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誰在製造網路熱點?起底“熱搜榜”背後的産業鏈
發佈時間 | 2024-06-21 11:13:23    

  造謠引流、有償刪帖、刷量控評,這些不法行為的背後都有“網路水軍”的影子。前不久,河南新鄉警方摧毀了一個擁有大量“網紅”“大V”賬號的特大“網路水軍”犯罪團夥,這個犯罪團夥還使用專門的控制軟體,實施批量轉發、點讚、評論,一個人就可以操作數百個賬號。

  2023年5月,河南新鄉警方在網上巡查發現,有大量微網志賬號異常活躍,頻繁同步發佈推廣廣告,並宣傳自己團隊的所謂的影響力、渠道和資源優勢,號稱通過他們的平臺,可以幫助客戶大幅提高瀏覽量,提升網路賬號熱度,甚至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將客戶提供的網路素材衝上微網志熱搜榜單。

  新鄉市公安局網技支隊民警 王政:我們感覺這個平臺是有一定問題的,因為擁有大量的社交媒體賬號,這些賬號首先肯定是實名的,我們懷疑這個平臺可能會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於是我們就對這個平臺開展了偵查。

  隨後,民警以客戶的身份與平臺客服進行聊天。據平臺客服介紹,該公司擁有不少真實使用的“網紅”“大V”賬號,還有大量普通的微網志賬號,可以將顧客指定的內容炒上熱搜。例如這條名為“00後寧願擺攤也不想上班”的話題,就是在他們的推動下,短時間內迅速登上熱搜榜第一。

  新鄉市公安局網技支隊民警 王政:我們瀏覽這個網站,它就像一個商城一樣,有各種項目,可以以不同的價位進行購買,其中有真人點讚和機刷點讚,標價真人點讚是1毛錢一個讚,機刷點讚是3分錢一個讚。

  根據平臺客服介紹,想要快速將話題炒熱就必須引起足夠的關注,通過大量轉發、點讚、評論獲得話題流量。民警判斷,微網志賬號都是實名認證,如果這家公司利用非法手段操控大量微網志賬號轉發、點讚、評論的話,很有可能已經涉嫌非法經營罪,而並不是之前所懷疑的侵犯個人隱私罪。

  新鄉市公安局網技支隊民警 王政:我們對域名、後臺伺服器進行調證,在後臺伺服器數據中,我們發現一個賬號相當活躍,承接了這個平臺50%的工作量,然後我們對這個賬號開展工作,發現這個賬號是衛輝籍張某在使用。

  調查發現,張某在衛輝市有一處工作室,該工作室可能就是張某刷數據的地方,隨後警方對張某所在的工作室進行檢查,果然,從中有重大發現。

  新鄉市公安局網技支隊 民警 王政:發現張某這個工作室有10台電腦,每個電腦上都登著大量的手機模擬器,每一個手機模擬器上,都安裝了微網志,登錄了微網志賬號,並且在每一個手機模擬器裏面,都安裝了一個名為“千語中控”的軟體。當時我們在現場發現,這個“千語中控”軟體,正在自動批量對某一微網志賬號,自動進行點讚、評論、轉發。

  警方現場經過清查,發現每台電腦上有50個左右的手機模擬器,10台電腦下來相當於控制了500個左右的微網志賬號。隨後,警方圍繞張某展開了進一步調查。

  從“刷手”入手

  順藤摸瓜 摸清鏈條各環節

  作為網路刷手,張某在接到任務後,會按照上線指示對指定話題進行轉發、點讚。那麼,誰是他的上線呢?從“刷手”入手,警方順藤摸瓜,調查整個鏈條的各個環節。

  張某交代,自己的上線是河南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除了雇傭網路刷手,進行轉發、點讚、評論之外,同時還研發了用於批量轉發的中控軟體。最開始的時候,張某只是按照這家公司指示進行轉發、點讚、評論,不過這樣的收入微乎其微,為了增加收入,他就購買了這家公司的中控軟體,開始批量進行轉發、點讚、評論。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像張某這樣的網路刷手,在全國還有很多,這家所謂的文化傳媒公司在全國各地招募的網路“刷手”就有上千人。

  新鄉市公安局網技支隊民警 王政:如果按照張某一個人控制500個微網志賬號來算,這個公司一天製造的虛假的轉讚評流量,可以達1000萬餘次,這個量還是很大的。

  如此大量的轉發、點讚、評論業務,警方判斷應該不止一家公司參與,通過對這家文化傳媒公司的資金流水進行分析,與其有大量資金往來的兩家網路公司浮出水面,一家在廈門,另一家在天津。雖然相隔千里,但這兩家網路公司有著相同的特點,都掌握一些網路大V賬號,這些賬號少則幾十萬粉絲,多則上百萬粉絲,在網路上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警方通過對這起案件的犯罪鏈條進行梳理,其作案手法也逐漸清晰起來。例如,某網際網路品牌方需要項目推廣,品牌方會與這些掌握大V賬號的網路公司進行聯繫,而推廣費用動輒就是十幾萬、幾十萬。而在推廣過程中排名越靠前,持續時間越長,價格也就越貴,然後以廣告合同的形式簽約。

