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形勢下 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加碼浙江看中了什麼
發佈時間 | 2023-03-03 08:49:19    

   受國際形勢動蕩、全球經濟低迷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外資出逃中國”的論調近來甚囂塵上。

  然而,浙江人眼前的景象並不如此:

  嘉興平湖,日本電産理德新建工程開工建設,將年産1000台新能源汽車驅動檢測設備;寧波寧海,總投資1.5億美元的風光儲氫能源示範基地項目簽約;湖州長興,總投資1.1億美元的電動商用車及關鍵零部件項目開工,將年産1萬台電動商用車和物流車……普華永道報告《新形勢下外資企業在浙江的機遇和挑戰》顯示,有98%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在浙江維持或追加原有經營規模。

  當勞動力、土地要素等不再是主要訴求,外資投資中國、加碼浙江是看中了什麼?他們的戰略佈局有沒有變化?

  採訪多個落地浙江的外資項目,記者試圖尋找答案。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從前,人們想到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就會聯想到中國“世界工廠”的定位。

  而如今,“大市場”正成為浙江更具吸引力的理由——這裡擁有優質的市場、廣闊的市場和新興的市場。

  兩年前,著名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將東部總部落地杭州。不遠處的上海就有中國總部,為何還要佈局杭州?

  “浙江擁有一批高素質的消費人群,他們的消費選擇很容易帶動周邊消費者。”阿斯利康有關負責人介紹。

  也正因此,阿斯利康選擇以浙江為據點,引進全球創新藥品和創新治療方案。

  比如,公司研發的兒童霧化儀器可以像租借式充電寶一樣掃碼即租,這款産品率先在杭州投放,就是看中浙江消費者對數字化産品的高接受度。

  省商務廳研究院副院長江瑋認為,浙江的“市場引力”,不僅體現在省內海量購買力強、接受度高的消費者,也體現在浙江能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消費引領力,輻射全國市場。

  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夥人黃耀和深耕中國市場20餘年,在他看來,“靠近市場”這一投資選址的重要理論在浙江實現了“升級”。

  “跨國企業如今最看重的不只是市場規模,還有市場的‘性價比’,也就是説,要考慮投資在這個市場是否合算。”黃耀和分析,浙江既有超過6500萬人口的市場規模,又有相對合理的生産成本、便利的區位交通,在供需兩端都極具競爭力。

  黃耀和所説的“靠近市場”,斯凱孚中國副總裁施波感觸頗深:“2018年我們計劃在新昌投資時,別人常問,‘項目在非一線城市會有發展嗎?’不到5年,新昌項目已完成投資約8億元,去年實現了超16億元的年産值,成為全球最大的球軸承生産基地。”

  如今,新昌工廠近六成産品銷往國內市場。

  “浙江有巨大的客戶群體,是斯凱孚深耕中國的戰略重地。近5年,公司全球投資的重點在中國。”施波説。

  除了實業外資,不少服務機構也選擇在浙江增設“據點”,這是浙江作為“新興市場”的魅力。

  比如,普華永道在中國的第一家數字化體驗中心落地杭州,是看中浙江民營企業這一客戶群,服務浙企日益增長的跨國經營需求;福布斯中國與杭州市拱墅區簽約,運用“媒體+服務+投資”的方式,助推重點産業項目落地浙江。

  一個服務浙企“走出去”,一個與政府“引進來”合作,服務機構正在擁抱全新的市場機遇。

  創造“安全感”

  營商環境一直是浙江引以為豪的優勢。今年,省委更要求實現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突破,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實際上,優質的營商環境能夠形成良性迴圈的生態——外資企業被優秀的營商環境吸引,而外企的高標準嚴要求,也倒逼浙江的營商環境更上一層樓。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長久合作的外資企業見證了浙江營商環境的進步。丹麥最大的工業集團丹佛斯18年前落子嘉興海鹽,此後不斷追加投資,如今在當地的營收已經翻了46倍。

  “當地政府給了我們滿滿的安全感,這是丹佛斯不斷升級合作的重要原因。”丹佛斯中國區總裁徐陽説。

  最近,一個關於低碳的新項目也將完工並投入使用,從簽約到投産僅用了一年多。

  項目的快速落地,得益於政府的高效響應。

  “國家對這類項目的環評非常嚴格,週期往往很長。海鹽開發區為項目成立了專班,這樣能夠實現電力、能源、排水等需求的跨部門協調,還幫我們解決了隔墻供電的大難題。”徐陽介紹。

