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每一場災難之後最重要的是反思
發佈時間 | 2022-12-27 16:11:48    

   昨天夜裏,一條新聞刷屏全網。發佈的是國家衛健委26日晚發佈的公告。乾脆利索有兩條——

  1.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2.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就是説,在與這個病毒起起落落苦鬥三年後,終於迎來大轉折的這一天。

微信圖片_20221227161318.png

  01

  重要的是由“新冠病毒肺炎”更名“新冠病毒傳染”的科學依據。

  執行“乙類甲管”已近3年的調控政策,此次為何調整為“乙類乙管”?調整是否意味著防控力度降低?調整之後會帶來哪些改變?

  從法理依據來看,當一種傳染病可能對公民的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會造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時,國家可以對公民和社會採取高強度的干預措施。

  但是當傳染病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減弱,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減輕時,國家就應當動態調整干預措施的強度,保證傳染病防控措施因時因勢優化調整。

  當前面臨的形勢是,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流行。國內疫情總體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各地人群流動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準等的差異,會導致各地迎來疫情流行高峰時間會有所差別,未來一段時間各地將陸續面臨疫情流行的壓力。

  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衛生健康系統等將會按照法律規定和職責要求,繼續做好相關的防控和救治工作,降低重症、減少病亡;特別需要公眾做好個人防護,繼續配合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減少流動和聚集,降低短期內流行高峰帶來的對醫療資源的衝擊。

  這些都是理性、科學的要求,容不得折扣。

  02

  三年的抗疫戰爭,可謂起起落落。整個社會和每一個個體都經歷了重大考驗。

  這種考驗體現在社會層面就是如何及時正確地做出研判,引導社會少走彎路;體現個人層面就是在社會的大機器上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螺絲釘,與社會一起學會科學理性地處置問題。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使在衛健委發佈病毒更名的當下,全國感染者數量依舊在不同地區以不同程度的比例增加,有的地區甚至恰好迎來感染高峰和全面爆發。

  之所以對於新冠肺炎重新定位,下面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一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明顯減弱;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得到普及;三是醫療救治能力得到提升;四是我國已具備包括中藥、西藥在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生産和供給能力。五是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逐漸提高。

  這是在經濟發展與抗疫持續之間,做出的科學研判和理性選擇。

  03

  任何一場天災對於人類都是一種考驗。包括社會治理者和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個體都需要做出反思。

  這個反思是為了在下一次不期而遇的災難中能夠具備更有力的應對措施和武器,以便將災難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小。尤其是學會與大自然的彼此尊重,和平共處。

  回望這三年,在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生命保障上,學會科學地處置是何等重要!我們懂得了“一陣風”“一刀切”的弊端,知道了應急預案的重要性。以大數據追蹤為主流的科學技術在這場曠日已久的抗疫戰爭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社會治理上,以敬畏之心,以科學之態度,以理性之手段,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就能夠贏得民眾的普遍信任和配合,並最終贏得一場全民之戰的勝利。

  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特別是那些做得不夠或者説偏離民眾需求的瑕疵,理當成為未來的深刻借鑒。

  社會治理是由一系列細節構建而成,每一處細節都容不得粗枝大葉般處理。每一處細節都與社會的最終平穩向前有著千絲萬縷的邏輯關係。忽視就意味著失職。

  唯有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時時反思不足,以科學的方式去破解一個個難題,才能避免陷入隨時可能的困境,避免陷入治理的誤區,才能讓整個社會在理性的光芒中闊步向前。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