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中國絲綢城首批“72房客”現身:那年攤位都是C位,全國各地的客人排著隊來等貨
發佈時間 | 2022-11-08 08:51:03    

   千里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

  杭州絲綢早已聲名遠揚,“絲綢之府”的名號名副其實。

  在漫長的絲織歷史中,杭州中國絲綢城的存在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7年11月,在杭州市中心體育場路和鳳起路之間的黃金地段,一條貫穿南北的街巷,有了新名字——杭州絲綢市場。

  幾經升級改造,第一個國字號絲綢城就此誕生。

  2022年11月18日,杭州中國絲綢城即將迎來35歲生日。

  一座絲綢城,半部浮沉史。

  前幾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了有關絲綢城的徵集,後臺收到了不少老照片和老故事。

  1】絲綢市場的誕生和第一批“72房客”

  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杭州下城區政府,著手成立“杭州絲綢市場領導小組”。

  經過半年的攻堅克難,用30萬元資金起家,杭州中國絲綢城的前身杭州絲綢市場誕生,選址就在十五家園西健康路。這裡原本地勢低窪,一下雨就淹,是杭州老底子有名的“龍須溝”。後來這一片整體整治,環境提升,造了不少新房子。

  在西健康路靠近鳳起路的這一頭,蓋起了72間門面房,老底子戲稱“72家房客”。

  這七十二家房客就是絲綢市場最早一批的商戶。

  此後,許多鄉鎮企業、個體戶紛紛響應。喜得寶、福華、杭絲聯、都錦生一些大廠、名廠也都緊隨其後入駐杭州絲綢市場。

  門店供不應求。

  很快,杭州絲綢市場進行了擴容,在現在的中健康路位置,新造了七八十間房子,市場檔次也隨之提升。

  絲綢服飾、領帶、絲綢布料等都出現在了市場裏,産品形態更加豐富。

  1989年1月杭州絲綢市場三期工程西健康路一節修建現場照片.png

  1989年1月,杭州絲綢市場三期工程西健康路修建現場

  市場名聲大噪,“首屆杭州絲綢展覽展銷會”開到了北京,五塊錢一張門票賣到了三十塊錢。

  大連、瀋陽、哈爾濱、長春……紛紛拋來橄欖枝,邀請杭州絲綢市場去辦展。

  二十多年後的2009年,絲綢城管委會得到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認可,“杭州絲綢城”更名為“杭州中國絲綢城”獲批,第一個國字號絲綢城就此誕生。

  “全國百強批發交易大市場”“全國誠信規範市場”“中國行業500強”等榮譽紛至遝來。

  2020年,絲綢城迎來它歷史中的又一個轉捩點。

  經過近5個月的精心打造,11月19日晚上,杭州中國絲綢城街區亮燈,精彩開街。

  2】當年絲綢市場車水馬龍,“人們排著隊拿貨”

  沒有人比林迪更了解杭州中國絲綢城。

  他的整個童年、18歲出國之前的大部分時光都在絲綢城裏度過。

  1987年,林迪3歲。

  那年秋天,父母帶著他,從原來老建國北路上的輕紡城,搬到了絲綢市場靠近南門的檔口開起了店面。

  林家的店面主營絲綢布料,是絲綢城最早的72房客之一。

  “當時這個位置的攤位非常火爆,幾乎一鋪難求。”

  林迪的父親從國營工廠出來後下海,做過不少行當,最終選擇絲綢。林父認為杭州的桑蠶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還幼年的林迪,依然記得當時的車水馬龍。

  “真的很熱鬧的,大家都差不多的玻璃櫃檯,把最好的貨都擺在外面。那時候整條街還能通車,白天街上都是自行車和人。一般上午全國各地的客人來這裡進貨,傍晚四五點,上下貨的大車都能開進來。”林迪告訴記者,大家都是排隊拿貨,“供不應求”。

  生意好,開店一兩年,林家又租下了一家店舖,後來陸陸續續增加到了4家。

  絲綢城讓林家賺到了第一桶金,也真實改變了林家的生活。

  高中畢業後的林迪去了加拿大讀大學,然後成家立業。

  每年他都會回家,看到絲綢城的變化,他非常感慨,“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為父母年紀越來越大,2015年,林迪回國“繼承家業”。

  學經濟的他重新認識絲綢,並慢慢懂得了父輩的堅持和守望,“這份家業我要一直守下去”。

  3】國外都有粉絲,手工旗袍店找到高光時刻

  65歲,當其他同齡人正在跳廣場舞、和小姐妹出遊的時候,蔣明還在專注自己喜歡的領域——做旗袍。

  她的“蔣氏旗袍”深藏在杭州中國絲綢城中,從來不缺生意,顧客年齡跨越挺大,她家的粉絲説喜歡這獨一份的手工製作。

  蔣明的店裏,無論是墻上還是貨架上,都挂著她得意的作品。

  退休前,她是杭州利民中式服裝廠一名手藝精湛的老師傅。

  杭州還沒有絲綢城的時候,像紅雷絲織廠、幸福絲織廠、杭州稠廠、福華絲織廠都很分散,蔣明騎著自行車要跑很多個市場,才能幫單位進到貨。

  自從有了絲綢城,所有絲織廠的貨都集中到了這裡。“當時店舖都很簡陋的,很樸實,但是真的貨真價實。我們廠的布料和輔料都從這裡進貨。”

  蔣明那時候就在想:我要是能在這條街上有個店該多好。

  “當年這裡實在太火爆了,想要有個店舖,要排隊。”蔣明把自己的第一家店開在了老的人民電影院對面。不到3個月,店關門了。她想想,還得是當年的絲綢城。

  在絲綢城有個店的夢想,蔣明是在2000年實現的。

  彼時,她做旗袍的手藝已經為她積累了很多的口碑和粉絲。她的旗袍遠銷國外。當年姚明來杭州,蔣明為姚明做過一身唐裝。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的服裝、2015年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的禮服,都出自蔣明之手。

  對絲綢城,蔣明很感恩。

  “杭州中國絲綢城給了我這樣一個普通老太太展示自己的舞臺,因為有了這個舞臺,後面的榮譽才能接踵而至。”

  第二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的“拱墅工匠”……還去中國美院、浙江傳媒學院授課,蔣明説,在絲綢城的22年,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包括蔣明和林迪在內,35歲的中國絲綢城如今有400多家商戶。

  他們中的每一戶都在這條街上灑下過汗水。

  他們也都有和絲綢城説不完的故事。

來源:錢江晚報    | 撰稿:楊茜 通訊員 何婕妤 吳承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