  除了能源保障,還要解決招人的後顧之憂。徐陽介紹,政府提供了人才房、幼兒園等一系列生活配套,幫助丹佛斯在海鹽留住了來自杭州、上海等周邊地區的研發人員。

  以營商環境引項目,在服務項目中提升環境,這是讓招商“可持續”的秘訣。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歐洲企業因為能源問題遭遇了本土的生産困境,他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這是浙江的機會。

  “像巴斯夫這樣的化工企業,對能源穩定性要求極高,精密設備一旦開啟,停下來就是天價的損失。”在巴斯夫賀利氏鉑族貴金屬項目開工儀式上,平湖市副市長戴振介紹,平湖正在制定一系列能源保障政策,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選擇落戶當地。

  好的營商環境,有時也意味著更少的“干預”。

  2022年修訂的《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中,專門納入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通俗地講,就是負面清單之外的業務,外商皆可投資。限制更少,能帶來信心,也能加速行動。

  在浙江,外國人做生意正越來越容易。在嘉興、金華等地,國際版的“最多跑一次”已經推廣,外國人到當地就業,只需要在“一件事聯辦”系統中填報一次,就可申請體檢預約、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

  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後,浙江組織了一系列團組出海招商,給久未謀面的外商帶去開放的信號。

  “面對面的交流能增進了解,也更能彼此信任,到朋友的國家投資經商,當然是放心的。都説世界經濟前路不明,但誰説我們不能親手創造安全感呢?”

  德清縣副縣長王振權寫在招商日記裏的這句話,或許是“外資為何看中浙江”的答案之一。

  佈局本土研發

  外資企業向來敏銳,從他們的動向裏,記者發現了正萌芽的新趨勢:相對於以往單純佈局生産基地,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正把核心的研發環節放在浙江。

  去年11月,丹佛斯帶著“海鹽製造”的新品亮相進博會。“這款‘磁懸浮離心壓縮機’能大大降低工業和家用空調設備的能耗。從前,全球只有一個國家掌握技術,但現在,海鹽工廠已經能獨立完成研發到生産的全部環節了。”徐陽很驕傲,這款産品是中國員工的研究成果,更標誌著丹佛斯“本土研發”戰略的成功。

  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佈局“研發”,是浙江深度參與全球産業鏈核心環節的野心。

  在斯凱孚,單是新昌基地就有30多名研發工程師常駐。早在2018年,斯凱孚就把全球深溝球軸承研發基地從法國遷到了中國。

  “從生産製造、採購供應到技術研發,我們所説的深耕浙江,是佈局全産業鏈。”施波説。

  今年1月,浙江利用外資規模位居全國第四。相比滬蘇粵的外資“第一梯隊”,浙江還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衝刺的時間緊迫,眼下,浙江各地正通過提升産業鏈能級、佈局龍頭企業,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

  比如,汽車産業家底雄厚的寧波市北侖區把目光瞄準了新能源汽車領域,計劃打造智慧汽車及關鍵部件産業鏈,引來了智慧電動車龍頭企業極氪智慧科技落戶。

  外資企業的“鯰魚效應”,成為激活整個市場的關鍵點,吸引了敏實、艾思科、力勁等企業前來佈局,打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基地。

  “和浙江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我們驗證了他們驚人的品質和技術。這讓我們在考慮投資中國時,首選浙江。”一位德國企業負責人説。

  吸引外資不僅靠杭甬等頭部玩家,小城市同樣有大機遇。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招商工作人員“眼紅”廣東湛江的一個大項目:巴斯夫將投資100億歐元,在湛江打造世界級化工産業集群。

  “浙江需要這樣的標誌性大項目,一個項目足以讓外資企業對一個生僻地名産生深刻的印象,這對未來吸引外資企業至關重要。”江瑋説,這樣的“高光”項目培養無疑需要時間,但湛江能在諸多競爭對手中勝出,恰恰説明二三線城市在招商中的機會。

  他認為,從高品質發展、均衡發展的角度出發,浙江應當培養更多具有浙江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項目。例如,青田可以作為第一僑鄉,開展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試點,吸引更多海外僑商僑資回歸。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拜喆喆 王柯宇 段瓊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