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總以為自己陽了?你是得了“幻陽症”晚期,聽聽醫生怎麼説
發佈時間 | 2022-12-19 08:48:15    

   “我渾身乏力,嗓子還疼。”

  “我每天早上起床都鼻塞,眼睛還特別酸痛。”

  “我也是我也是,總覺得哪都不舒服。”

  “我感覺體溫很高呀,一量,怎麼只有36.5℃。”

  ……

  最近,類似的對話頻頻出現在我們周圍。很多人都神神叨叨、焦慮不安的,感覺自己得病了,事實上並沒有。

  對此,他們都是患上了同一種“病”——幻陽症。

  杭州的黎女士“症狀”特別明顯。

  前幾天,她工作時接觸了一名陽性患者後,她就開始出現症狀,不停地詢問身邊人:“我會不會也中招了呀,我感覺很不舒服。”

  具體哪不舒服,她也説不出來。

  她做了核酸檢測,也做了抗原,一切正常。可是並沒有打消她的顧慮,“可是,我覺得喉嚨不舒服,當時我跟他靠得很近呀。這會不會有潛伏期?你們還是離我遠一點吧。”

  儘管有陰性證明,但為了保護家中的娃,她甚至一個人住到了另一套房子裏。等了好幾天,網友們説的“渾身酸疼、高燒”等症狀還沒有找上她,她又回到了家裏,但是忐忑的心情依然在。

  像黎女士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

  的確,疫情讓很多人的情緒浮動很大,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身一科主任余正和説,現在的確出現了很多焦慮的人,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幻陽症”,並反覆確認自己是否真的“陽”了。

  “正是疫情的不確定性,頻繁的變化,導致大家情緒的焦慮。身體稍有不適,就會無限放大症狀。”余主任説,近兩周,在門診中就能發現焦慮的患者在增多,比如患者會戴著手套,甚至是面罩,從“幻陽”進階演變成了“恐陽”。“他們也明明知道,檢測結果是陰性,卻還是擔心,把自己搞得越發緊張和焦慮了。”

  其實,面對現在的大環境,每個人都需要擺正心態,調節情緒。

  余主任説,首先對當前的疫情要有正確的認識。“每個人都保持一點緊張的情緒,完全是正常的。要接受自己的適度焦慮,避免過度。”所有的事都分可控和不可控,過度焦慮的人總是將不可控的事也要納入掌控之中。比如我們不能控制可能接觸到的人和事,但是我們可控的是做好自身的防護。

  “越是焦慮的人,越喜歡從網路獲取資訊,而且更多的是小道消息,看得津津有味,在五花八門的資訊中失去自我判斷。”余主任説,資訊時代,各種公眾號、自媒體的文章都缺乏科學性和權威性,道聽途説,造成恐慌。所以他建議大家,儘量減少對疫情的關注,獲取資訊的渠道應該是官方發佈。

  如何保持情緒的穩定呢?

  余主任説,可以有適當的運動,將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情上,儘量讓自己平和些。

  健康四大基石主要有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做好這四點,人的抵抗力是不會差的。哪怕真的陽了,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大家都能‘陽康’。”余主任説,看對疫情,大家不要做“驚弓之鳥”,“該吃吃,該喝喝,儘量保持自己的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節奏。”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楊茜 通訊員 李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