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進校園是産教融合的重要方式,職業學校迫切需要更多的來自企業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共同參與人才培養。
然而,從實際落地情況來看,“師傅”當“老師”在許多地方依然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真正能長期、系統性地去職業院校給學生授課的大師並不多。有職業教育資深從業者指出,如果技能人才只是每年去學校開一兩次講座,學生無法從他們身上學到真本事。
在現有的企業、學校運轉模式和機制背景下,要讓工匠成為未來工匠之師,難度很大。如何破解這個問題?近日,教育部會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修訂印發了新的《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人們期待,《辦法》措施能夠切實落地,從而鼓勵吸引更多技術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兼職任教。
將勝任力作為選聘的首要條件
長期以來,不少職業院校對於外聘教師存在聘任程式不盡規範,兼職聘任的對象範圍較窄,待遇注重“帽子”而忽視實際貢獻等問題,導致能工巧匠進校園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效果不佳,對於培養學生的推動作用不大。
對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管理辦法》注重提升兼職聘任對象的廣泛性與方式的靈活性,進一步拓展了兼職聘任的對象範圍,豐富了兼職聘任的形式方式。在兼職教師選聘條件方面,將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者納入選聘範圍,並取消了對聘請退休人員任教的離崗時間和年齡限制,將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作為選聘條件,鼓勵相關學校聘請退休工程師、醫師、教師,鼓勵聘請在相關行業中具有一定聲譽和造詣的能工巧匠、勞動模範、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和省市級傳承人等。此外,還新增通過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産業導師、專業帶頭人(領軍人)、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等多種方式聘請兼職教師,並鼓勵職業學校與企事業單位互聘兼職。
這位負責人介紹,在組織管理方面,明確企事業單位應將在職業學校兼職人員的任教情況作為其考核評價、評優評先、職稱職務晉陞的重要參考。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杭指出,企業退休骨幹人員不僅體量規模巨大,而且具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生産經驗和充裕的時間,是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助力。將勝任力作為選聘的首要條件而弱化年齡因素,極大地拓寬了兼職教師的來源渠道,為吸納企業退休骨幹人員參與高水準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關鍵在於調動三方主體的積極性
企業選派骨幹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是一種相互合作的模式,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職業院校和兼職人員三方主體的協同意願。如何調動三方主體的積極性?
為了破解這一問題,《管理辦法》作出了針對性的制度安排,從企業激勵、學校激勵、人員激勵等方面,明確了相關辦法。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管理辦法》通過多種措施提高企事業單位選派兼職教師的積極性。如在企業激勵方面,選派兼職教師的數量和水準作為認定、評價産教融合型企業等的重要指標依據。而獲得認定的産教融合型企業可以享受到技術研發補貼、人才引進和培養補貼、産業化發展補貼、抵免教育費附加和貸款扶持等多種優惠措施。在鼓勵學校方面,規定將兼職教師的聘請與任教情況納入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辦學品質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在計算職業學校生師比時,可參照相關標准將兼職教師數折算成專任教師數。
制度不健全,投入回報難成正比,這個問題也直接影響了技能人才進校園的積極性。為此,《管理辦法》對經費保障做出要求,明確地方可結合實際,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支援專業師資緊缺、特殊行業急需的職業學校聘請兼職教師;與此同時,鼓勵職業學校多渠道依法籌集資金,並可採取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合理確定工作報酬水準,充分體現兼職教師的價值貢獻。
對此,高杭認為,這些舉措,顯然有利於打破現狀,調動企業參與職教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深化産教融合,有利於營造企業願意派、教師願意來、學校願意招的生動局面。
來源:工人日報 | 撰稿:于忠寧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