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錯位競爭打造青年發展型省份 看浙江如何更年輕
發佈時間 | 2023-04-11 08:31:57    

   “‘網際網路+’高地”“美麗鄉村,未來社區”“吃貨天堂,糯嘰嘰的浙江”……在小紅書、B站等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上,搜尋“來到浙江的理由”,1000個人或許會給出1000種答案。浙江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強。

  打造青年發展型省份,被看作是持續提升城市吸引力的一大策略。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裏多次提及青年,要求“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1月17日,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走訪團省委時指出,浙江的發展需要廣大青年的智慧活力和實幹擔當。去年以來,杭州、溫州、嘉興等地陸續在城市發展定位中強調“青年城”。目前,11個設區市均已出臺青年發展規劃。

  青年,喜歡怎樣的城市?城市,想要怎樣的青年?他們,如何雙向奔赴?

  大城小縣,揚長避短錯位競爭

  “青年城”,究竟是個什麼城?

  梳理各地方案,我們很難得出標準答案。比如,溫州市委主要負責人撰文,明確打造青年科創高地、青年創業高地、青年文化高地、青年健康高地、青年幸福高地。杭州則將“青年城”概括為,青年“心生嚮往、人生出彩、情感歸屬”的夢想城市。

  雖沒有統一結論,但從中能提取一些關鍵思路,“青年城”打造過程中,各地十分注重就業創業環境營造,也關注青年生活品質、文化素養等。當然,城市大小有別,即使同在浙江,杭州和溫州基礎也不一樣。一年來,各地建設情況如何,如何因地制宜,是否貼合青年心意?

  去年底,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等支援下,省青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率全國之先,編制了浙江青年發展綜合指數,涵蓋青年發展環境、青年生活品質、青年人文素養、青年職業發展、青年權益保障、青年社會參與、青年人口態勢等7項一級指標,並基於調取相關統計數據,結合手機信令、抽樣調查等數據,形成“1+7”指數榜單。

  毫不意外,杭州、寧波拿到了優秀等次。“青年是勞動年齡人口的主力軍,他們選擇或留在一座城市,首先考慮發展機會多不多、就業空間大不大。”團省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認為。

  在常住青年人口占比、求職供需比、創業創新孵化平臺數等硬指標上,杭甬得分亮眼,在醫療機構可及性、夜間消費活力等生活環境評價上,表現也不錯。“大城市經濟實力強,就有能力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增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青年不斷涌入,市場規模一大,新業態、新機遇也跟著涌現,這是環環相扣的過程。”該負責人説。

  令人驚訝的是湖州和嘉興——青年發展綜合指數也進入優秀等次,甚至超越了GDP總量更大、青年人口數更多的寧波和溫州。

  “因為均衡。”省青年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蔡宜旦教授分析,大城市打造“青年城”,經濟“地基”較好,但並非盡善盡美。比如杭州,在居民消費支出佔收入比、房價收入比、平均通勤耗時、月均加班時長等方面,讓一些青年感到有壓力。還有溫州,綜合實力雖強,但區域差異較大,特別是泰順、文成等山區縣,對青年吸引力不夠強。

  確實,今天的年輕人,尤其是Z世代青年,相比前輩更具獨特社會性格,更看重城市的數字娛樂生態、社交空間等。此前,團省委曾面向14歲至35歲的浙江青年,開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四感”量化調研,收到90個縣(市、區)、29589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優質公共服務和舒適社會環境,已成為影響青年“四感”的關鍵因素,房價水準、物價水準、人際交往與社會信任等任何一項,都會改變他們的選擇意願。此外,工作“卷不卷”、壓力大不大,以及通勤時間長不長、睡眠時間夠不夠等細節,也影響青年對一座城市的觀感。這些領域改善,正是杭甬等地建設“青年城”的發力重點。

  “一二線城市的短板,也是三四線城市的機遇。”採訪中,團湖州市委副書記陳榮韙新説,湖州中心城區能級不如杭甬,但綠水青山、美麗鄉村名聞遐邇,縣域發展各有特色,“各地都在建‘青年城’,我們必須揚長避短、錯位競爭。”

