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智慧教育 新聞詳情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發佈時間 | 2023-10-09 15:18:38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科專業設置,強調“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今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委發佈《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提出“進一步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學科專業是學術體系的分類單元,是承載知識創新的重要載體,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直接影響立德樹人的成效、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需要從戰略高度加以把握。

  深刻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內涵要求

  教育強國建設,高等教育是龍頭,推動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內涵要求。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部發佈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9.6%,招生數量增加至1138.79萬人,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與之並存的是,在規模效應之下,部分省份和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急速擴張,甚至出現了片面追求學科佈局“大而全”現象,“大幹快上”了一批學科專業。這一現象導致了幾大後果:一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學校辦學資源是有限的,學科專業盲目擴張會導致師資、課程、實驗室等資源被分散使用,使得學校難以將資源集中投入重大研究創新項目中,資源的無效配置很自然地造成了浪費。二是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育品質的下降。學科專業盲目擴張會導致學校難以招聘到足夠數量的合格教師,這一情況在新設的學科專業表現得尤為明顯。少數學校為了滿足專業設置的生師比要求,將其他專業教師轉入新設領域,一些新專業沒有經過充分的建設醞釀就倉促開工,課程品質較低,進一步引發教學品質下降,甚至對原有優勢專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三是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學科專業設置供給側和社會的需求側不匹配,導致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困難。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的深刻轉變。黨的二十大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以高品質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學科專業簡單的數量擴張已經不能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未來,相關高校應秉承新發展理念,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走出一條學科專業高品質內涵式發展的新路。

  深刻把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的戰略意義

  學科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制度體系,對推動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是有助於培養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科學、合理、適應時代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有助於提高人才培養品質,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為國家解決重大戰略問題提供人才支撐;能夠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保持一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有助於促進創新,推動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新興科技不斷涌現,科學研究範式不斷演進。新的學科專業有助於培養新興領域的人才,繼而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服務新業態新要求,推動社會發展。同時,通過設立交叉學科或推動原有學科專業交叉融合,促進學科專業改造升級,可以進一步提升對科技創新重大突破和重大理論創新的支撐能力。

  三是有助於統籌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品質。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合併相似的學科專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投入,有助於學校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時,通過精簡重復的專業和課程,可以拓展和加強有關學科專業領域的深度與廣度,有助於提高教育品質,培養更具競爭力的畢業生。

  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對於健全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以及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都具有戰略意義,需要政府、學界和産業界形成合力,制定和實施有效的策略,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挑戰。

  深刻把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的工作原則

  學科專業結構優化應與國家戰略、資源配置和産業需求相適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首先,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必須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需要,佈局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通過設置急需的學科專業,高等教育體系可以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的作用,為國家提供戰略性支援,促進可持續發展。

  其次,各高校應錨定一流學科建設目標,找準自身定位,構建符合各自校情、特色與優勢的學科專業體系。各高校應在一些特定領域進行深耕,做好學科分類發展,做大做強優勢學科,培育適應新業態、新發展需要的新興學科,淘汰就業率低、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形成分類發展、各具特色的學科專業新格局,避免重復和資源浪費。

  再其次,高校要構建學科專業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行業、産業界對於學科專業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應該協同發展,以確保學科專業設置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具體包括與行業、産業界的對話與合作,了解市場需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定期研究和規劃等。各高校在學科規劃與建設過程中,要加強與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用人單位的協同聯動,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建立健全學科專業與人才需求聯動機制。

  深刻把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的中心任務

  學科專業結構優化的落腳點是人才培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是衡量學科建設成效的核心指標。

  第一,要以學科交叉融合推動複合型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往往來源於學科交叉研究,當前學科專業劃分的局限性使得學科交叉融合體系構建變得日益緊迫。因此,要打破學科和院係的壁壘,匯集多學科資源,發揮交叉複合培養優勢,構建學科群融合培養體系。

  第二,要加強基礎學科建設,紮實推進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週期長、投入高、見效慢,需要從招生、培養等各環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高校要推動基礎學科本研貫通長週期培養,吸引優秀生源投入基礎研究,要增加對基礎學科的資源供給,加速形成基礎學科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局面。

  第三,要加強課程建設。學科專業以課程為基本組成單元。要緊緊抓住課程這一關鍵要素,持續推動課程教學內容更新與教學模式創新,將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引入課程,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轉變教學模式,注重知識講授與能力培養有機融合,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構新的教學體系。

  第四,要完善學科專業品質保障體系。加強學科專業評估與監督,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培養方案、課程教材建設、實習實踐等方面對學科專業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堅持目標導向,構建部、省、校三級學科專業品質監督體系,明確各方職責,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學科專業的品質意識,促進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能力持續提升。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舉措。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需要政府、教育機構、産業界和社會各方積極合作,以確保教育體系與國家發展戰略保持一致,形成高水準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培養出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從而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教育強國宏偉目標。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學科規劃與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撰稿:胡濤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