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開學一個多月後兒童精神科爆滿#的話題上了熱搜。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與開學到底有無關係?自己的孩子遇到心理問題,又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均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暑期學生心情放鬆,開學後學習突然變得緊張起來,“頻道轉換”太快,孩子難以適應,容易誘發心理與精神疾病,這是原因之一。秋季是抑鬱症等“情緒病”的高發時段,不僅兒童精神科爆滿,很多醫院成人精神科就診人數也明顯增多。“悲秋綜合徵”是導致兒童精神科患者增多的另一個原因。
除了兒童精神科就診人數不斷上升,學生離家出走、自殺等事件時有發生,焦慮、失眠、行為異常(如早戀、吸煙、酗酒、校園霸淩、網路成癮)等心理問題導致不良現象更為常見。如何讓孩子擺脫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困擾,值得社會認真思考。
若想為孩子的心理減壓,最直接的方式是為孩子減輕學業負擔,降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儘管當前為孩子減負的措施出臺不少,但真正落實仍有較大的阻力,很多孩子不得不每天做作業到很晚,但卻不得不按照要求虛填調查表,或將作業本藏起來以應付檢查。如何讓減負真正減到實處,是教育系統需要突出化解的一道難題。
除了教育減負,做好醫療防護與診療,同樣至關重要。教育部曾印發《關於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高校要面向本專科生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原則上設置2個學分(32-36學時),中小學則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老師、家長、學生等,只有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才能讓預防有方、干預有度。
來源:羊城晚報 | 撰稿:羅志華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