠謹慎了,結果還是被騙了。”與李萱被騙經歷極其相似,劉鈺(化名)也在5月18日這天被騙了22800元。收到好友高倣號私信前,劉鈺的好友正好線上下見面時提到了電話卡存在問題。在對方請求幫忙代付22800元並收到轉賬截圖後,劉鈺警惕地要求對面發語音確認,但騙子稱登錄在電腦上沒法發。“我想我朋友這幾天在加班,也合理。”種種因素串在一起,讓著急幫好友忙的劉鈺踩進了圈套。她從朋友那裏借了錢,分兩次向騙子匯款,分別為10000元和12800元。
匯過去後,“客服”同樣以還有一個訂單為由要求再付24800元,意識到被騙的劉鈺趕緊打電話和朋友確認,並在被騙後半小時內報了警,卻得知兩次轉過去的錢,一張卡錢剛轉過去10秒就被取走了,另一張為虛擬卡,無法凍結。“感覺當時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完全沒想過亞馬遜怎麼都應該是對公支付。”事後,劉鈺懊悔的同時也發現了諸多漏洞。
轉賬完後又要求再付一筆訂單,被騙了1萬元的黃藝(化名)也是在此時醒悟被騙。5月25日晚,黃藝收到了好友高倣號消息,因為時間較晚,覺得好友微信不能用的黃藝在0點5分向對方賬戶轉了1萬元。20分鐘後,意識到被騙的她報了警,但警方透露,卡的源頭賬戶幾乎都在境外,錢追回的可能性比較小。事後,黃藝告訴高倣賬戶已報警,得到對方一句“下次注意”。
“怎麼辦啊,我怎麼這麼倒楣”“快幫我問問,我急死了”“到底怎麼回事我真的急死了”……從多位受害人展示的對話中,浙江線上記者梳理髮現,除卻一開始暗示受害人微信電話不能聯繫外,騙子會多次使用催促語氣擾亂受害人思路,利用語氣+時間限制減少受害人思考時間。
意識到受騙後,李萱、劉鈺等人都對高倣號微網志進行了舉報,目前這些高倣號處於封禁狀態。但她們認為,作為平臺方,微網志對此騙局也應負起一定的監管責任,“微網志可以修改命名規則,不允許在命名中出現‘-’‘.’等不易區分的符號,但凡多個數字或字母也不會不容易區分。”李萱説,自己在出事後試圖聯繫微網志平臺,但沒有人理。
浙江線上記者搜索發現,在社交平臺,還有不少網友為這種高倣號所困擾。微網志平臺是否注意到了此類騙局?是否有針對這類騙局做出相應管理措施?5月26日上午,記者輾轉聯繫上微網志人工客服,工作人員記錄下問題和聯繫方式後,表示將轉達給相關部門予以回復,但截至5月30日9時,記者未獲回應。
如詐騙金額巨大或涉嫌“幫信罪”
警方提醒市民保護好“兩卡”
“這是典型的冒充熟人詐騙,其中關鍵在於這個假的匯款單截圖。”杭州市拱墅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民警王靈華表示,在大眾認知中,很多熱心的人認為好友都轉錢了,舉手之勞幫一下又沒有損失,但實際這個匯款單是假的,真轉錢就被騙了。王靈華説,不法分子通常以轉賬有延遲為由騙取市民信任,但即使是金額幾十萬元的跨行轉賬,目前銀行也很少出現延遲幾小時才到賬的情況,像此次騙局中,不法分子往往選在晚上這類銀行休息的時間,為延遲到賬找理由。
除了賬戶名、頭像和簡介外,為何高倣號的IP地址也能和真實好友的保持一致?王靈華分析,不法分子可能使用了更改IP的軟體,此外還可能大量註冊了不同IP屬地的微網志號行騙。他介紹,今年以來,拱墅區也接到過幾起微網志高倣號詐騙案件,不法分子先是冒充熟人套近乎,隨後以亞馬遜平臺買包、在國外代買機票、推薦好用的炒股軟體等為由詐騙。
“很多人覺得有銀行卡不應該很好追回嗎?但這些卡主大多是將卡借出或者賣出去了,當事人的錢剛轉進去就被立刻被轉出來,要追回損失很難。”王靈華表示,有不少人沒有意識到手機卡、銀行卡(即“兩卡”)和身份證的重要性,比如借出身份證被他人辦了卡也不清楚,這些銀行卡實際上是不法分子在使用。他提醒,目前公安部門正在加大偵查力度,市民切勿隨意出借銀行卡和身份證,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所涉詐騙金額巨大,卡主可能會被按照“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追究刑事責任。
王靈華提醒,一般詐騙主要涉及幾個環節,包括假圖片、假網站、假連結、假郵箱等等,市民如碰到這幾個關鍵詞,一定要警惕。此外,建議市民關注“國家反詐中心”的微網志、視頻、抖音等政務工作號,及時了解電信詐騙新類型。如果意識到被騙,市民要趕緊撥打110或96110,儘快封鎖住對方賬戶,“因為一些特別巨大的金額,對方轉賬有限額需要時間,有可能追回一部分。”
此外,記者從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了解到,近期,杭州發生多起冒充熟人類詐騙,詐騙分子通過“高倣號”冒充好友,私信聊天,伺機詐騙。警方提醒:當所謂的“好友”“同學”添加你社交賬號時,一定仔細甄別,最好通過原有電話或視頻確認;如果對方以“不便通話”“情況緊急”等理由回避,當事人更應提高警惕;不要礙於人情盲目相信對方,也不要未經核實向陌生賬號轉賬匯款。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陳雷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