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郵政局出版《相伴西湖——張建庭鋼筆畫選》2023年年曆,首幅鋼筆畫是佇立在西子湖畔的蘇軾雕塑畫像,隨後分別時陸羽、白居易、黃公望、辯才大師、魯迅、蓋叫天、錢镠、潘天壽、秋瑾、都錦生、黃賓虹、馬可.波羅雕塑畫像。
張建庭説,縱觀杭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杭州依湖而興、因湖而名、以湖為魂。沒有西湖,杭州的興盛就失去了依託,人間天堂的美譽就失去了內涵、歷史文化名城就失去了根與魂。因此,杭州的興盛,與西湖密不可分。當然,如果説西湖只有山水之秀,林壑之美,而沒有岳飛、于謙、張蒼水、秋瑾、這些氣壯山河的民族英雄,沒有白居易、柳永、蘇東坡、林和靖這些光照古今的文人墨客,西湖就不可能如此聲譽斐然。
21世紀初,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西湖申遺取得成功;伴隨著西湖西進,南山路、北山路的整治,逐步把代表西湖人文的主要人物更清晰的映入百姓的視野。西湖人文薈萃,把西湖名人轉化為可視、可觸的形象安置在西湖重要節點供世人觀瞻,不僅是為西湖的藝術化環境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而且這些精緻和諧、默默矗立的雕塑藝術同時發揮著訴説西湖的故事、傳遞西湖文化的重要功能。
目前,安置在西湖周邊的雕塑已有近百座,主要分為紀念、民俗、人文與裝飾四大類。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紀念各個歷史時期著名人物雕塑:蘇軾像、白居易像、錢镠像、潘天壽像、魯迅坐像、秋瑾像......這些雕像不僅將歷史韻味留藏在栩栩如生的線條中,更代表的是人物各自背後的故事,代表的是杭州西湖歷史的人文精神。
有水有山有雕塑,這就是我們共同熱愛的西湖。這些矗立於此的雕塑,如同史書上的插畫,記述了不同時期的歷史和文明,從各個方面反映杭州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歷史傳承。
張建庭深有感觸地説,雖然看到的是雕塑作品,但最為切身的感受卻是映射在雕塑作品上的凝固時空感,讓人感受到肅穆的歷史場景。對遊客來説,是再一次體味,再一次學習。多年以來,這些雕塑以潤物無聲,細水長流的方式滋養後來者。雕塑,歷來被譽為是一座城市"流動的音樂、立體的詩",是藝術的結晶,高雅的象徵。現在,它又俯下身來以平民的身份走向人間,在杭州這座古老而又青春的城市裏,敘述著時間,也敘説著心情。雕塑以形象的姿態反映出時代的思想、信仰與價值,形成民族的、社會的、城市的精神文化向心力。雕塑亦可以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記載並延續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張建庭,現任WCCO國際聯盟專家、亞洲城市藝術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京杭大運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浙江大學MBA專家導師、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G20杭州峰會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旅遊和風景園林專家。張建庭在西湖邊工作了近30年,他每一幅關於西湖的鋼筆畫都講述著西湖的變遷與發展。他對參與保護、建設過的一些景觀,習慣性用鋼筆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至今已經創作了好幾百幅作品,他利用工作之餘已連續出版了《東南佛國風景》、《雪畫西湖》、《西湖名築》、《西湖有嘉木》、《西湖玉虹》等多種鋼筆畫集。其中由他設計的《西湖亭緣》等西湖風景明信片已連續三屆獲得了中國明信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第一名,他以西湖為主題的鋼筆畫作品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阿根廷、迪拜、波蘭、墨西哥以及香港、澳門等地多次展出。
張建庭,可以説是一位“西湖癡”。他出生於西子湖畔,讀書在西湖旁,成長在西湖邊,工作在西湖景區,他的一生與西湖有緣。這緣分還源於張建庭之前學的專業就是風景園林,之前長期的工作地就在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後來又擔任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局長);任杭州市副市長時,分管旅遊、園林文物、城市綠化、環境保護、風景名勝等。當年他具體牽頭實施“西湖西進”,修復、保護了楊公提;更為欽佩是杭州市西湖、運河、良渚等申報世界遺産,在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都由張建庭去具體負責實施並取得了圓滿成功。如今的他,幾乎每天都在西湖周邊的角角落落尋尋覓覓,或考察、或研究、或尋跡,每天把拍攝的大量圖片,分類、編號、搜尋相關的名人軼事、對應的詩詞名篇。筆者每天收到張建庭發來的早安問候,都是他自己在西湖景區裏拍攝的圖片,比如前天我收到的問候圖片上標注著“西湖.靈隱景區之一百十,祝安”,他從不轉發別人照片。今天11月13日收到的問候圖片上標注著“下界行人映松竹,半空飛鳥拂簾櫳。明.沈周。祝安”,這個景與這首詩相得益彰。他就是這樣對待著西湖的秘境,他就是這樣穿行在西湖煙雨中,他就是這樣一個深愛西湖的文化人。
張建庭就是那位“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文人,他癡迷西湖,迷戀西湖,他對西湖一往情深。西湖景區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都熟悉的像自家的庭院,如數家珍。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準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這首白居易描寫的《春題湖上》,就是他“我不能離開杭州到別處去,有一半原因是我特別留戀西湖。”張建庭常常用畫筆勾勒西湖之美,大概也是出於此情愫吧。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賈剛為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