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一口濃郁甘甜的冰淇淋,再來一杯沁涼的冷泡茶,如果還嫌不過癮,“糯嘰嘰”的蛋糕卷和牛軋糖已經備好了。在剛剛落幕的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來自金華的“初透抹茶”展位前人頭攢動,來者都是為了這一抹綠。
企業創始人王能透露,為期4天的展會,“初透”吸引了眾多粉絲,展會直接零售額超10萬元,現場直播間交易額更是衝到了40多萬元。“不少經銷商和大客戶都拋來了繡球,這次真是收穫滿滿。”
抹茶産品火爆背後,是浙江強大的産業支撐。據省農業農村廳統計,2022年,浙江抹茶産量超3000噸,産值2.8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大抹茶産地。
浙江的抹茶産業為何如此發達?這抹綠色還能衍生出多少可能?
全國一半産量在浙江
提起抹茶,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聯想起“日本”“宇治”“和風”等關鍵詞。其實,這一獨特的製作和食用方法,已在中國延續千年,更與浙江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如今,每到春茶季,位於杭州余杭的徑山寺都格外熱鬧,除了來踏春品茗的遊客,這裡還會迎來一波特殊的客人——來自日本的僧人和茶商。他們為何而來?這便要從抹茶的起源説起。
“抹茶早期的‘乳名’叫‘末茶’,‘徑山末茶宴’就是徑山寺在重大節日裏招待八方賓客的最高茶禮。”浙江省茶葉産業協會會長、浙江駱駝九宇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毛立民告訴潮新聞記者,抹茶前身是唐宋末茶,兩宋期間,尤為崇尚末茶衝點法,其中以南宋“江南五山十剎”之首徑山寺的點茶參禪儀規最為著名。
1200多年前,“茶聖”陸羽歷經十餘年遊歷考察後,隱居浙江湖州,寫出了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抹茶的由來與製作方式,在其中的“茶之造”章節裏可見一斑——“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飲用時,取團餅茶搗碎、碾磨成茶末進行點茶飲用。末茶之名,或由此而來。
徑山茶宴蜚聲中外,前來宋朝朝聖學習的日本東渡僧人,將這種吃茶方式帶回了日本,又按照發音演變成“抹茶”。後經日本茶人的繼承發揚,抹茶成了日本茶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同時,浙江的抹茶産業也在迭代更新。目前,浙江抹茶生産主要集中在紹興市越城區、杭州市余杭區和金華三個區域。經過多年發展,浙江已成為全國抹茶生産第一大省,産量佔全國一半以上。
“抹茶宇宙”的盡頭,為何在浙江?眾多專家分析原因有三:
首先,作為“世界抹茶之源”的浙江,保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去年11月,宋韻點茶鼻祖,起源徑山寺的“徑山茶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近年來,宋韻文化的廣泛傳播,也讓抹茶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
其次,浙江抹茶起步較早,産業基礎紮實,先發優勢明顯。1986年,浙茶集團和日本三明株式會社就在余杭創辦了中國首家茶葉領域的合資公司,開創蒸青茶工藝回歸的序曲。1998年浙茶集團的成員企業浙江駱駝九宇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把現代抹茶技術帶回中國末茶發源地徑山腳下,開啟了千年抹茶回歸故里的新里程。
第三,浙江對農業科技的重視和投入,為茶産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如今,僅在杭州就有兩家茶産業“國字號”科研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2016年,紹興禦茶村茶業有限公司就借助科研平臺力量,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專家團隊一起開展高品質抹茶標準化研究。
綠意衍生,看我七十二變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唐代詩人盧仝的描摹讓人頓感點茶的意趣。近幾年,唐宋點茶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古裝劇中,不僅傳播了宋韻茶文化,也帶火了現代抹茶的吃法。
