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從“愛答不理”到“全程接待”,德企眼中的浙企變了
發佈時間 | 2023-04-03 08:52:05    

   Tower 185,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第四高樓,與德國商業銀行大樓、德意志銀行大樓、歐洲央行大廈等一起,構成了歐洲重要金融和工商業中心的獨特天際線。

  就在這座高樓裏,記者見到了浙江寧波人張志遠。20多年來,張志遠從一名初出茅廬的留學生,一步步成長為德國知名律師,並擔任了德國豪埃森律師事務所全球合夥人律師。他接觸了許許多多浙商和浙江企業,見證了“地瓜經濟”提能升級的過程。

  “早期,在德國的浙商基本從事餐飲、服裝鞋帽貿易等初級産業。10多年前,一大批浙江企業開始走進德國,包括吉利、臥龍等通過並購、設立研發中心、建設製造基地等方式紮根歐洲。到如今,更有光伏、新能源汽車等企業來這裡佈局和開拓市場,這些新興領域技術德國很少有企業掌握。”張志遠説,德國製造曾是浙江學習的標桿,像西門子、賓士、巴斯夫等跨國企業擁有跨越三個世紀的技術積累,但浙江和中國企業,短短20年時間就把差距逐步“抹平”,“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績!”

  有一件事,至今讓張志遠記憶深刻——2008年,他陪同一家浙企到一家德國化工企業洽談項目,對方卻連樣品冊都不願給,覺得浙企是“拿望遠鏡都看不到的對手”。僅隔5年,這家浙企憑藉自主研發,實現了技術突破,又依託中國市場,積累了原始資本,到2013年再到府談合作時,德企不僅派出總工程師全程接待,而且想問什麼問什麼、想看什麼看什麼。

  “從‘愛答不理’到‘全程接待’,浙商用實幹和實力打敗了德國人的高傲!”張志遠讚嘆。

  在德國韋爾茨海姆,臥龍集團的一座歐洲工廠,坐落於此。2萬多平方米的車間內,56名工人各司其職。在技術與秩序的交融中,各種類型的電機走下産線。2022年,這裡完成了2700萬歐元的銷售額。

  回眸2011年,臥龍集團並購奧地利ATB集團,開啟“出海”之路。原屬於ATB集團的韋爾茨海姆工廠,讓臥龍直接掌握了德國製造的密碼,成為他們走出浙江、走向世界的注腳。

  “我們常與浙江總部進行技術交流,明顯感覺到雙方製造水準差距越來越小,從中國發往這裡的零配件和電機品質越來越好。”2008年就到這裡工作,如今已是工廠總經理的瑪蒂娜説,2019年她曾兩次到上虞總部參觀,工廠的智慧化程度和組織規範,讓她感到震撼。

  “並購ATB,讓臥龍集團的電機生産水準加速邁進了15年,達到了歐洲標準。”臥龍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建成介紹,臥龍已將先進技術“內化於心”,完成國內外工廠改造的同時,實現了自身技術迭代,“現在有不少技術創新發生在國內,再推廣到海外。”

  眼下,儘管國際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加,德國政府針對技術出口、企業並購等設置的門檻也越來越高,但張志遠觀察到,德國市場和商界合作意願依然強烈,“一方面很多企業因為疫情、能源漲價等原因發展陷入瓶頸,亟待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一些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創始人缺少接班人、又年屆古稀,希望有人接手,這些都是浙江企業的機會,期待市場的力量能改變政治決策。”

  事實上,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浙企組團出海、搶單拓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地,就是德國。2月11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還舉行了浙江-德國投資貿易合作推介會。就在記者前往歐洲尋找“地瓜經濟”新故事時,嘉興招商團剛剛結束德國行程回到國內,接下來的四月,紹興、溫嶺等地代表團也將到德國尋找合作機遇。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王世琪 沈晶晶 王建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