  去年開始,在湖州市裏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之際,三縣兩區先後啟動“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比如安吉,就特別注重發揮鄉村魅力,吸引青年人口。

  3月初,記者來到溪龍鄉溪龍村橫山自然村,這裡的“數字遊民公社”名聲在外。一座廢棄竹木加工廠改造的建築,大門平平無奇,內裏別有洞天:共用辦公區、會議室俱全,甚至還有K歌房、健身房、滑板道和咖啡館,放在草坪上的集裝箱則是雙人間宿舍,貼合了不少青年對一邊旅居、一邊工作、一邊交友的生活方式想像。無怪乎開放僅一年多,已有設計師、程式員、攝影師等多元職業的500多名年輕人入住。

  眼下,溪龍正在籌備二期項目。旁邊鎮村,“余村國際合夥人”“大麓音樂家”等計劃相繼推出,為小縣城注入青春活力。

  關心人才,更要關注普通青年

  不管造什麼樣的“青年城”,一個理念是共通的:人是根本。

  求賢若渴的心思,從開年後全省各地的密集行動中顯露無遺——正月初六,湖州趁高校尚未開學,“加急”開了場湖州籍大學生新春懇談會,向全球公開招引100名緊缺急需專業博士研究生;元宵未過,“來溫州·創未來”巡迴引才列車駛入北京等地,甌江實驗室等17家企事業單位組團發出邀請;嘉興發佈新政,加大高層次人才支援力度,加強製造業人才招引,其中包括5年培養萬名緊缺高技能人才等……

  縣域也不含糊。調研中,記者來到長興人才大廈,這一啟用剛滿一年的大樓,昭示著長興引才、打造縣域科創人才總部的雄心。樓內清晰劃分人才綜合服務、創業産業園、酒店式公寓等功能板塊,滿足年輕人創業、生活、學習等需求。

  “場地、服務都很好。”清越科技創始人陳志華告訴記者,去年憑藉電化學專利技術和産品,他們成為首批入駐項目,享受到創業補貼、貸款優惠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此外他還被邀請加入縣青年企業家協會、青年聯合會等,“這些平臺幫助我認識了行業內前輩,打破了創業初期資訊壁壘。”

  至去年底,長興人才資源總量達22.13萬人,今年計劃新引進大學生1.8萬人以上。青年綜合發展指數縣域排名中,長興表現突出,各項指標均進入優秀等次。

  “城市關心青年人才,有一定政策和資源傾斜,這無可厚非。因為人才是核心競爭力,青年人才更是城市的潛力、活力和希望所在。但我們希望各地在‘青年城’建設中,將更多目光投向普通青年。”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年輕的浙江,不僅僅是部分人宜業、宜創、宜學、宜居的浙江,而應從更廣維度、更高層次滿足所有青年全面發展需求。

  一個社會的成色,歸根到底取決於最廣泛群體的幸福底色。事實上,相比人才,普通青年群體是一座城市人口數量的“底座”,也是産業發展、城市消費的中堅力量。以溫州數據為例,2019年以來,當地通過舉辦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等方式,共引進1278名高層次人才。數字不小,但溫州全市外來青年人口總數106.2萬,這些人才僅是青年群體中的一小部分。

  從各地實際看,綜合此前29589份問卷數據分析,當前在民營企業工作的青年安全感、幸福感指數有待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從業青年、自由職業者、農業勞動者等群體普遍成就感還不夠高,他們的發展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更需要政府和社會提供更多支援。

  調研中,記者了解到,一年來,一些縣市打造“青年城”時也在轉變思路。比如嘉善,探索在羅星街道、姚莊鎮兩地開出青年夜校,與浙江開放大學嘉善學院合作,為初中、高中學歷青年打開向上通道和發展空間。

  “我們班同學都是周九晚五的上班族,想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2022年,22歲的金詩琪來到夜校,報名行政管理專業課程,白天工作,晚上通過直播、網課等方式上課,眼下她正準備開始第二學期學習,所有課程結束後參加專升本考試。據統計,截至目前,青年夜校已吸引300人次青年參訓,其中有45名參加高起專、專升本及單招單考考試。