不少抹茶愛好者,鍾情于它鮮爽的口感,這來源於抹茶獨特的製作方式。據了解,抹茶的製作方式與傳統茶葉不同,茶葉採摘之前經過遮蔭覆蓋,蒸汽殺青後不經過揉捻,冷熱風乾燥後製成碾茶,再經過超細微粉碎,低溫研磨而成茶粉。
走進紹興越城區富盛鎮的抹茶種植生産基地,茶樹之上用支架架起了一層黑紗避免陽光直曬。紹興禦茶村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沈煒告訴記者,經過“遮蔭”後的新梢持嫩性更好,葉片顏色更翠綠,還可降低其中茶多酚的含量,提升游離氨基酸和茶氨酸,讓茶湯的滋味更鮮爽。
顏值高、味清爽、更健康,這讓抹茶飲品格外受年輕人青睞,成為新茶飲中的重要元素。但除此以外,這抹綠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推廣普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03年,這個問題第一次撞進“初透”創始人王能的腦海。引發思考的,是一塊從日本漂洋過海而來的抹茶蛋糕,透過女兒欣喜的面龐,他看到了抹茶食品的大市場。
2016年,在抹茶原料加工上積累了大量經驗的王能,開始轉向抹茶精深加工産品的開發。彼時,企業已可年産100噸左右抹茶原料,其中六成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地。但在衍生品開發上,國內卻少有可效倣的先例。
經過嘗試,從日本引進的茶樹品種藪北、浙江的龍井43等品種都適合開發高品質的抹茶加工産品。王能聘請了中國台灣的資深烘焙師,又從高校引入食品專業工程師,將大量精力投入研發,抹茶生巧、抹茶冰淇淋、抹茶雪花酥等産品相繼面世,至今已有40多種單品。年輕人對高品質的追求,使“初透”每年的銷售額增長都超過30%。而近兩年直播電商的興起,更為爆紅的抹茶食品加了一把火。去年,僅抖音渠道就為“初透”帶來了2000多萬元的銷售額。
“浙江抹茶深度利用研究和産品市場化已取得一定成果。”省農技推廣中心茶葉技術人員介紹,如今,浙江的抹茶主要銷往星巴克、喜茶、古茗等食品企業。此外,一些生産研究機構還開發出了抹茶面膜、抹茶牙膏等多樣化的産品。
坐擁多個“第一”,下步往何處去
産量大、類別廣,坐擁多個“第一”的浙江抹茶産業,下一步要向何處去?不少專家和企業主表示,探討浙江抹茶的未來,要把眼光放到全球視域。
“經過快速發展,浙江抹茶的生産能力充足,但在高端市場的佔有率仍不高。”省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説,在全球市場樹立品牌和口碑至關重要。王能對此非常認可。“我們最終是要與日本爭奪高端市場。”王能説,目前在國際市場,中國抹茶的認可度與日本仍有差距。中國抹茶原料的市場售價少有超過每公斤300元,而日本抹茶原料售價則可達到每公斤500元,高端市場的份額仍由日本品牌把持。
進一步提高國産抹茶品質,是破題關鍵。有專家分析,眼下,浙江抹茶園還存在著規模小、分佈散、種植方式粗放等問題。未來,抹茶園的設施化提升和專業品種的選育是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些較早入局的企業已在探索。紹興禦茶村茶業有限公司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抹茶種植生産基地之一,8000畝茶園中,高標準有機抹茶園佔據了5500畝。走進茶園,如同置身一座標準化工廠。眼前的茶樹都種在平地上,每排茶樹間距固定為1.8米,每壟的長度控制在50米。“這樣更便於採茶機收割,每採一行正好能裝滿一袋。”沈煒解釋。
近兩年,禦茶村一直在生態有機種植和全産業鏈品質管控上進行突破。茶園已經10年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自研建設的抹茶專用有機肥車間,可對廢棄茶葉、茶渣二次利用,堆肥效率從傳統的30天壓縮為10小時,100%實現生態迴圈。機械設備的應用,使抹茶採摘效率提高了20倍,全自動的加工環節,每天可生産抹茶原料近3噸。
眼下,企業正在打造“智慧茶園”,走進200畝的試驗田,只見20台(套)智慧設備分散于茶田中,可24小時自動採集數據,為病蟲害預警的及時性、有效性提供了科技加持。“在行業自律的前提下,建立産品自信,浙江抹茶將走得更遠。”沈煒説。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肖淙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