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打包費有時候真讓人不知道錢花在了哪!”今天,北京海淀某高校的大四學生李秀向記者反映,她和同學常點的一家麻辣拌店的打包費收得不明不白——“點0.01元的素菜福利,能多加一片青菜,但訂單同時增加了1元的打包費,連選擇口味都會再被收取1元打包費,不仔細看很容易忽視。”她對此感到難以理解。
家住北京昌平回龍觀的盧女士的外賣訂單也顯示:一份酸菜魚加上一份米飯,店舖優惠後全單共35.3元,其中打包費3.5元,食具包再另收0.3元。“這些費用超過餐費的10%。”盧女士感慨,“原來我在外賣打包費上花了這麼多錢。”
選個口味也要收打包費、收取打包費但不一定提供包裝、到店自取與外賣打包費用不一致……不少消費者表示,能接受外賣包裝的成本,但打包費經常是一筆“糊塗賬”,讓人摸不著頭腦。
“早餐的茶葉蛋每個收取1元打包費,買兩個就是2元,送到一看,裝在一個塑膠袋裏。”河南鄭州的周女士感到疑惑,“那我的打包費究竟花在了哪?”
這類情況在燒烤外賣訂單裏更為明顯。消費者王天雨收到一份外賣炸串後發現,訂單頁裏,打包費每串收取0.3元,自己點了十幾種不同菜品,打包費疊加,而實際到手只有一張錫紙包在一起。
也有不少消費者注意到,奶茶飲品存在多杯疊加收取打包費的情況。而如果到店購買奶茶,同樣的包裝卻不收打包費。
採訪中,提到打包費,一些商家表示也有“委屈”。北京市東城區一家羊湯店的店長解釋道:“餐盒、打包袋、一次性筷子、湯匙都有成本,再加上平臺的訂單抽成、消費者的紅包補貼,為了補回成本,打包費會加一點。”
對此,消費者並不買賬。盧女士認為:“外賣餐盒批量採購,成本並不高。如果是因為活動和紅包補貼,商家可以不參加,而不應把成本轉移給消費者。”
對於外賣打包費的收取標準,河北厚諾律師事務所律師雷家茂表示,消費者有權獲得品質保證、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商家在收取打包費時應明確告知。他提醒道:“一些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務時,看似寫明瞭相關類目及費用,但並未標明該服務的具體內容、包裝方式及規格等資訊,本質上仍不屬於明碼標價。一些商家企圖用‘渾水摸魚’的方式在消費者不知情的狀況下多收取打包費,有變相強制消費之嫌。”
雷家茂建議,平臺要進一步規範外賣打包費,商家要綜合商品特性,餐食、打包袋的實際用量等因素合理計價打包,並明確告知消費者。
來源:工人日報 | 撰稿:周子元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