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數字經濟的浙江“進化論”:以更大力度實施“一號發展工程”
發佈時間 | 2023-03-06 08:50:37    

   爭創發展新優勢,數字經濟是重要引擎。今年,浙江在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基礎上提出新目標: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創新、提質、發展,新的關鍵詞,也讓浙江發力未來、突破制勝的緊迫感撲面而來。

  數字經濟位列全國“第一方陣”,但對標國際國內,浙江自問:我們的競爭力足不足?創新力強不強?驅動力夠不夠?緊扣關鍵領域,新目標標刻的是揚長補短的進階旅程。

  競速

  跟別人比,也跟自己比

  時至今日,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全國多地都在搶跑、發力佈局數字經濟賽道——

  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數字經濟規模也居全國首位。為激活數據資源這一關鍵生産要素,當地率先出臺《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培育新市場、創新流通交易制度;

  數字經濟規模全國第二的江蘇,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提出了“數實融合第一省”的建設目標,2022年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1.6%;

  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持續領跑的山東,2022年制定數字經濟“重點突破”行動方案,不光産業數字化要提質,還要把數字化轉型推進到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細分領域……

  起步早、先發優勢足,數字經濟一直是浙江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但眼下兄弟省市群雄逐鹿,確實也到了需要浙江自問和加速的時候了。

  比如,在産業數字化這個主戰場,浙江已培育形成數字安防、積體電路、網路通信、智慧計算等一批標誌性産業鏈和數字産業集群。但從産業“軟”“硬”度上看,資訊服務業佔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比重偏大;電子資訊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中,佈局電工器材、物聯網等領域是主流,前沿新興領域的産業佈局還偏少甚至有空白。

  再比一比産業鏈主導力、帶動力,浙江提升空間也不小:2022年全國電子資訊百強榜上,浙江有16家企業入選,其中鏈主、整機企業僅3家,而廣東22家上榜企業中,有14家鏈主、整機企業。

  産業競爭力,也是決勝未來的基礎能力。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五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這個數字,比《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15%左右的五年目標,又高出了3個百分點。

  數字浪潮呼嘯而來,浙江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的提出,就是要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用好數字經濟這一創新變數。

  “浙江既要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更要加速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説,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浙江要加速實現數字經濟實力躍遷、數據融合運用價值躍遷、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能級躍遷。

  卡位

  找新支點,也找新空間

  三重躍遷如何實現?往“高”攀登、向“新”進軍、以“融”提效,浙江提出的三大主攻方向,也是揚長補短、制勝未來的關鍵。

  先看“高”。搶佔關鍵技術、産業集群、未來佈局制高點,能否抵達“高峰”,其實比的是最底層的數字技術支撐夠不夠硬核。今年以來,ChatGPT霸屏熱搜榜,映射的正是大家對人工智慧語言理解、文本生成的“進化”能力的關注。

  “在數字經濟總體規模中,産業數字化佔到七八成比重,但數字産業化卻是讓整個陀螺能旋轉起來的關鍵。”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説,長期以來,浙江數字經濟創新以模式創新為主,數字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將是浙江佈局的重點之一。

  技術的突破、跨界,承載的是新産業的上升空間。上個月,浙江印發《關於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發展未來網路、元宇宙、空天資訊、倣生機器人等9個快速成長的未來産業,還圈定了量子資訊、腦科學與類腦智慧、深地深海等6個探索發展型的未來産業。

  這些數字經濟高維度的競爭,都在回歸到最基本的要素單元:數據、演算法、算力。重塑平臺新優勢、搶佔數字新賽道、做強數字新基建、激活數據新要素,增強數字經濟的主導力,也是“新”的深意所在。

  把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和平臺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之一。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財報會上表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正處於技術突破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阿里巴巴將全力構建好自己的AI預訓練大模型,併為市場上風起雲湧的模型和應用提供好算力支撐。

  再看“融”。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這是釋放數字紅利的最大能量場,也是浙江的長板之一。從未來工廠到未來農場,浙江的“未來系列”,把數字化轉型的試驗場“搬”進了車間、農田。

  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浙江首創“産業大腦+未來工廠”融合發展新模式。産業大腦的能力中心已有400多個組件應用於浙江企業實際的生産經營中,96個細分行業産業大腦已服務全省企業7萬餘家,52家未來工廠生産效率接近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平均值的6倍。

  推動量大面廣的浙江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輕量化改造,讓“點”拓成“面”,帶動産業、集群的創新突破,數字賦能如何“深”,是以“融”提效的攻堅課題。

  重塑

  既要顆粒度,更要新生態

  數字經濟,是浙江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快變數,也是為經濟高品質發展蓄能的新動能。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浙江各地正在“更新”發展引擎。

  打出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口號的杭州,近日動作頻頻:

  3月1日,拱墅區人民政府與京東集團簽約,京東集團區域中心擬落地拱墅;

  2月27日,錢塘區出臺《製造業元宇宙暨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數字經濟三年翻番目標,宣佈同工信部共建長三角“製造業‘元宇宙’中心”;

  2月25日,2023未來數商大會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辦,五年內,杭州未來科技城將力爭培育數商上市企業10家,引培數商頭部企業和獨角獸企業100家,扶持應用場景項目1000項;

  2月24日,濱江區啟動“中國數谷”建設,力爭通過3-5年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據要素交易流通集聚地、數據要素服務生態樣板區、應用場景示範區和要素治理創新引領區。

  多維度發力,杭州向“新”進軍步履不停。尤其是數據這個新型生産要素,去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二十條”), 浙江正是“數據二十條”唯一被點名的試點地區。

  目前,國家批復成立的數據交易所集中在北上廣深四地,這也意味著,搶跑新賽道,浙江要加速構築比較優勢。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的增加值佔全杭州市三分之一、浙江省五分之一的余杭區就抓住了要素市場化機遇;而在數據變資産、數據智慧財産權質押、數據安全流動上已有探索的濱江區,也將“數谷”作為實現數字經濟二次爆發的戰略支點,搶先押注。

  數字經濟朝向哪兒創新,同樣可以從市場觀察中尋到方向。比如,把年輕人“拉回”客廳的智慧投影儀,這兩年就站上了消費風口,而圍繞交通、養老、醫療等應用場景的智慧終端設備都大有潛力,大家拼的則是市場洞察力和技術深耕力。

  企業背後站著新興産業。位於嘉善的立訊智造(浙江)有限公司就致力於智慧可穿戴設備的研發。這家乘著長三角一體化東風而來的鏈主型企業,去年研發經費支出達10億元以上,也是全省首批科技領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之一。把數字經濟作為主導産業之一,嘉善瞄準通訊電子、新能源産業組建專班,全力開展上下游産業鏈招商。

  星星點點的創新要素,最終要匯聚為打造數字經濟強省的創新生態。以超常力度一體建設教育科技人才強省,以非凡力度激發全省域文化創新活力,浙江經濟引擎的更新換代,事關一場全域要素創新。

  新發佈的一份《高校畢業生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報告》預測,到2030年,數字經濟將帶動就業人數達4.49億,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2834.98萬個。如何讓人才流向浙江、留在浙江?在開放市場中競爭,浙江能否具備吸引力,或許才是新一輪數字經濟提質攻堅戰比拼的“終極”。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祝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