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你的“小電驢”安全嗎
發佈時間 | 2024-03-25 09:38:53    

  “小電驢”,價格親民、小巧靈活,是上班族的通勤好搭檔,是外賣小哥的“傢夥什兒”,也是很多寶爸寶媽送孩子上學的必備款,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不言自明。在城市“最後一公里”的通行中,它們齊刷刷地穿梭,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可當它們停下來,充電、停放、保養,哪一樣都不令人省心,一不留神“燃”起來,就有可能變成危害一方的“火”患。如何讓電動自行車真正成為我們的生活好幫手,同時避免發生事故?考驗確實不小。

  一

  據統計,目前我國兩輪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有量至少有3.5億輛,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輛。

  放眼四週,小區裏見縫插針式的到處停放、商超外滿噹噹的停車區、在身邊嗖嗖經過的“小藍小黃”,都是電動自行車進駐我們生活的證明。電動自行車堪稱“國民交通工具”。

  同時,電動自行車帶來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國家消防救援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相比前兩年均呈上升態勢。近年來,各類事故的新聞在網路上已不罕見,甚至不乏特別重大事故引起輿論熱議。

  今天,擺在許多小區面前的,是車子多、不好管的現實情況和居民方便停車、安全充電的現實需求。如果難以保障,確實容易“火”起來。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社區、物業往往不具有執法權,其管理意見也不一定被居民接受,管得“用力過猛”又容易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帶來矛盾糾紛。同時,小區人員多樣、消防老舊、面積有限等多元問題又讓規範管理難上加難。

  井然有序、居民自覺的小區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存在各種各樣問題的居住區域。比如,有的老舊小區管理混亂,電動自行車或亂停亂放,或“飛線”充電,好好的公共區域長期處於“一片混戰”;有的小區看似管理有序得當,但其實並沒按規範來,架空層成了停車場,樓內設了充電區。

  起火如果能被及時發現,滅掉了自然好,可現實是,充電的時段往往是在夜晚,及時撲救有難度。並且,樓道中的起火點由於“煙囪效應”,會在幾分鐘內迅速竄至樓頂,受災面積急劇擴大不説,還斷了逃生路徑。更不要説拎回家充電而爆炸的電池、推到電梯裏爆燃的車子、被“爆改”的車輛由於線路超負荷而過熱起火……諸類操作防不勝防,令人惱火。

  誰不願歲月靜好、平安喜樂?而“禍患常積于忽微”,涉及“小電驢”管理的細枝末節都極易“失守”。該如何保障居民安全祥和的小日子,值得我們思考。

  二

  “小電驢”危險的一面恐怕無人不知,但事故依然層出不窮,問題到底出在哪?電池不合規、政策待完善、設施不健全、社區物業的監管缺位固然不可不提,可在筆者看來,也可以從“小電驢”車主們的“心思”出發,去進行考量。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不少車主能夠意識到危險存在,也有意按規定參與管理,可要麼是擔心電瓶、頭盔被順手牽羊,要麼小區並無定點停放和充電區域,要麼相關區域位置不合理、面積不夠放,要麼是城中村逼仄的環境不具備條件,總之是各種掣肘逼人“就範”,只好無奈選擇了諸多不合規動作。

  “不會這麼倒楣吧”的僥倖。哪怕新聞裏説得再嚴重、火災現場的照片和視頻再怎麼令人不忍直視,都有人覺得危險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依舊我行我素。線還照樣搭、電池還是照改、電也充一整晚,心裏總想著自己的“小電驢”應該是品質過硬的、運氣總不會那麼差吧,覺得不會有問題找到府,殊不知這正是害人又害己。

  “並未意識到風險”的漠視。隨便找個小店就買輛電動自行車騎著、“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堅持用車、只要“沒開壞”就往“壞裏開”、在家門口隨手一停等諸多“隨性”表現,折射出的是背後淡薄的風險意識。日常過於隨意,沒有敲響思想的警鐘,對安全宣傳不走心,是一種潛藏的風險。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任性。總有那麼少部分人,對他們來説,只要“哭喊聲”不來自於自己,便怎麼都無所謂。甭管街道社區怎麼限制要求,只要我不方便,誰説都沒用;不論鄰居如何側目和抗議,我就是要把車子推到家裏;更不用説什麼宣傳小冊子、志願者的安全管理、鄰里的苦口婆心,統統不睬不理。

  三

  針對不同的心理出發點,管理和疏導的方式也應當多樣。為了讓車主們平安用車,也為了城市發展和便捷出行的平衡,需要城市管理者開動腦筋,也需要每一位“車手”朋友同向而行。筆者有四句話與讀者探討。

  收緊、扎牢制度規範的口子。管理規範是各項要求的基石,也能讓管理工作更有打法。一方面不讓車子“亂來”,加以規範和引導,比如今年以來,河北廊坊、雲南麗江等地陸續出臺多個條例、管理辦法等文件,梳理職責,細化要求,強化電動自行車的消防管控、維修改裝等關鍵部位環節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敲打”廠商,從源頭抓起,突出産品認證,凈化市場銷售,比如自去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多項電動自行車新標準,目的就是希望從根源上保障産品品質。

  小區統一管理的配套提升。通過對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區的重新規劃佈局,老舊小區的適應性改造,街道、社區、物業專項管理機制的建設等,能夠綜合提升居住區的配套管理水準。再加上細節的創新和技術手段的引入,比如在電梯加裝電動自行車入內警報、樓道裝上紅外監控、消防安全智慧化建設等等,管理可以如虎添翼,讓小區內的電動自行車真正有序安全流動。

  讓安全用車成為自覺自為。用車人作為“第一責任人”,有責任守護好自己的“座駕”,買車不貪小便宜,有問題找正規廠家售後,把車停在安全的地方,出現問題能應急會處理,點滴小事串聯起來,就會形成安全的最大屏障。如果每一位車主都能主動學習相關管理規定、自覺遵守章程制度,那麼“小電驢”的規範使用也就能水到渠成。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安全監督“熱線用戶”。“小電驢”出現在城鄉的角角落落、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管理部門監督難以做到100%全覆蓋,這時候便需要借助群防群治。對於人人皆知的危險行徑、潛藏在身邊的安全隱患,市民應當勇做監督人。街道辦、物業、“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都是有效的反映渠道,用監督利劍共同營造安全穩定的居住環境。

  一邊是“小電驢”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一邊是要守牢的安全防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是不二之選。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撰稿 之江軒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