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體感50℃!東南亞超高溫持續 我國會比去年更熱嗎?
發佈時間 | 2023-05-19 08:58:43    

  繼4月之後,近日,緬甸、泰國、寮國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再度遭遇超高溫熱浪“烤驗”,一些地區氣溫甚至達到歷史新高。

  極端高溫對當地居民生産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是什麼導致了這場異常高溫?它會向中國蔓延嗎?

  東南亞多地近日遭遇創紀錄高溫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本週表示,上週六(5月13日),新加坡氣溫達到98.6華氏度(37攝氏度),追平40年前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

  新加坡並不是唯一遭受熱浪襲擊的國家。5月14日全國大選當天的泰國,首都曼谷氣溫達到創紀錄的41℃。同一天,越南北部義安省相陽地區創下44.2℃高溫。越南鄰國寮國,5月也兩次出現43.5℃高溫。

  “體感溫度得有50攝氏度,走在路上都燙腳!”在泰國生活的華人怡寶告訴潮新聞記者,“整個天氣都悶悶的,白天完全不想出門,出去買個東西就跟洗了澡一樣。”

  怡寶説,泰國一年四季都很熱,但最近兩個月尤其熱。據泰國氣象局預計,今年6月中旬開始,泰國將面臨嚴重旱情,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2020年旱災。

  是什麼導致了東南亞國家近一個月來出現的極端高溫天氣?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現在歸因于氣候變化還為時過早。但該組織分析認為,近期的高溫情況與氣候變化的預判是一致的,即熱浪會比過去更頻繁、更強烈和出現得更早。

  “東南亞屬於熱帶,常年炎熱,現在又是旱季和雨季的轉換期,本來就會更熱。”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副院長王勤表示,現在全球氣候變化,惡劣天氣頻繁出現,熱帶地區更是跑不掉。“尤其是東南亞一些城市,因污染嚴重,加劇了氣候惡化的趨勢。”

  有媒體報道稱,極端高溫和嚴重霧霾加大了東南亞地區居民患上與高溫有關的疾病以及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除公共健康外,極高溫天氣令各國的農業、經濟也倍感壓力。泰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學和氣候變化專家維薩努接受媒體表示,社會各界必須為持續高溫和乾旱做好準備,尤其要警惕乾旱對農業的影響。“目前高溫對於東南亞地區農業工業的小範圍影響還是存在的,包括寮國、緬甸、柬埔寨等最不發達國家。”王勤認為,但整體來看,對經濟影響不會很大。

  今夏我國也會面臨超高溫考驗嗎?

  東南亞地區的創紀錄高溫,不免讓人想到去年夏天那場席捲全球的極端高溫事件。2022年入夏后,歐洲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中國也遭遇了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炙烤”。今年還會如此嗎?

  “從我們目前的預計來看,出現去年那種極端高溫的可能性不大,但氣溫較常年還是會偏高一些,高溫日數也會偏多一些。”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雷媛向潮新聞記者分析。

  來自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夏秋季高溫創歷史之最,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包括浙江在內的13個省市高溫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的歷史最多。雷媛認為,今年無論是從平均溫度、極端高溫度,還是高溫日數來看,都會比去年有所緩和。

  “去年我們受拉尼娜影響,整個副高相對偏強,溫度也持續偏高,同時疊加降水少,使得溫度更容易增高。” 雷媛説,今年拉尼娜結束,到盛夏時節其影響基本消退,與它性質相反的厄爾尼諾則逐漸加強,開始顯現出一些影響來,“海溫背景的差異將導致副高穩定性和強度都不如去年。”

  公開資料顯示,當熱帶中東太平洋海溫比常年偏高0.5度且持續5個月以上,即認為是厄爾尼諾現象發生。與之相反,當熱帶中東太平洋海溫比常年偏低0.5度且持續5個月以上,即拉尼娜現象出現。

  根據高媛所在浙江省氣候中心年初的預測,厄爾尼諾在今年夏末秋初出現的可能性較大,但從目前海溫上升的速度看,有提前的可能性。這與世界氣象組織的預測結果相似。5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宣佈2023年7月到9月産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80%,並且有60%的可能性將在5月到7月出現。

  “厄爾尼諾對全球都會有影響,但不同季節、不同地方表像不一樣。”高媛向潮新聞記者解釋,以浙江為例,若厄爾尼諾出現在5-7月,則其主要作用於夏季後期或秋季的颱風。“影響浙江的颱風個數可能會減少,但強度或會增加,並且秋季的氣溫也不會像去年拉尼娜時期那麼高。”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賈曉雯 黃雲靈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