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讓世界聽到安吉竹聲,《竹海龍騰》把生命讚歌從田間地頭搬上亞殘運會舞臺
發佈時間 | 2023-10-23 09:35:34    

   豆大的雨點拍打在竹葉上,滴答聲捎來豐收的喜訊,遠處的稻田不時傳來蛙鳴、鳥鳴與溪水潺潺聲。雨水漸小,田間竹林裏又響起了人們熱火朝天的勞作聲……

  剛剛出現在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式的暖場節目《竹海龍騰》,表演者是一群特殊的演藝家——來自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的35位肢體、視障、聽障殘疾人,他們也是所有暖場節目中為數不多的殘疾人表演團隊,用特有的竹制樂器演奏出竹鄉之美,向世界展示殘疾人的力量之美。

  入選節目二合一

  安吉最精華的竹文化都到位了

  竹制的龍在場上翻騰,演員揮舞著高高的竹竿,一片綠意。“《竹海龍騰》包含了竹樂演奏《竹鄉歡歌》和竹葉龍舞《竹海圖騰》,都是我們安吉的非遺特色表演。竹樂演奏包含了竹扁、竹管琴、竹碗、竹鼓等23種竹制樂器,能夠模倣雷電風雨、鳥鳴蛙唱、小溪流水等自然界的美妙音樂,讓人仿佛身處安吉清新自然的大竹海‘綠色天堂’。”藝術團團長柳穎告訴記者,竹樂是安吉人從農家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獨有藝術表現形式,巧妙運用了竹子特有的音色演繹各種聲音。

  去年9月,亞殘運會啟動徵集開幕式暖場節目,安吉送選的這兩個節目雙雙入圍。8月3日,導演通知藝術團要求兩個節目合併演出,這意味著之前的節目編排都要推倒重來,時間非常緊張。

  “我和兩位指揮老師協商,挑取兩個節目最精華的部分,待各自排練成熟後再融合成5分鐘的表演。”柳穎介紹,前3分鐘的竹樂由15人操縱23件樂器,展現安吉人幸福和美的鄉野生活狀態,後2分鐘竹葉龍穿梭于竹海翻騰起舞,寓意安吉人熱火朝天的生産場景,兩個省級非遺項目首次共同演繹安吉的自然之美與文化之韻。可以説,融合後的表演效果更飽滿,但也對大到兩個團隊的配合默契、小到每個演員的微表情都提出更高要求。

  “竹葉龍舞蹈隊聾人演員居多,他們早已把原先的隊形、動作、節奏刻進腦子裏,臨時調換步位步法對他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另外,大家都非職業演員,缺乏大舞臺表演經驗。我們還把竹排鼓手增加到兩名,他們作為主奏手是整個團隊的‘總指揮’,所有人都以觀察他們的敲擊來把握節拍,一致的動作可以幫助減少緊張感,豐富表現力。”讓柳穎印象深刻的是,林凱和吳運兩位鼓手都是聽障人士,但何時落錘、何時停奏的動作卻要完全同步。為了訓練默契,兩人在每天8小時的正常訓練外,約定晚上繼續加練3小時,結束後把訓練心得發到微信群裏交流。

  為了這次無比難得的表演機會,兩個月裏所有成員都做出了“犧牲”。

  史宏偉的侄女因為要請叔叔當主婚人,為了不影響他排練主動把婚期推遲了一個月;年近60歲的李建華因身體不適缺席一週訓練,每天打完點滴就趕到訓練室旁聽,生怕錯過隊形和打法的變化……

  “帶團這麼多年,這次是最省心的。”柳穎笑了。

  綵排結束後跑了200米

  曾做過運動員的他説:圓夢了

  表演中,團員戴頌勵要用竹扁4次拋甩黃豆模擬雷聲和雨滴聲。把一斤黃豆用直徑1米、重約10斤的竹扁拋向4米高空,外人看來難度極高的表演他卻遊刃有餘,充滿魔幻般的視覺和聽覺效果。

