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教育資訊 新聞詳情
“鵝腿阿姨”憑什麼讓清華、北大、人大三校爭搶?
發佈時間 | 2023-11-28 10:06:30    

最近幾天,“鵝腿阿姨”火出了圈。

  在社交媒體上,“清華北大鵝腿阿姨之爭”詞條甚至登上微網志熱搜。熱搜詞條裏,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們的調侃,引得許多網友關注,“清北人三大高校吵起來了!我以為他們在搞學術,結果是在搶鵝腿?”

  “鵝腿阿姨”究竟是誰,竟然讓清華、北大、人大三所高校爭搶?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一位原本在人大、北大賣鵝腿的阿姨,近日突然去清華擺攤了。讓本來數量有限的鵝腿被別的學校分走,“鵝腿阿姨被清華‘拐走’,北大、人大學子痛失鵝腿,以至於人大的同學紛紛破防:“兩年的時光終究還是錯付了。”“鵝腿阿姨清北之爭”事件發酵後,生意更加火爆了,用頂流來形容都不為過。

  11月25日,有網友發帖稱中國人民大學食堂已經開始自主研發烤鵝腿。11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食堂工作人員表示,食堂之前沒有烤鵝腿,如今準備在食堂上新這一菜品,有可能在11月27日晚5點半以後開始售賣。鵝腿定價15元一個,目前沒有限量的打算。

  至於“鵝腿阿姨”為什麼走紅,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係教授、數字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崔麗麗在接受《新民週刊》採訪時表示,“鵝腿阿姨”現象的出圈很有意思,是味道上的稀缺性和城市煙火氣稀缺性兩方面的綜合體現。

  每個群只接受20個預訂

  “鵝腿阿姨”的鵝腿,究竟有多火爆呢?

  一位清華校友線上感嘆“鵝腿阿姨”現象:半年前,清華鵝腿無人問津,一週前,第一個清華鵝腿群迅速滿員,三天前,擴張到8個群,一天前,傍晚5點截止訂購;今天出現了“鵝腿黃牛”,甚至還出現了代買和配送業務。“接下去,會發生什麼,我都不敢想。”

  甚至有網友直接改了群名:“已吃鵝腿2”“鵝也很美”等,還有人為這一事件起了名字:《六大名校圍攻清華頂》《沒有一隻鵝能走出北京》《賣鵝阿姨再愛我一次》《重生之百萬富翁賣鵝腿那些年》。

1.png

  圖源/小紅書@榛巧椰椰球

  據媒體報道,鵝腿阿姨不太會用手機,線上十幾個微信群都是學生幫她建的。阿姨最早在人民大學周邊賣烤鵝腿,已經賣了將近兩年。爆火出圈後,學生們不僅冒著零下幾度的冷天線下排長隊,微信群的“爭搶大戰”也愈發白熱化。

  據群友分享,因為鵝腿限量,每個群只接受20個預訂,能吃上的學生們堪稱“最幸運的事”。隊伍裏,有兩名學生從北郵昌平小區來海淀聚會,被熱情的同學拉進“清華鵝腿群”,“今天中午12點開始在群裏接龍預訂,不到半小時就訂滿了”。

  “資源有限,沒收款的同學今晚沒有鵝腿了,謝謝你們的配合和支援。”預訂結束後,阿姨在群裏發佈的消息,又引得許多沒搶上的學生“哀嚎一片”。“鵝腿阿姨”説,北大和人大群裏天天有孩子問,什麼時候能吃上烤鵝腿,不能光在清華賣,每個學校都得輪流去幾天。

  值得探討的是,樸實無華的“鵝腿阿姨”,究竟是憑什麼抓住了學生的胃和心。

22.jpg

  崔麗麗告訴《新民週刊》,“鵝腿阿姨”現象的出圈,一方面是味道上的稀缺性獲得學生追捧;另一方面,本質上討論的一座城市煙火氣的問題,對於一些流動小攤販的管理本身導致了這種業態的稀缺性。

  阿姨告訴記者,這些鵝腿都是她親手沖洗、切配、腌制和烤制的。固定供貨商把鵝腿肉配送到家後,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開始收拾,一直忙到晚上天黑,兩隻手都被冷水泡得指關節腫大,“孩子們這麼喜歡也就挺值得”。因此,生意能火成這樣,並不偶然。

  另外,站在學生立場做生意,和學生成為朋友,讓“鵝腿阿姨”顯得與眾不同。面對爭搶,阿姨沒有“持寵而嬌”而是“一碗水端平”,表示“也不能光在清華賣,每個學校都得輪流去幾天”。把自己的小生計和學生的小歡喜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某些高校食堂爆出負面消息的背景下,“鵝腿阿姨”以顧客至上的最樸實的生意經,更加難能可貴。

  對人間煙火的熱愛

  有觀點指出,名校學子對一個流動攤販的追捧,表現出“象牙塔尖”裏的人對人間煙火的熱愛。無論是吃上還是吃不上,對於這份食物的感情,對於這個集體追鵝腿場景的感念,總是特別而深刻的。幾乎每一個大學周邊,總有一個美食舖子讓學子樂此不疲。

  但可以想見,在龐大的用戶群體面前,個體作坊式生産模式有些力不從心。即使“鵝腿阿姨”打算在幾個學校輪著賣,也無法消解很多大學生的“鵝腿饑渴”。説白了,“鵝腿阿姨”只有一位。

22.jpg

  圖源/小紅書@吃瓜瓜不吐瓜子皮

  正如一位大二同學所言,同學們這麼捨不得“鵝腿阿姨”,主要是因為學校周邊能選擇的夜宵種類太少。“要麼就去校外吃海底撈、麥當勞,要麼就是去食堂買個煎餅,去便利店買個關東煮。現做的小吃太少了。要麼就自己訂個外賣。”

  其實,何止種類太少,能以良心和美味抓住食客胃的,恐也不多。當一些大學生寧可訂外賣也很少吃學校食堂的飯菜時,人們可以更為清晰地讀懂一種無奈。尤其是,在“鼠頭鴨脖”事件之後,高校又有“食堂針頭”事件出來,更給人心添堵。

  在大學校園生活中,美食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鵝腿阿姨”作為小眾美食,也成為串聯幾所大學的特殊符號,以及學生們表達生活熱情的載體。

44.jpg

  有網友專門為“鵝腿阿姨”現象剪輯了一個紀錄片 圖源/小紅書@郝六紀錄片傳奇

  近年來整治過程中,許多高校周邊取締了不合規的三輪流動小吃攤,但學生群體有較大的夜宵需求,也面臨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如果能在校內或周邊餐館增設夜間檔口、延長營業時間、豐富小吃種類,也能轉化成較高的夜消費潛力。

  小攤小販一無連鎖級規模,二無高科技,並不比正規食品機構更有力量,但何以一些攤販硬是以指關節腫大的雙手,為粉絲們帶來一份暖意、一份嚮往?無他,他們是在用心做事,在用樸素的語言完成人心的連接,因而是可靠的——這份可靠,寫在了那些在寒風中等待“鵝腿阿姨”的學生的臉上。

  部分資料來源:現代快報、封面新聞等

來源:《新民週刊》    | 撰稿:竹裏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