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感染過峰進入“防重症”關鍵階段 杭州全力迎戰重症高峰
發佈時間 | 2023-01-06 08:41:58    

   1月5日晚10時,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龔仕金連續工作16小時後開車回家,路上手機還響個不停,每一聲都可能意味著又收治了一位重症病人。

  像全國各大城市一樣,杭州感染高峰之後一週,快速迎來重症高峰,全城醫療機構重症床位運作高度承壓。

  一山放過一山攔,感染過峰的杭州進入“防重症”關鍵階段,全城醫護人員迎戰重症高峰的時刻到了。

  床位:高度承壓

  元旦以來,杭州120接處警量雖進入下降通道,但重症比例卻在高位盤整。

  大大小小的醫療機構運作狀態印證,重症高峰時間和規模都超預期——

  在蕭山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進入了最為忙碌、搶救最為艱難的時段。急診大廳內,擺滿了病床,就連護士站旁也圍了一圈床位,接受治療的大多是老年患者,有的在吸氧,有的在輸液,預檢分診處的候診者也排起了長隊。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這些天來,ICU始終24小時高速運轉,收病人、忙搶救,成為守護危重患者最後一道防線。浙大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常務副主任郭豐説,ICU高峰期始於去年12月中旬,床位數從原先的137張擴容到271張。

  一邊是高強度運作的醫院,一邊是拼了命奮戰的醫護人員。

  從去年11月30日算起,這已經是胡煒連續工作的第37天。作為杭州市新冠救治專家組組長,他要負責統籌協調醫療資源調配,重症病人的臨床決策,牽頭杭州全市重症病人的專家會診,一天最多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其實一線的醫護人員更辛苦。”胡煒説,眼下,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陽康率”上升,很多一線醫護人員,都是大病初愈。可即使在“陽”後高燒,只要有需要,大家都是休息一兩天就火速上崗,“我們身後沒有退路,如果我們放棄了,那麼病人面對的就可能是死亡。”

  讓這群醫護人員最欣慰的,是在他們的努力下,陸續有危重新冠感染者康復出院。浙江醫院最近收治的一位93歲有基礎疾病合併新冠感染的老年人,成功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轉出ICU。還有一位66歲新冠感染患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甚至出現指氧飽和度低於80%的情況,經過6天積極抗病毒藥、激素、中藥治療配合俯臥位通氣治療,病情明顯好轉。“目前,浙江醫院已有20%至30%的患者好轉後轉出ICU病房。”龔仕金説。

  病區:加快擴容

  病區在極速擴容,病床在極速擴容,醫護隊伍在極速擴容……

  在浙江醫院靈隱院區ICU病房裏,護士長沈新步履匆匆。“馬上要開出一批新病房,我們又要抽部分人過去,這裡要靠你們了。”在一間病房裏,她找到剛從手術室調配過來的醫護人員程立鐘,一邊悉心叮囑著,一邊側著頭聽手機裏傳來的浙江省ICU質控中心的線上調度會議。

  一輪更大範圍的擴容在全市展開——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啟用城北院區重症病區,新增300張床位;蕭山第一人民醫院通惠院區新開兩層重症病區,新設70多張床位;蕭山兩家亞定點醫院已經啟用,加上正在籌備的第三家,將新增2000張床位……

  按照杭州市統一部署,各區(縣、市)都在加快重症床位新建、改建,加大騰空、合併病區整合力度,暫停非必要擇期手術,增加重症床位總量。

  為了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杭州市還特別建立了重症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監測和每日調度制度,統籌轄區內床位資源、醫務人員和呼吸機等醫療設施設備使用,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合理調度床位的同時,杭州還根據重症床位配置要求,組建了一支重症後備醫療隊,且處於動態增加中。

  還有爭取黃金救治時間。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醫生薄喜龍最近在緊急送醫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變化:杭州將120與全市多家三甲醫院建立聯動機制,急救車上的心電圖儀、血氧儀等患者的生命體徵數據,會同步傳輸至醫院,實現“上車即入院”。

  他説:“最近有一位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的症狀,我們送至急診,醫院已經準備好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和ECMO等設備,實現無縫銜接。”

  在醫療資源高度承壓的同時,一些積極的信號也有所顯現。

  經歷了將近一個月的“鏖戰”,郭豐感覺出了一些變化。“ICU的床位其實不停地在擴,但現在給我的感覺是,擴的速度已經跟我們收治重症病人的速度比較匹配了。比如現在一天擴4至5張床位,加上原本入住病人的週轉,基本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壓力還是很大,但比較有序、平穩。

  薄喜龍也發現,最近幾天,120急救車都是“車等人”,百姓電話能接得起來,急救車能派得出去。1月5日,下午4時,記者在杭州急救中心120調度系統中發現,急救車平均反應時間已經小于11分鐘,也就是説從患者撥打電話到送醫,基本上可以在11分鐘以內完成。

  這些都意味著,迎戰重症,正在慢慢出現過峰信號。

  關口:火速前移

  這幾天,杭州部分社區醫院裏,抗病毒藥物的培訓,成為了不少醫生的必修課。一時間,抗病毒藥物為何要火速配送到社區醫院?

  “抗病毒藥非常適合重點患者,包括患有慢性病、沒有打過疫苗、有轉重症傾向的人,我們建議發病後儘早用藥。”蕭山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省和杭州市統籌調配下,蕭山區已經在加快籌備向各大社區醫院下發抗病毒藥物。

  新冠感染者起病“黃金72小時”內的有效治療至關重要,可以有效阻止輕症轉為重症。臨床實踐表明,抗病毒藥能阻斷和抑制病毒複製,一般發病五天內用藥效果較好,症狀明顯加重或有轉重症傾向的,即使超過五天也建議用藥。根據國家九版診療方案,新冠病毒感染抗病毒藥品主要有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阿茲夫定片、莫那匹韋和幾種單抗藥品。目前,杭州市已要求各醫療機構要根據醫療救治需求,配足抗病毒藥物,並及時將藥物配送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

  為什麼要將抗病毒藥物配送的關口前移?由社區醫生指導服用抗病毒藥物,能儘早介入救治,有效減少新冠輕症轉為重症,從源頭上盡可能減輕上級醫院的重症救治壓力。如在臨安區常住人口最多的錦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護衛著轄區約15萬餘名居民的健康。當“陽潮”來臨,大多數居民出現症狀不知如何解決時,都會先給家庭醫生打電話。錦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黨總支書記馬曉春説:“我們會先給患者做初步的判斷,輕症直接指導用藥治療,有重症風險的病人則通過雙向轉診至上級醫院,通過綠色通道將患者轉運至院內治療。”

  “不過,抗病毒藥品是處方藥。”業內人士提醒道,雖然各地都在根據醫療救治需求,將用藥關口前移,加快給社區配足抗病毒藥物,但市民要注意根據醫師綜合評估才能使用。

  確保手中有藥的前提,是心中有“數”。目前,杭州已經通過大數據比對、入戶調查、醫療摸底等方式,完成對老年人和孕産婦等重點人群的健康調查和危險分級,分級數據導入了杭州市社服系統,並及時對接到社區,最大限度確保社區能夠第一時間掌握重點人群的健康情況,讓有重症高風險的患者,以及有適應症、無禁忌症患者儘早使用、該用盡用、應用盡用,縮短病程,減少重症發生。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