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對話德壽宮復原總設計師黃滋:建築,一定要展現時代特徵
發佈時間 | 2022-11-20 12:20:16    

微信圖片_20221120122505.jpg 

  德壽宮遺址博物館

  編者按:千年宋韻,生機煥發。我省“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實施一年來,宋之韻味正活化為可知可感的重要文化標識,潤澤著浙江人的精神面貌。浙江日報今起推出《文潤浙江·宋韻今輝》欄目,聚焦2022宋韻文化節上的“宋元素”,對話專家學者,探尋千年宋韻在新時代的發展路徑。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浙江又一宋韻文化地標冉冉升起。

  在遺址保護與建築復原兩方面,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項目可謂面面俱到。兼顧的背後,藏著不易。

  總設計師黃滋接到這一任務時,已從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的職位上退休。從事文物保護工作40餘年,黃滋早已“身經百戰”——湖州飛英塔、武義延福寺、杭州徑山寺……浙江不少古建築修復都曾經他之手。但這次,他坦言,壓力還是有點大。

  “初期,項目的工程難點在於克服潮濕的環境。”黃滋解釋,和乾燥的北方相比,杭州氣候潮濕,容易産生黴菌病害。加上德壽宮遺址深埋在距離城市地面兩米多的水位線以下,受到地下水的侵蝕,保護起來難度很大。為此,項目團隊採取了“止水帷幕”的措施,阻止或減少基坑側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

  “止水帷幕”的指向非常明確,就是隔離地下水。但黃滋面臨的另一個問題,答案卻不那麼直截了當。

  “浙江在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杭州的老百姓和來杭州的遊客都有一個願望,就是能親眼目睹一些宋式建築的面貌。”黃滋説。那麼在遺址之上,如何讓觀眾看見宋代德壽宮的風華?

  談到兩宋時期江南的建築,不得不提《營造法式》這部建築史的“敲門磚”。宋崇寧二年刊行後,《營造法式》在南宋平江府又重新刊行,流傳甚廣。因而江南的建築,比如月梁造、琴面昂、鬥栱等,都和宋代的做法一樣。在黃滋看來,書中的“營造之學”,能夠為德壽宮的修復提供重要依據。黃滋介紹,《營造法式》將建築從大殿到藻井用材分為8個等級,嚴格控制每個等級建築的開間進深、鬥栱出跳、用料大小、工藝做法、造價等。

  吳越國和兩宋時期的建築遺存則成為展現德壽宮的又一寶貴一手資料。保國寺、六和塔、保俶塔、靈隱雙石塔、閘口白塔……黃滋研究了大半輩子、如數家珍的古建築,他都帶團隊重走了一遍。他印象最深的要數多次奔赴寧波保國寺——這座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北宋木構建築,只為琢磨其中木頭與木頭之間如何巧妙契合。

  然而,與德壽宮同時代的南宋建築大多已蕩然無存。那些不載于《營造法式》的門窗隔扇、欄杆望柱該如何復刻,黃滋轉向宋畫尋求答案。

  “飛檐要起翹多高?上面要裝什麼小獸件?主殿、次殿、宮門,不同等級的建築又有什麼不一樣?這些都要經過考證。”黃滋説。

  “觀畫之術,唯逼真而已”。宋徽宗時期,寫實主義登峰造極,宋朝遷都杭州後,師承北宋傳統的院體畫家以極富現場感的筆觸,記錄下充滿時代與地域特色的亭臺樓閣。“馬遠、李嵩、趙伯駒等人的畫作,都是我們交叉考證的依據。”黃滋表示。德壽宮的每一個構件、每一處裝飾,都通過反覆研究得出,有充分的歷史依據。

  再綻德壽宮風華,不只是在遺址之上展示一座宮殿,更是通過一瓦一木再現一個朝代的文化風韻。

  把構件從設計圖紙變為現實,黃滋力求在“宋式”中把那不可言傳的“宋韻”傳達出來。“宋代木構件的曲線,柔和但富有彈性,有種內生的力量。”黃滋説著,用手指沿著圖紙上屋樑端部的卷殺畫了個弧,“但現在的匠人沒有做過宋代的東西,所以儘管圖上這麼畫,但做出來總是味道不對。”為此,他不厭其煩,一次次親自到現場,與工匠反覆打樣,直到琢磨出“純正”的弧度。

  他還提到,杭州的南宋皇城遺址少出土華麗之物,這與南宋初年宋金交戰、整個社會戒奢從簡的風氣有關。重建的德壽宮在整體風格上也延續了“尚儉”的原則,少了些金碧輝煌的彩畫,多了一番意趣之美。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通訊員 涂佳煜 李嬌儼    | 責編:戴翎冉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