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學在中國 > 雲課堂 新聞詳情
探索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培養新機制
發佈時間 | 2023-10-10 14:36:15    

   【調研報告】

  探索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培養新機制

  ——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調研

  作者: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專題調研組

  編者按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作為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任務來抓,探索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機制,實現産學研深度融合。2022年2月,國家有關部門啟動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同年9月,教育部、國資委聯合召開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推進會,試點建設首批18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共同發佈《卓越工程師培養北京宣言》。經過一年的實踐,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進展與成效如何?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專題調研組,針對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進展、成效與問題開展調研,並剖析重點難點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1.匯聚校企合力,構建“四共”“四通”機制,打造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高地

  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旨在打破工程人才培養“學科化、院係制”的傳統組織模式,以組織制度創新為根本,以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以實質性聯合培養為紐帶,切實調動高校和企業兩個積極性,構建了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選題、共用成果的“四共”新機制,實現師資互通、課程打通、平臺融通、政策暢通的“四通”新局面。

  深化對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認識。加快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提出的目標要求和方向指引。一年來,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深刻領悟這一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院校特色和優勢學科,協同行業領域龍頭企業,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和能力標準。西北工業大學注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發揮航空、航太、航海特色和軍工國防科研優勢,著力培養能夠解決國防急需重大問題的卓越工程人才。重慶大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聚焦重慶智慧網聯汽車和機器人應用創新産業,著力培養服務“智慧化+新能源”産業發展的卓越工程師人才。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通過開展卓越工程師能力標準研究,構建起包含家國責任感、實踐創新力、戰略領軍力和協同整合力四個維度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通用能力標準。

  形成以項目為牽引的校企協同培養機制。項目課題是校企協同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重要紐帶,是工程碩博士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著力點。一年來,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著力推動校企雙向對接、精準匹配,構建企業出題、校企共同選題、聯合攻關解題的工程人才培養機制。清華大學聚焦國家需求,以解決産業關鍵問題為牽引,面向專項試點企業徵集科研攻關課題,圍繞攻關課題開展人才選拔,探索建立了“強任務導向”招生選拔模式。北京理工大學採用“三提前、三匹配、三優先、三調整、三交叉”的招生選拔“5—3模式”,通過徵集真實科研項目、選拔優秀學生、加強校企溝通,有效推動企業把培養環節前移,發揮項目聯結作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在組建近百個跨學科“大師+團隊”校企協同聯合攻關課題組基礎上,搭建多元主體架構的工程師技術中心和“專家+技術+項目”融貫平臺,推動産教、科教項目産業化落地,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緊密銜接。

  建設兼具深厚學術涵養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卓越導師團隊。高水準導師團隊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關鍵力量。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推進會上指出,要“發揮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工作母機’作用和典型示範作用,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教師隊伍”。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10家高校建設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共聘請校企導師7000余人,其中校內導師4300余人、企業導師2600余人,超過60%的企業導師具備高級職稱。校企雙方面向工程實踐組建聯合導師團隊,落實校企“雙導師”或“導師組”制,讓優秀的教師教學生,卓越的工程師帶學生。清華大學通過組織校企導師雙向培訓、與企業聯合舉辦企業導師研修班等方式,深入交流校企導師合作指導研究生、高水準創新型人才培養、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等問題,凝練專項培養共識,提升導師育人能力。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設立“2+2導師組”,由1個校內導師、1個校內副導師與1個企業導師、1個企業副導師共同組建聯合導師組。校內導師任導師組組長,並作為學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承擔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學生課程學習、學術訓練以及畢業論文撰寫所涉及的科學研究內容。企業導師重點負責指導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學位論文撰寫所涉及的工程實踐內容,與校內導師緊密配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制定系列激勵措施,將企業導師工作作為各類評優考核和評審推薦重要依據,聯合合作高校統一組織開展專項輪訓,調動企業導師參與人才培養積極性,形成了一支由200余名集團型號“兩總”、重要項目負責人和高級專家組成的企業導師隊伍。

  創建具備高階性、交叉性、挑戰度的課程體系。課程教材是傳授系統理論知識、傳遞行業前沿技術、提高工程技術人才實踐能力、提升創新系統思維的重要載體。今年4月,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啟動工程碩博士核心課程建設工作,強化校企協同建設,強化卓越工程師的學科交叉、數理基礎、思維方法、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培養。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發揮學科領域專長,校企深度協同,共同研究形成220余門核心課程清單,完成首批20余門核心課程建設。清華大學立足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分類制定培養方案,形成包括公共必修、專業課程、專業實踐與學術指導、卓越工程師職業素養等在內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依照領域技術發展需求—定義專用能力要求—細化人才培養標準—研製培養方案—確定培養過程的邏輯,以知識圖譜方式,建立模組化、有重點、分層次的課程體系,由學生按需自主選擇模組和課程包,實現人才個性化成長。浙江大學創建《高階工程認知與實踐》跨大類通識性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包括工程設計、倣真、製造、測試、分析、整合、協同、應用等在內的全流程一站式高階工程技能和創新研發實訓,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真本領。

