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常寫常新。
時代的發展,對“訪民舍、記民情、想民心、議民事、解民難、幫民富”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下,面對日益豐富和多元的民生需求,面臨搶先機、拼經濟的熱潮,“民情日記”如何第一時間跟進群眾和企業的所急所盼?借力數字化和智慧化手段,“民情日記”又如何升級蝶變,實現高效處理、效能躍升?帶著一連串疑問,記者來到嵊州,探訪“民情日記”的新變化。
精準丈量民情,聚焦民生重點事項
上任半年,嵊州市石璜鎮雅璜村駐村幹部丁樹鑫已寫下許多篇關於該村的“民情日記”。不久前,在走訪串門的過程中,他觀察到不少村嫂賦閒在家,既沒有收入,生活也比較單調,隨即在“民情日記”中寫下一個新計劃:邀請專業老師,組織村嫂學習製作手工編織品,再進行集中展銷。“這樣不僅能給村嫂們增添收入,還能豐富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翻開日記本,滿滿的民生需求映入眼簾。修水龍頭、補墻縫、添磚瓦……無論多麼細小的事項,都得到了認真解決,這背後,是基層幹部們紮實的腳步和作風。
不過,日記中的“雞毛蒜皮”越來越多,也引發嵊州人的思考:如何制度化解決繁複的同質化內容?
對此,嵊州在全市劃出了1072個網格、7103個微網格,建立起網格常態化走訪、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雙挂聯”、民情“微心願”認領等機制,將八成的“瑣事雜事”解決在一線。高效的制度運轉,解放了幹部們的手腳,讓他們騰出更多精力,得以走得更深、看得更細。
不少人發現,如今的“民情日記”,總是直擊民情痛點、難點問題。提升群眾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鄉村文旅、推動精神富裕等事項,成為幹部解題的聚焦點。
“我們對百姓急難愁盼的了解清晰多了,也抓住了村莊發展的牛鼻子。”雅璜村黨委書記朱光軍説,了解到村民普遍希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村裏立即謀劃把“民情日記”發源地這張“金名片”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先後建成“民情日記”紀念館、民情廣場、民情長廊等,打造紹興市黨員幹部紅色教育基地,引來了“流量”,村中還順勢而動修建了遊客中心和慢生活古街。如今靠著農家樂和精品民宿,不少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
聚焦這些重點事項的同時,“一老一小”、殘疾人、低保戶等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被“民情日記”不斷推到臺前。
最近,家住嵊州浦口街道桃源社區、90歲高齡的沈老太收到了一份禮物,此前,社工宋玲潔走訪時發現老人腿腳不便,在“民情日記”中記下後,為她申請了一把輪椅,並到府輔助她練習使用。近年來,高齡、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在“民情日記”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專職網格員每日聯繫、每週走訪、每月陪護,及時記錄、處置老人們的急事難事。據“民情日記”的記錄,自2022年初至今,嵊州黨員幹部已探訪老年人37.4萬人次,辦理為老民生小事5.9萬件,處置涉老安全隱患事件480余起。
“‘民情日記’的初心沒變,而服務形式一直在完善升級。”嵊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建立了全市機關幹部“民情大走訪”、“固定下村日”等制度體系,“點對點”開展走訪、對接。嵊州還通過舉辦“民情日記”大講堂、“民情周”等系列活動,鼓勵黨員幹部“沉”入百姓,用腳步精準丈量民情。
解難題出點子,打造創業創新沃土
去年,嵊州市集中簽約、開工、投産的重大項目合計48個,總投資超317億元,比亞迪、長鴻生物、貝達藥業、晶越半導體等優質項目陸續入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生物醫藥等領域發展勢頭強勁。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這些重點企業和項目也迎來了趕訂單的熱潮。然而在生産的“黃金期”,不少企業卻碰到了招工難等問題。
護航經濟高品質發展,搶抓“開門紅”,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浙江省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背景下,“民情日記”扮演起了為企業“雪中送炭”的角色。為了幫助市場主體把握機遇,嵊州進一步擴大“民情日記”的服務範圍,900余名黨員幹部把服務從田間地頭延伸至企業的廠房和車間,成為駐企服務員,記錄、傳達企業的訴求,幫助企業破解難題,打造創業創新沃土。
