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規模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末梢神經,也是我國義務教育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都對鄉村小規模學校給予了一系列政策傾斜。但我們也要重視農村人口的結構變化情況,正視農村生源正在不斷下降、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呈“微型化”、0人學校不斷增多的客觀現實。
筆者今年以來實地調研了東中西部五個省份,有些地方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農村生源減少的過程中發生了自然撤並,也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提升區域義務教育辦學品質和效益,主動推動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撤並整合。無論是自然撤並還是主動撤並,實質上都是在生源變動情況下對義務教育資源進行的調整。在這個調整過程中,“撤”或“留”都只完成了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前半部分,更為重要的是做好“後半篇文章”,即分流學生的安置保障,包括上下學交通、食宿、心理健康、接收學校的教學品質等。
對於上下學交通,有些地方認為現在交通方便了,短距離內家長也可以接送,回避了提供校車服務的相關政策要求。有些地方提供了校車服務或採取公交延長線方式,解決學校整合後學生的上下學問題,但都需要家庭負擔一定的交通成本。從調研的情況看,學生所支付的校車費用並不高,但校車費用、食堂餐費、課後服務費等多項費用加起來,每個月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要求,國家建立多渠道籌措校車經費的機制,並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鼓勵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按照規定支援使用校車接送學生的服務,支援校車服務所需的財政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從國家法律要求來看,對小學生乘坐的校車,應更多體現政府責任,建議在部分縣級財政困難地區,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對該項支出的轉移支付,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予以減免。
在學生寄宿方面,有些地方對撤並後學生住宿問題沒有統盤考慮,認為學生家長在鄉鎮、縣城租房子很便宜或家長能為孩子找到校外託管機構,回避了地方政府應承擔的學生就學的生活保障服務。筆者實地走訪了西部某省的校外託管機構,上下鋪床一個挨一個擠滿了約15平方米的房間,一個房間能睡20多個孩子,衛生、消防、食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如果學校提供了住宿服務,家長就不至於將孩子送到這樣的環境中全托。因此,對由於學校撤並而出現的學生寄宿需求,政府應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範圍,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配備一定數量的住宿管理員,更好地解決學生的住宿難題。
對於分流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地方尚未關注到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進入新環境帶來的心理衝擊。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熟悉了小校額小班額環境,學校整合後來到距離較遠的陌生學校,進入班額較大的班級,學習成績差距、課堂表現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都可能給分流學生的心理産生一定衝擊。從現實情況看,很多地方尚未對分流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予以特別關注,即使開展了針對分流學生的心理輔導,專業的心理教師配備數量和專業能力也明顯不足。在當前鄉村學校心理教師普遍缺乏的情況下,對於接收分流學生數量較多的學校應有傾斜配置或加強對轉崗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
此外,鄉村小規模學校整合後,資源進一步集中的中心校和保留辦學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要在提升教育品質上下更大功夫。鄉鎮中心校的經費保障水準本就不高,加之鄉村小規模學校整合速度加快,鄉鎮中心校能夠統籌使用的小規模學校的經費也在逐步減少。因此,為鄉村小規模學校撤並設置適當的過渡期,有利於更好地支援中心校的提質工作。對於保留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繼續採用集團化辦學、結對幫扶、數字化賦能等手段,幫助小規模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課程,不斷提升教學品質。
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是一盤棋,下好這盤棋需要提前佈局,既要做好人口變動和學校調整預測,也要對上下學交通、住宿、心理健康、品質提升等工作提前謀劃,協調交通、財政、人社、編辦、衛健等其他部門共同為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工作做好服務保障,提升區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準,讓每個農村孩子都能接受更優質的教育。
(作者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撰稿:孟久兒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