  落地落實“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工學交替作為工程碩博士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環節,是將高校知識育人和企業實踐育人優勢結合的關鍵途徑。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工程碩士研究生經過一年校內課程學習,已步入企業開展專業實踐。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依託在研校企合作項目、“揭榜挂帥”需求項目以及企業自研項目,協同企業提供專業實踐保障,以一人一策方式指導學生制定專業實踐計劃,實行“工學交替”培養。清華大學發揮已有科研合作資源優勢及科研項目關鍵抓手作用,面向專項試點企業廣泛徵集項目,組建包含400余個課題的專項校企聯合培養科研項目庫,為依據關鍵領域能力需求進行項目匹配提供有效支撐。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採用“三段式、全鏈條”模式,即在高校學習階段提供預先實踐項目、在入企初期提供基礎實踐項目、在工程創新階段提供創新實踐項目,通過工學反覆交叉迭代打通“理論、科研、工藝、生産”全鏈條,推進“産研”“學研”深度融合,實現“企業出題+校企解題+學生答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採取“三下標”學籍分責、“一體化、多頻段”管理、劃片區“駐地巡檢”等舉措,明確工學各階段校企雙方責任,讓校企合作由松耦合向緊耦合轉變,形成校企育人共同體,共同做好學生工學階段的管理服務和品質保障。

  2.深化工學交融,引領工程範式改革,全鏈條、全要素提升卓越工程師培養品質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首批高校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在做實校企聯合、重構導師隊伍、再造培養要素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有機協同的産學研合作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需要進一步強化目標引領,加大項目牽引,強化培養要素,提高導師指導效能,增強“工學交替”實效,全鏈條、全要素提升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品質。

  加強目標引領,全鏈條、全要素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體系建設。聚焦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核心要素,研究形成突出家國情懷與職業素養、工程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領導管理與持續改進能力、終身學習與全球勝任力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能力標準,建立核心課程教材、校企導師團隊、招生選拔、畢業和學位授予要求、工程實訓、工程師技術中心、品質保證體系等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標準。緊密結合不同領域卓越工程師成長規律和工程實踐特色,制定分領域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體系。

  優化溝通機制,“雙向奔赴”共同提升生源品質。優化校企在年度招生工作啟動前的前置性溝通機制,更加充分溝通雙方導師資訊、研究專長、在研項目、招生需求、相關聯的基層單位(如企業集團下屬公司、學院係所等),以及報考生源的基本資訊,確保項目招生規模和分佈與企業需求匹配、與教學支撐條件匹配、與培養品質目標匹配,吸納與卓越工程師項目高度匹配的、具有家國情懷和創新潛質的優質生源。

  強化項目牽引,實現有組織科研和有組織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依託政府和培養單位雙向發力,進一步發揮項目在産教融合中的聯結作用。由國家相關部門協同徵集重點企業技術難題,組織專家深入論證,將技術難題轉為科學技術研究問題,以項目指南方式定期發佈,並搭配項目資源配對平臺,供校企、校內外導師雙向選擇,制度上加深以項目為紐帶的校企聯合培養關係。由校企協同構建以關鍵領域能力需求為核心的“企業出題—高校組織專家凝練形成課題—高校選題接題—導生共同解題”項目匹配流程,依託高品質項目自由匹配,推進同題共答。

  積聚校企共建合力,創新課程體系的分類建設機制。在構建以卓越工程師能力需求為基礎的知識圖譜體系基礎上,根據課程類型,多主體分類完善適配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高品質核心課程教材。聚焦能力標準需求,持續打造系列核心課程教材;強調基礎理論和工程特色,校企協同構建線上共用課程,涵蓋思政素養課、數理基礎課和工程倫理等專業大類基礎課;突出解決問題的實踐技能,校企協同打造一批以知識單元為主線、以校企聯合授課方式開展的“雙師講臺”型專業實踐課程。

  互通校企師資,打造示範引領的行業國師團隊。明確校企導師分類遴選標準,校內導師遴選更加注重師德師風、工程實踐經驗、學術水準、在研高學術價值的校企合作項目、企業經歷等,企業導師遴選更加注重吸引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等高水準工程技術專家加入。強化校企導師交流協作,建立校企導師學術實踐研討組會制度,暢通校企培養資訊渠道,組織導師培訓交流,提升校企導師指導能力,實現“工”“學”無縫銜接。加大對企業導師的政策支援力度,將導師指導研究生情況納入工作量計算和考核,作為職稱評審、人才專項與選聘等的重要條件。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構建支撐高水準實踐創新的制度環境。建立符合工程碩博士特點的畢業及學位評定標準,加強工程碩博士學位論文標準研究,對於以工程案例、産品研發、項目設計等為主要形式的論文,評價標準更加強調實踐創新性,凸顯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效用。吸納一批具有紮實學術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承擔工程碩博士論文指導、評閱和答辯評議等工作,探索形成更體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特點的學位論文評價模式。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0日 14版)

來源:光明日報    | 撰稿: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