  “黃豆一齊落回竹扁時的沉悶撞擊聲模擬打雷,左右平轉帶動黃豆發出的沙沙聲寓意一陣陣雷雨,轉速的緩急代表著‘雨量’的大小。”為了表現最真實的雨聲,每逢下雨,戴頌勵都會抽空走進竹林,仔細聆聽雨點拍打竹葉的聲音和節奏。他還琢磨出在竹扁內側刷清漆,可以讓黃豆的掉落聲更清脆。

  讓黃豆準確落回竹扁,對於有視力障礙的戴頌勵並非易事。“只能勤練,關鍵要控制住竹扁的水準度和拋甩力度,才能讓黃豆直上直下。這個動作我已經練了8年,還需要不斷精進。”

  34歲的戴頌勵如今是一名專職網格員,年輕時也有過在體育比賽中的高光時刻,初中時就加入校隊訓練,隨後拿過100米短跑湖州全市冠軍和省賽第五名。“別看他塊頭大,奔跑速度和應變能力也很快,我們都叫他靈活的胖子。”柳穎説。

  第一次走進“大蓮花”綵排後,戴頌勵沒有像其他隊友一樣收拾樂器,而是先在跑道上慢跑了200米,還特意和主火炬合了影。

  “沒想到亞運會的賽場這麼壯觀,我曾夢想站上這片舞臺奮力奔跑,這回終成現實,儘管是以樂手的身份,但已經圓夢了。”戴頌勵格外激動,他已經買好了田徑賽的門票,打算為和他一樣有體育夢的運動員們加油。

  藝術團裏早早買好門票的還有吳運,他打算帶上家人一起看足球賽。

  為了能和另一位鼓手步調一致,吳運在兒子的幫助下自創一本畫滿字母X和O的“天書”樂譜。X代表敲擊,O代表抬起。“看著它直接背,一遍不行來兩遍,一直往下背,直到把整首曲子的節奏刻在心裏,形成肌肉記憶。哪怕別人出錯,自己也不能被帶偏。”

  吳運學習敲擊竹排鼓始於2009年,每次拿起敲擊棒,他的內心總感覺心潮澎湃,無論是打擊節奏還是動作表演都頗有張力。“有節奏感、能打花式、會帶氣氛。”是柳穎對他的評價。

  用最美的竹樂器

  敲出對生命的堅持和勇氣

  竹樂是安吉的文化金名片,它的創始人是安吉縣文化館退休幹部柯國強,過去三十多年他一直研究和製作竹制打擊樂器,

  1990年開始,柯國強以安吉民間音樂“小放牛調”為素材,採用打擊樂形式創造出富有安吉地域特色的音樂,並開始用平日接觸到的各種竹製品來為舞蹈配樂。從最初的攤匾、蠶匾、蒸籠等7種配樂竹器,發展至今已衍生出了20余種。同行殘疾人藝術團裏每樣樂器的原材料,都是柯國強走遍安吉竹林一節節敲出來的。

  “竹子做的樂器‘嬌貴’得很,不能暴曬也不能受潮,但我們的樂器極少更新,像竹筒琴已使用10年,竹扁也用了7年,都是元老級。這歸功於每次演出後,柯老師和維護團隊用海綿小心地層層保護存放。”柳穎説。

  儘管近幾年藝術團外出展演好評連連,但在家門口登上這種大舞臺,大家還是頗為緊張:特別是第一次進“大蓮花”時,光找準位置和熟悉進出路線就花費不少精力。

  柳穎告訴記者,第一次綵排結束後,每個人都忐忑不安。在等待所有隊伍綵排結束,大家都留下來繼續加練樂器進場時間和放置點位。像竹葉龍的道具很重,僅龍頭就有十幾斤,小夥子們不僅要舞得好看和觀眾互動,演出結束後還要再從1號門跑到2號門共200米的距離,非常消耗體力。“雖然演出時間不長,但大家希望把安吉最美的竹文化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

  據悉,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成立於2014年5月,從最開始的30人壯大到如今的60人,除了竹樂和竹葉龍,還有戲曲、相聲、詩朗誦、小品等節目組,已經代表安吉和浙江參加過許多國內外的比賽和交流匯演。“和這群熱愛生活的人朝夕相處10年,我想同行二字無疑是雙向的,更多的是他們給予我們健全人關於生命力量在於堅持和勇氣的啟發,堅持信念攜手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柳穎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周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