“新廠房預計今年5月就能投入生産!”近日,浙江海威汽車零件有限公司在嵊州的新廠房即將迎來首批設備,董事長王承永連連為“民情日記”點讚。去年年底,該企業急需擴充産能,但生産場地有限,項目進展受阻。通過駐企服務員的記錄和反饋,嵊州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僅用時兩周,就幫企業找到了一個佔地約3萬平方米的新廠房。
如今,駐企服務員們正紮根企業生産一線走訪調研,針對産能恢復、後勤保障、資源供給等內容,寫下一篇篇“工廠日記”“車間日記”,為企業巧解難題、出“金點子”,助力擴産增效。“駐企服務員都經過精挑細選,可以實現重點企業‘一對一’精準服務。”嵊州市企業服務員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他們會優先選派了解經濟工作、熟悉企業情況的幹部,在“面對面”傳達惠企政策,協助企業兌現政策紅利的基礎上,精準記錄企業碰到的難題,及時聯絡、反饋,協同相關部門解決。
新年伊始,紹興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為了提升産能,急需一批工人,但短期內的“用工荒”阻礙了進展,企業管理者十分著急。通過駐企服務團隊了解情況後,嵊州市人社局第一時間線上“接單”,迅速為企業“一對一”定制解決方案。很快,一輛輛招工大巴整裝出發,幫助企業去省外定向招工,市人社局還通過組織專場招聘會、開放“零工市場”等方式,邀請企業擺攤,精準招收工人。
隨著“民情日記”的領域和內涵越拓越寬,其書寫者也早已不再“單打獨鬥”。近年來,嵊州組建起涉及投資、數字經濟、法律保障等10方面的65個專家團組,形成“智囊團”,針對駐企服務員提交的“民情日記”內容,定向答疑,並幫助企業解讀政策、出謀劃策,積極保障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為企業安心發展營造優良氛圍。相對複雜的問題則會“坐上直通車”,由市領導挂聯“坐診”,各部門專題研商集中“會診”,並依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企情收集、記錄、上報、交辦、反饋全流程移動化、資訊化。
據統計,自組團服務啟動以來,已開展活動近400場次,實現1100余個涉企問題100%回應。
數字化提速度,多跨協同高效解決
把日記搬到“雲”上去!從借助微網志、微信組建“民情微群”,實時發佈民情動態,實現線上互動溝通,到“浙里民情”應用正式上線,重塑傳統“筆上紙上”的工作體系……利用數字化理念和技術,“民情日記”的新形態不斷涌現。
“就和發朋友圈一樣,非常方便。”在雅璜村,00後駐村選調生胡佳薇工作不滿4個月,“浙里民情”應用已成為她紮根鄉村的“雲助手”。在她的記錄中,有反映村民手工篩選香榧效率低、土特産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也有發現偏遠自然村取水難,提出打井取水的點子,她打開手機就能隨時翻看思考。
更多心得和“金點子”,也在平臺上集中收錄、實時共用。系統後臺自動抓取幹部日記中的高頻關鍵詞,智慧分析實事熱點。每日熱帖還會登上平臺的“最熱”版塊,幫助黨員幹部互相學習、參考交流。
“工作中碰到難題,我常會刷一刷民情動態,或者線上向別人請教。”嵊州市三江街道丹桂社區黨總支書記沈爽上任不到三周,就和居民打成一片,秘籍便是翻閱前任書記留下的電子日記。社區的外出務工人員、空巢老人等詳細情況在日記裏一應俱全,充足的功課讓她接手時不會“兩眼一抹黑”,和居民溝通時也更能産生共情。
數字化的應用,也為系統治理、制度創新打下了基礎。相比傳統從走訪記錄到落實辦理的“直線型”流程,“民情日記”觸網後,將這條直線變成了一個圓,打開了事項辦理多跨協同、“全週期”閉環處理的新格局。
不久前,在嵊州市剡湖街道龍會社區,駐社指導員許蘭娟走訪時,有沿街經營戶向她反映,自己多承擔了公共設施的水費。由於牽涉部門多,許蘭娟立即通過“浙里民情”應用上報,通過平臺的統籌調度,環衛、城投、水務等單位協同配合,迅速落實解決方案,最終為經營戶挽回了經濟損失。
如今,村社工作人員和網格團隊在現場無法立刻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掌上“一鍵轉發”求助,通過系統後臺及時分流、賦分“派單”,整合相關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共建單位、鄉賢、志願者等力量,“抱團”合作高效解決。
“‘民情日記’連通大數據,像是拋出了一塊‘試金石’,不僅能夠檢驗幹部作風,還能營造良好的比拼氛圍,更好地為民服務。”嵊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目前,“浙里民情”應用已打通公安、民政、農業農村等多部門數據庫,“民情觸發”“民情處置”等功能線上開放,還推出了民情評價、民情榜單等版塊,鼓勵全體黨員幹部亮出“足跡”,同臺競技。
據統計,“浙里民情”應用上線至今,已記錄幹部走訪情況28.8萬餘次,歸集民情日記31.8萬餘篇、民情事項17.9萬餘條,幫助群眾解決問題4100余個。接下來,嵊州計劃進一步推動“民情日記”與“浙裏興村治社”等數字化應用有機融合,提升整體運作效能,讓“民情日記”寫出更多新故事。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 阮帥 肖淙文 共用聯盟·嵊州 閭高橋 陳鏈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