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科學可謂是國家科技發展的基礎動力來源,並且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重要。各高校正通過強基計劃等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改革,不斷探索拔尖數學人才的培養。數學領域拔尖人才的培養不僅僅在大學,人才的早期發現和貫通式培養也非常關鍵。
為有天賦的孩子建立特殊人才培養通道,為不同類型的人才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培養方式,這是教育界必須要探索的方向。同時,大學數學系教師也應該意識到,並非所有數學系的學生都必須培養成數學家,更應該關注如何讓他們擁有紮實的數理基礎、為他們提供條件更豐富的成才環境,並鼓勵他們成為拔尖的物理學家、化學家、電腦科學家和優秀的工程師等。
提供更豐富的、非功利性的教育環境,讓有天賦的孩子儘早脫穎而出
如何充分發掘並且儘早讓有天賦的孩子脫穎而出?目前的教育方案設計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遠遠不夠。一個在基礎教育階段表現出數學方面的特殊天分的孩子,如果他對學校的教學感到“吃不飽”,卻無法得到合適的、優質教育資源支援,那一個天才也許會變得平庸。
我曾遇到一個孩子,她的數學天賦很高,但學校的教育對她來説太基礎,家長也非專業教育人士。孩子只能自己摸索通過網路自學,在初一時就掌握了高二的學習內容。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這個孩子並了解到她的情況,幫忙牽線聯繫了本市一所著名高中,學校欣然打開大門讓這個孩子進校旁聽,該校數學教研組長也為她提供每週一次的輔導。
但是,有天賦的孩子不能總是依靠偶然的機遇得到更多教育資源支援。如何給更多孩子提供這樣的可能性?
我認為,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在基礎教育階段打造非功利性的、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多元育人通道,同時貫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讓大學把更多資源向基礎教育輻射,為有天賦的兒童和少年營造更友好的發展空間。
可以參考以色列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以色列設有覆蓋全國範圍的公益教育,以開闊學生眼界、培養興趣為主。從六、七年級開始,每週末分別由大學老師主講數學、文學、藝術等公益課後班。因為這類公益性課程與任何選拔或者考試都沒有關係,因此,學生往往會從剛開始的一千名左右逐漸減少,那些天賦和興趣不足的學生會慢慢自動放棄或被淘汰。最後留下的十分之一是那些真正有興趣和天賦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中學時往往已學完全部大學數學課程。值得一提的是,這百餘名學生全部直接進入以色列三所最好大學的數學系,直接讀數學碩士,碩士之後再自由選擇物理、化學、電腦等其他專業。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人才培養得非常成功。
大學設立“特區”,探索超常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近年來,不少高校通過設立人才“特區”不斷改革創新,探索如何培養超常規的拔尖創新人才,而多所頂尖高校也在不斷交流中,互相借鑒、互通有無。近幾年,高校內部的遴選和動態進出機制、“科研加餐”和交叉培養等創新模式,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為“特區”,不少大學現在實行拔尖人才的遴選和動態進出機制,通過靈活的政策促進人才流動。舉個例子,華東師範大學數學強基拔尖班的學生除了來自高考時的選拔,還有通過校內遴選加入的。今年,在中國數學會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華東師範大學獲數學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3名;非數學組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這項賽事是面向全國本科生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高水準數學競賽。要特別指出的是,5位獲獎的數學學院學生中有3位從其他專業轉入,這説明瞭他們對數學的熱愛和努力也得到了認可。
數學強基拔尖班採用小班制教學,單獨編班,目前已招生4屆,共有81名學生入選。由於強基拔尖班採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2019級學生從入校28人縮減到畢業時的12人,2020級從最初43人調整到目前19人,通過反覆考察和分流,留下來的都是熱愛數學的學生。
卓越育人需要卓越學術的支撐,一流師資投身本科教學是拔尖人才培養的關鍵。在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9級拔尖班學術班主任劉博教授是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2020級-2022級強基拔尖班學術班主任陳苗芬教授、朱萌教授、羅栗教授,都是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此外,每週學院都有一名優秀教師面向本科生開設講座,分享自己的前沿數學研究思路和成果。學生如果有興趣,可以課後馬上聯繫主講老師開展學術研究。現在,已有多位本科生通過這種方式進實驗室、進團隊、進課題組。
對於數學人才培養還需要厘清一個認識誤區:並非每個優秀學生都會成為數學家,只有少數人未來會從事專業數學研究。好的數學人才未來也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或物理學家,因為良好的數學基礎能提供更大的潛力。
拔尖人才的選拔方式仍有待完善
通過高考選拔人才可能會有一些偏才被遺漏,如何給極少數的偏才留下一個通道?目前,有相關的措施用來選拔對基礎學科有特殊興趣、願意從事專業研究的人,併為他們提供一個好的培養計劃。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對家長、學生以及中學來説,這成為一個博弈的過程,甚至成了一個低分進名校的途徑。
從數學強基計劃來看,北大、清華這類頂尖高校也許實施得比較成功,但在其他很多學校的效果也許並不那麼理想。以我們數學學院為例,每年強基計劃招收20人,但2020級目前只剩6人、2021級只剩3人是通過強基計劃錄取進來的,大多數人因為達不到強基拔尖班的學習要求而轉出去了。但同時,我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強基拔尖班學生,是從其他學院轉專業而來。可以説,有不少志於數學的學生未能從現有的通道“直達”數學專業。
可見,拔尖人才的選拔方式仍有待完善。如果某一個學生在數學方面確實很有天賦,但他考不上開設強基計劃的大學,那麼如何為這
來源:文匯報 | 撰稿:呂長虹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