  之後,這些網路公司將任務以固定的價格進行分解,打包給下游的這些文化傳媒公司,通過批量轉發、點讚、評論將品牌方要求的內容推上熱搜,吸引關注。

  一般情況下,這些網路公司會先為品牌方提供熱搜規劃案,並設置相關話題,然後通過操控話題炒上熱搜。在此過程中,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大V賬號,發佈與項目結合的話題,進行無痕廣告植入。最後,他們還會通過發佈不帶商業內容的話題,引爆話題熱度,從而實現話題衝榜。

  摧毀鏈條 分赴多地擒獲276人

  警方調查發現,這個“網路水軍”團夥涉及虛假微網志轉發、點讚、評論達幾億次,範圍包括社會熱點事件、明星炒作、廣告引流等眾多領域。掌握相關犯罪事實後,警方開展了收網行動,先後在河南、福建、上海等地抓獲276名犯罪嫌疑人,揭開了涉案公司非法獲利的細節。

  近年來,大量有著商業目的的話題推廣活動在網路平台中展開。在這些話題推廣活動中,一些網路公司就嗅到了所謂的“商機”,開始組織利用大量的網路水軍,對指定話題進行轉發、點讚、評論,之後再進行無痕廣告植入,以謀取鉅額利益。據警方介紹,2023年1月到5月,廈門的這家網路公司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非法獲利高達近1200萬元。

  根據警方的調查,在整條利益鏈中,像犯罪嫌疑人張某這樣的網路刷手處在最底層,為了擴大所謂的“業務量”,上一層級的網路公司會雇盡可能多的像張某這樣的網路刷手,於是他們就會在網路上發佈極具誘惑力的招聘資訊。

  警方調查發現,這個“網路水軍”犯罪團夥從事刷量控評虛假微網志流量連結160余萬條,涉及虛假微網志轉發、點讚、評論達8億余次,範圍包括社會熱點事件、明星炒作、廣告引流、養號吸粉等眾多領域。

  新鄉市公安局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 安軍勝: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採取刑事強制措施94人,移送起訴19人,判決了7人,打掉網路水軍公司6家,查獲具有破壞性的、自動批量轉評讚的軟體4個。

  據警方介紹,該案抓獲的嫌疑人中,平均年齡都在20多歲左右,甚至一些嫌疑人被抓後,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觸犯了法律,對此警方提示,在從事這類兼職工作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新鄉市公安局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 安軍勝:這個邊界問題主要在於,是否向他人有償提供,或者購買虛構的評論、點讚、轉發、增粉等服務,是否在網上發佈虛假資訊,炒作虛假流量,人為製造熱搜。還有就是,是否以非法的方式,獲取廣告收益和流量收益。

  “刷單控評” 為平臺商家提供有償服務

  除了虛假造勢,人為製造熱搜,賺取高額推廣費用,還有一些涉案公司盯上了網購平臺,通過下游買手充當“網路水軍”,惡意刷好評、刷差評,靠不法行為獲利,來看寧夏警方偵破的一起“網路水軍”非法經營案。

  今年2月,寧夏吳忠市利通區警方在工作中發現,轄區內一網路科技公司存在提供有償刷單、刪除差評的非法服務,涉嫌非法經營。在辦案民警第一次摸排時,涉案公司的種種行跡,透露出可疑。

  偵查時,辦案民警看到在出租房設立的40平方米簡易辦公區裏,有7到8名工作人員,在通過手機、電腦等開展工作。經過多次情況摸排,辦案民警發現涉案公司在成立之初是從事網路銷售服務,但卻慢慢變了味兒。

  吳忠市公安局利通區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徐赫顯:他們公司是2020年註冊的,一開始是提供網路銷售服務,但是後來在網路刷單或者刷差評、好評,夾帶有違法行為的服務,成為他們主要經營業務。

  與傳統違法犯罪形式不同,該團夥不僅結構清晰,分工明確,整個犯罪鏈條、空間更突破了傳統犯罪的地域、時空限制。面對這樣的情況,抓捕期間關鍵成員和證物的同步控制就顯得格外重要。

  吳忠市公安局利通區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徐赫顯:我們當時去了現場以後,第一時間把現場所有涉案工作人員帶離工位,防止他們與上下游聯絡以及對電子設備、數據進行損壞損毀。

  一系列縝密的偵查工作後,違法事實逐漸清晰,一個以馬某為首的“網路水軍”非法經營案逐漸浮出水面。馬某作為運營者,線上承接“刷評、刷單”的委託後發佈“刷單控評”任務,由該公司員工進行接單,尋找下游買手充當“網路水軍”,讓其進入特定的店舖購買特定産品,給商品好評或差評,經賣家確認後獲得相應報酬。

  吳忠市公安局利通區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 李波:這個行為擾亂了正常的社會市場秩序,也是法律不允許的。如果通過上述的違法行為獲利,基本上是構成違法犯罪的事實了。

  面對完整的證據鏈條,以馬某為首相關涉案人員對違法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該涉案公司已被依法查封,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