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 淘出了哪些“龍泉好物”?
發佈時間 | 2023-03-31 09:18:32    

   3月28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揭曉,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成功入選“十大”。

  何以入圍考古界“奧斯卡”,官方給出了答案。

  原因有三:該遺址的發現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的盛況,實證了溫州港是我國宋元以來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該遺址規模大、遺跡全、年代清晰、內涵豐富,是城市、港口、航道三位一體的一個完整體系,堪稱國內外罕見;該遺址考古工作是城市主幹道向文物讓路的典型事例。

  在為古港遺址“出圈”點讚叫好的同時,不少網友也在好奇,這座浮出水面的千年古港,究竟開出了怎樣的“盲盒”,從海浪中淘出了哪些“好物”?

  一

  甌越之地,溫州古城“朔門”之外,甌江畔北埠之上,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與世界古航標江心嶼雙塔隔江呼應。

  很難想像,這片春日裏的青綠之境,竟浸潤了千年塵寰。

  透過古港遺址猶存的今貌,可窺其舊時光景。

  宋元時期,溫州古城北城壕甌江畔的北埠上,一道古城墻大門分隔出了府城內外。

  城外,是海浪翻涌、商船如織的港口;城內,是喧囂熱鬧的街巷市集和館驛商鋪。

  時至今日,古城水、陸城門相關建築遺存、八座形制各異的宋代碼頭、一條木棧道、多組幹欄式建築、兩艘宋代沉船、成片房址、水井尚存,重現了舊時溫州古商港的基本輪廓。

  碼頭、沉船和海量商貿類貨物,構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各類文物遺跡,則印證了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作用。

  古港遺址,究竟開出了怎樣的“盲盒”?

  數以10噸計的古代瓷器殘片,九成以上為龍泉窯産品。

  其他包括建窯、青白瓷及褐彩繪青瓷等,遺址中還出土漆木器、琉璃器、貝殼、植物標本等遺物。

  出土的各類“寶貝”中,佔比90%的龍泉窯産品“唱主角”。

  這抹梅子青,無疑是穿越千年而來的一抹亮色。

  二

  雨過天青雲破處,梅子流酸泛青時。

  梅子青,乃龍泉青瓷登峰造極之色。

  古時,龍泉青瓷的核心産區為處州府,也就是處於甌江上游的麗水,尤以龍泉為盛。

  浙閩贛交界處的龍泉,群山聳峙,山高林密,溪流縱橫,瓷土資源豐富。

  1600多年前,龍泉人在此敘寫了造青的傳奇,開啟了美學新境界。

  甌江上游的龍泉溪,為水運創造了條件,從這裡燒制的龍泉青瓷,經江河直抵溫州。

  溫州,一個因港而生、因港而興的城市。早在戰國時期,便入圍全國九大港口之一,從江南造船基地到設立市舶司再到開埠通商,是江浙向海的重要站點。

  下游的溫州朔門古港,大量的溫州漆器、絲綢、經書等貨物,經此遠涉重洋。

  龍泉青瓷也經此重要貿易港口,走向世界,日漸成為中國外銷瓷器的“主角”,成為大航海時代之前,中國推出的第一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品。

  來看一組數據。14世紀元代後期到明初,在印度洋地區發現的中國瓷器中,龍泉窯佔比在80%以上,在同期的東南亞和東亞地區,龍泉窯的佔比約50%—60%。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龍泉窯在出口瓷器中所佔的比例,可作為衡量一個港口重要與否的指標。大練島沉船、南海Ⅰ號、華光礁以及福建漳州聖杯嶼沉船,龍泉窯係的青瓷數量非常龐大。

  作為龍泉窯下游江海轉机節點,溫州朔門古港,既是龍泉青瓷外銷的首要匯集港和始發港,更是通過寧波、泉州港等,令龍泉青瓷與世界貿易連為一體的重要轉机港。

  三

  沉船的木錨邊上,道道墻基組成幹欄式建築,條帶狀的瓷片堆積帶延伸開來。

  多處瓷片堆積,呈條帶狀,也有坑狀,這些出土瓷器基本沒有使用痕跡,多為從溫州港多處經濟腹地而來的貿易瓷器,應為運輸、轉運中産生的損耗品。

  光一條瓷片帶,埋藏量就數以噸計,不禁令人咂舌。

  這上千噸青瓷中,“青瓷好物”不少!

  咱們簡單來看兩款:

  一是北宋晚期青釉篦劃蓮花折扇紋瓷碗

  這款青綠色釉的瓷碗通體刻劃了漩渦狀團花紋、纏枝蓮花紋、折扇紋等六種形式各異的紋飾,製作工藝精湛,做工講究,充盈著流光溢彩的美學意境。

  透過這枚瓷碗,可覽古人風雅。宋代溫州是重要産茶區,所産的片茶質優價好,茶和盞,成為當地文人士大夫點茶、鬥茶閒適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暢銷市場的“網紅單品”。

  二是元代龍泉窯青釉八思巴銘文瓷碗

  溫州首次出土了10余只八思巴文款元代瓷器。其中有一件元代龍泉窯青釉八思巴銘文瓷碗保存完整,在碗的內底,可以看到兩個文字及其兩側的紋飾。

  據考證,這是一種已經失傳的神秘文字——八思巴文。這是元朝忽必烈時期,“國師”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文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

  八思巴文屬拼音文字,共有41個字母,細看它的字母表,可以發現藏文、梵文字母的身影。

  這類文字,也是元代瓷器明顯的時代標誌。透過這件器物可見,當時的瓷器風格已烙上了深深的蒙古元素。據初步推測,這件元代瓷器上的八思巴文款應為吉利之意。

  不難發現,朔門古港遺址的遺物中,龍泉青瓷穩站“C位”,以實物記錄著宋元歷史。

  朔門古港遺址出土的部分遺物

  在千年窯火重新點燃的今天,當代匠人不斷傳承革新技藝,造藝新經典。

  在青瓷開片時的“叮咚”聲響中,我們也期待更多新時代的“龍泉好物”!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鄔敏 通訊員 葉曉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