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偶像劇看的是偶像還是劇
發佈時間 | 2023-12-14 11:38:44    

   從觀眾感知度最高的瑪麗蘇風格的甜寵、爽劇,到如今融合了青春、玄幻、仙俠等元素的“進化版”偶像劇,可以説,偶像劇是整個國産劇市場中佔比較高的一種類型,而且歷來十分受歡迎。

  但不得不説,現在能夠激起觀眾內心波瀾的偶像劇越來越少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偶像劇甚至成了爛劇的代名詞。

  不僅如此,在各大平臺片單上,“偶像劇”的分類標簽已出現得不多,即使明明符合偶像劇定位的劇集,也被“青春”“熱血”等細分標簽取代。曾如日中天的偶像劇,如今卻人人避之不及,這是為何?

  一

  偶像劇是“舶來品”。它源自日本,主要指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起的愛情時髦劇,多由人氣偶像或歌手主演。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東京愛情故事》。

  橫向比較全球電視市場,中國偶像劇起步時間並不算早。1998年的《將愛情進行到底》,被認為是大陸第一部青春偶像劇。劇中李亞鵬騎車帶著徐靜蕾在校園飛馳的一幕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經典。

  21世紀初,國産偶像劇迎來高光時刻。《穿越時空的愛戀》《粉紅女郎》《男才女貌》等劇集,成為國産偶像劇維繫並鞏固其觀眾基礎的重要來源。

  隨著時代發展、觀眾理念變化,此後偶像劇開始在展現愛情、表達愛情的基礎上疊加其他元素。比如《宮鎖心玉》打開了古裝偶像劇的市場;《何以笙簫默》《你是我的榮耀》等以甜蜜元素取勝;《去有風的地方》等掀起了“治愈風”,男女主角在治愈彼此的同時也治愈了觀眾……

  直到現在,偶像劇依然每年大量産出,不過同時也面臨著較為尷尬的境地。比如一些劇在播出過程中就多次被“嘲”上熱搜。熱評裏,“演技狗血”“脫離現實”“劇情千篇一律”“看不下去”等評論比比皆是。相比看劇,很多觀眾反而更熱衷於加入吐槽的隊伍。

  二

  不禁要問,偶像劇屢遭吐槽,原因在哪?筆者認為,至少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偶像”先於“劇”。當下一些偶像劇的操作,越來越像是純粹在找一位或數位流量明星出演一部劇,期待用他們來撐起整部劇。片方往往過度依賴於偶像本身,卻忽略了劇本的優質性、敘事性等。可許多流量明星並未接受過專業表演訓練,在表演能力上缺乏經驗技巧。

  因此,觀眾更多看到的是一些流量明星脫離了角色和劇情需要,機械性、重復性地擺出一些動作,以此體現出帥、酷、甜的感覺。“偶像”的優先級大於“劇”,使得此類劇整合了所謂的偶像定制劇,而非偶像劇。此類作品,其實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

  同質化嚴重。曾有人總結當前影視劇拍攝現狀:青春劇火了,滿屏是校服;IP劇火了,各大知名小説紛紛被收購改編;能拍的劇都拍完了,那就再來一波“翻拍熱”。偶像劇市場嚴重同質化、跟風化,使得觀眾産生審美疲勞,也讓這一類型的劇作受到詬病。

  缺乏創新和突破,將影視劇創作當成流水線産品來生産,也是造成同類偶像劇扎堆上映的一大原因。比如,一些片方會直接邀請曾在同類劇中火過一把的明星飾演類似的角色。某位演員就曾提到,一位演員演了一個“茄子”紅了之後,就會有一大堆“紫色”的角色找過來。毫無疑問,這既不利於作品品質提升,也不利於演員個人發展。

  脫離了生活。不少偶像劇的劇情設計、片段展現,都嚴重不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一些劇中,還存在不少離奇荒誕的情節,浮誇之風盛行。

  比如,曾盛行一時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等傳統瑪麗蘇式套路,已日漸被觀眾捨棄。即便是霸總,現在的觀眾期待看到的,也是有“生活味”的總裁和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與之相匹配的女主。可反觀近年來的部分偶像劇,雖然披著“大女主”的外衣,內核依然離不開走“傻白甜”路線。這種只追求偶像效果,卻不考慮劇情的創作方式,被網友戲謔,“侮辱觀眾智商和眼睛的劇作何時休?”

  事實上,偶像劇依賴於偶像的人氣,這本沒有錯;藝術創作可以超越生活,也是公認的道理。但偶像劇不能唯偶像而存在,影視劇創作也必須與生活有一定的關聯度,否則它只能淪為一種無關現實、無關生活痛癢的題材。

  漫畫 圖源:視覺中國

  三

  可以説,如果偶像劇的品質無法整體得到提升,劇情注水嚴重、過於追求表面化等“槽點”不改,那麼國産偶像劇終將被觀眾拋棄。如何破解這種困境呢?

  要“偶像”更要“劇”。一部劇好不好,評價維度很多元,除了看臉,還要看演員演技、角色塑造,看整部劇的服化道布景,還有劇本本身是否具有打動人的內涵和意義。一些偶像劇之所以受歡迎,正是因為它們讓觀眾感受到了真正的愛情、特別的浪漫。比如在新世紀前,像《將愛情進行到底》那樣的浪漫,在當時的電視熒屏中是少見的,為那個年代的觀眾提供了一種情感撫慰。

  縱觀近年來爆紅的偶像劇,不論是現偶還是古偶,比如《蒼蘭訣》等,也在嘗試把浪漫愛情主題融入日常生活敘事,角色的言行也更為接近在現實生活中的狀態,讓“觀眾很容易被帶入戲”。這也證明,創作者只有重拾講故事的能力和水準,創作出具有故事性、敘事性的作品,才能受到觀眾喜愛。

  要流量更要演技。現有市場狀況表明,流量明星等已不再是劇作收視率的保證,僅靠其賺取眼球的作品常在口碑上遭遇“滑鐵盧”。流量明星的表演能力夠強,才能贏得口碑與信任。説到底,隨著時代的變化,觀眾的評價標準發生了改變,立意是否深刻、演技是否到位才是關鍵因素。與實力派演員相比,一些流量明星的演技存在不足,更需要沉下心來打磨演技、補齊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偶像和劇集是相互奔赴的,流量和演技也是相互成就的。近年來,一批年輕演員進入大眾視野,既為作品帶來了大流量,也讓觀眾從劇中感受到了來自偶像的感召力。這樣的“既要”“又要”,不妨更多一些。

  更多元也更深刻。如今,觀眾在看偶像劇時,早已不期待現實生活中也會發生“麻雀變鳳凰”式的逆襲故事,偶像劇的內涵與表達也應從單一、粗淺走向多面、深刻,其呈現出的“理想化愛情”和“理想化生活”,也應相應迭代、充實。

  因此,創作者應對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保持更敏銳的觸覺。比如此前爆紅的台灣偶像劇《想見你》,就試圖借愛情主題探討“青少年認同”的議題,啟示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認同自己、接受自己、熱愛自己。

  偶像劇之所以能捕獲大眾的心,不僅在於它們始終圍繞愛情這一人類永恒的主題而演繹,更因其不斷呼應著觀眾內心的期待。優質的偶像劇不應只是簡單地“複製粘貼”、粗淺地“耍帥比美”,而要做到以優質的創意、超高的品質、深刻的內涵,呼喚人們去熱情地擁抱愛情、擁抱生活。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之江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