  “近年來從事快遞、外賣等行業的青年越來越多,他們的權益保障、職業發展、社會融入等現實問題,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團嘉善縣委副書記田秀琴説,2021年開始,縣裏就著手為新職業青年開設技能培訓、心理健康等多元公益培訓。

  此外,不管白領、藍領,不管本地、外地,無論什麼學歷,只要在嘉善沒有房産,都能申請長租公寓,價格從1200元到2800元不等,有一室一廳到三室兩廳的各類房型。這一政策,打破了很多地方將公租房申請條件“卡”在大學本科的學歷限制,對青年更友好。

  相關部門透露,當前在青年權益保障,尤其是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等方面,浙江各地表現參差不齊。補上這些短板,也將是下一步推進青年發展型省份建設的重要任務。

  參與發展,青年與城市共成長

  浙江之於青年,是機會來源地,是情感歸屬地。青年之於浙江,也應是高品質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甚至引領者。

  調研中,不少專家和基層幹部表示,和情感反饋一樣,打造“青年城”,城市不能“一頭熱”,不能一味地、單方面地“付出”,只有激發青年參與城市建設的熱情、鼓勵青年在城市發展中貢獻智慧,城市和青年才能雙向奔赴、共同成長。

  仔細梳理浙江青年發展綜合指數評價標準,不難發現,全省上下對青年擔當有為精神的高度重視。7個一級指標中,“青年社會參與”指數佔據其一,具體指標細化到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中青年佔比、社會領域共青團組織密度、每萬名青年註冊志願者數等8個二級指標。此外,“青年職業發展”等其他一級指標,也涉及青年科技創新、新增企業法定代表人中青年佔比等內容。

  “縣裏給了我很多支援,我也想為長興農業發展出力。”2012年,80後邱凱回到長興,接下了父親的蜂場,從心驚膽戰怕蜂蜇,到與蜂群和睦相處,他一步步轉變為養蜂能手,也獲得了“浙江青年工匠”、“南太湖特支計劃”鄉村振興領軍人才、省級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師等榮譽。

  如今,事業蒸蒸日上的邱凱,想推動全縣“甜蜜”産業更上一層樓,他參與了國家星火計劃等項目,獲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其中多項已進行産業化。此外,他還通過授課方式向更多年輕人傳遞知識,“最讓我驕傲的,就是學生學以致用,有的拿到了‘高級農民技師’資格,有的回到了安吉縣老家建廠帶動養蜂産業。”

  走訪全省,鼓勵青年參與發展的案例不少。比如,這兩年,金華各縣區都在開展攜手共富“四個一百”行動,100名青年企業家、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結對幫扶10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累計帶動2023名青年返鄉,通過現代農業、直播帶貨等形式帶動農民增收。

  “我們還看重青年社會組織發展。他們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是年輕人,了解年輕人需要什麼、關注什麼,既能建言獻策,也有一定號召力,能匯聚千千萬萬青年的力量。”調研中,田秀琴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將“善青·匯志”工程作為“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孵化了螢火蟲公益服務社、藍天救援隊等5個社會組織,在文明城市創建、“一老一小”便民服務、大型賽事保障等方面,8800名青年發揮了極大作用,累計志願服務時長達25萬小時。

  一年來,隨著全省上下“青年城”建設推進,青年志願者協會、青年企業家協會、民營企業團組織等不斷涌現。“除了常規的協會組織,今年我們還想組建滑板、漢服、露營等10個社團,併發起青年成員招募計劃。”團吳興區委副書記姚俊説,他們正試圖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凝聚青年,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改變城市。

  當前,人口結構、産業形態、社會文化等加速變革,年輕一代思潮也在不斷變化。城市規劃設計能否跟上青年所思所想?基礎設施投入、公共服務供給等,如何惠及最廣大青年群體?資金、土地等城市各類資源都有優先性,青年發展型城市打造與老年友好型城市、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如何統籌平衡?這些問題,都有待思考解決。

  “青年城”,未完待續。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晶晶 王藝潼 葉小西 見習記者 朱柳霖 通訊員 宋依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