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尋找煙花爆竹“禁”與“放”的最優解
發佈時間 | 2024-01-03 09:32:05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報告2023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備案審查報告中公佈多起典型案例,其中提到“全面禁燃煙花爆竹不合法”,引發了熱議。事實上,2023年初,河南、廣東、山東、遼寧等多地將“禁止”改為“限制”,規定民眾在特定時段和區域內可以燃放煙花,得到了不少群眾的好評。隨著年關的臨近,呼籲解禁燃放煙花爆竹的聲音多了起來。

  一直以來,針對燃放煙花爆竹這個話題就有不同的聲音。有網友覺得,因為地方全面禁了煙花爆竹,傳統節日少了熱鬧喧囂,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也有網友擔心,放開燃放煙花爆竹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還有可能導致各種安全事故;還有網友憂慮,冬天甲流高發,放鞭炮引起的人群聚集和空氣污染都不利於呼吸道健康。

  “熱鬧”是中國人過年的關鍵詞之一,“爆竹聲聲辭舊歲”的民俗也已延續千年。誠然,燃放煙花爆竹需要一定的管控,但一禁到底、一切到底,似乎辦法過於簡單,有些不近情理,未能兼顧群眾呼聲、社會訴求。

  一

  算起來,很多地方的“禁放令”已經執行很多年了。“靜悄悄”的春節甚至從城市延伸到了鄉村,過年放鞭炮對大多數人來説成了一種奢望。

  我國對煙花爆竹的管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1988年,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出加強煙花爆竹的生産和燃放安全。2006年,國務院出臺了《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

  此後,多個城市開始制定燃放煙花爆竹的相關法規。再後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禁止燃放的行列,管控趨於嚴格,有的地方不分地段、不分時段全區域禁止燃放所有煙花爆竹,對違反禁令的還要進行處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803個縣級以上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禁放令”的出發點是好的。一方面,煙花爆竹燃放會産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對空氣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每年因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的火災、人身傷害等事故並不鮮見。

  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危害有目共睹,但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人傳統的年味。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傳統民間習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的“爆祭”和“庭燎”。漢代東方朔的《神異經》中記載了一種模樣像人的猴科靈長類動物“山魈”。據説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歷史上,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逐漸形成、傳承下來。 一部分老百姓希望政府放開禁令,其實這種心情可以理解,這樣的訴求也應該得到重視。

  事實上,就像有網友説,沒有哪一個地方會因為有排放而停止工業生産,會因為發生車禍而禁止開車。雖然“安全為大”“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但“就怕萬一”不必然導致管理上的“一刀切”。像燃放煙花爆竹這樣的辯證的問題還需要辯證看、辯證辦。

  對於有的地方、有些部門而言,倘若碰到什麼事情,因為怕出麻煩、怕擔責任,就簡單直接地“禁”“斷”“絕”,看似管理起來省心了、事情也好辦了,但實際上可能會是一種懶政,老百姓意見也不少。

  二

  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政策。隨著每個地方面臨形勢和環境的變化,煙花爆竹不應該一禁了之、一禁到底。

  過去十多年,總體而言,從霧霾重重到藍天常駐,我國空氣品質得到大幅改善。隨著大氣環境的好轉,以及各項空氣治理政策的配套組合,“禁放令”不該總是不分時段、不分地段地施行。每個地方在每個時段有不同情況,可以多結合實際來調整政策。

  此外,過年放鞭炮寄託著人們祈福的美好願望。正如有網友説,辛勞了一年,希望能享受過年的喜悅,希望有欣賞絢爛煙花的權利。很多人期待著春節能夠回家團圓,在鞭炮聲中釋放情感,在熱鬧喧囂中辭舊迎新。

  控制風險和繼承傳統如何兼顧,這是對各級管理部門治理效能的考驗,一禁到底不可取,但是放任不管也不可取。解答這個難題需要智慧,更需要擔當。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無助於問題解決。只有尊重法律法規、立足實際情況,因時因地對政策作出動態調整,才能讓政策更好地呼應民眾期許和現實需要。

  在某些情況下,與其“禁”不如有序地“限”。各地政府部門不妨多聽聽群眾的意見,在綜合考慮當地大氣環境容量、城市體量、消防安全、傳染病防控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調整本地區煙花爆竹燃放政策,像一些中小城市、鄉鎮農村沒有必要跟風“最嚴”,可以限定燃放的時間、燃放的區域。

  減少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的污染,還需要從供給端入手。比如,通過更好地規範引導煙花爆竹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除塵、減噪、脫硫等科研攻關,對材料進行科學改良,把燃放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針對煙花爆竹存在的安全問題,不能因為難、因為怕就避之不及。辦法總比困難多,相關部門除了對煙花爆竹生産、運輸、經營、燃放等環節形成管理聯動外,還需加強安全燃放知識的宣傳普及,避免因為燃放、觀看煙花爆竹導致大規模人群聚集,提醒大家在燃放煙花爆竹時做好自我防護,等等。此外,春節期間,由政府集中組織幾場大型的煙花秀表演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煙花爆竹的“禁”和“放”不應該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解答這個問題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堅持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出發,相信能夠找到最優解。

  三

  過年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綿延不絕,早已成為中華民族難以割捨的文化情結,和春聯、餃子、年畫一同構成了老百姓記憶裏生動的生活場景、溫暖的生活細節,更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句經典詩詞道出了煙花爆竹之於中國人的特殊文化意義。“爆竹聲聲辭舊歲”“鞭炮齊鳴四海春”,這些膾炙人口的話,傳了一代又一代。千年傳承的傳統習俗飽含著華夏兒女深切的情感共鳴。

  很多年輕人熱衷於過洋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些節日抓住了人們“好玩”的天性。有網友説,現在不少年輕人過節願意花錢去上海迪士尼玩,最期待的就是看一場煙花表演,拍一張照片發在朋友圈。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出生在城裏的小孩,甚至已經不知道我們自己過年有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了。

  文化的陣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過年貼春聯放鞭炮、元宵吃湯圓鬧花燈、端午包粽子賽龍舟,每一個節日都有特殊的載體、特殊的意義,沒有了這些內容,該如何更好地去了解、傳承節日背後的文化呢?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把我們的傳統節日好好地過起來。

  當然,我們不應僅僅盯住煙花爆竹的“放”與“禁”,還應積極關注和推廣各地熱鬧喜慶的傳統習俗,像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舞蹈,氣氛就非常熱烈,像浙江寧海的臺閣遊行、浦江的板凳龍、紹興的社戲,以及浙江各地精彩紛呈的民間戲劇團,都很有看頭,有文化味又熱鬧勁兒十足。

  總之,“過年能不能放煙花爆竹”這件事並不是小事,還需再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在減少種種不利影響的前提之下,儘量想方設法讓老百姓的年越過越有味道。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之江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