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江蘇省南通市發佈《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通告》,要求全市範圍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製造、銷售冥幣紙錢、紙紮實物等封建迷信殯葬用品。這一通告引來不小的爭議。
南通的這份禁止令針對的是生産流通環節,但如果市場上沒得賣了,事實上也等同於極大地限制了居民的購買行為。殯葬業和祭祀活動中的確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和現象,比如在公共區域擺放紙牛、紙馬,搭設靈棚,吹打唸經等;在道路、居民區和其他公共區域焚燒紙牛、紙馬、冥幣等物品或者花圈、花籃等喪葬用品的。有些地方還形成了攀比之風,墓穴要大,紙人要扎得多,冥幣紙錢要厚。這些行為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還很不安全,每年因為不文明祭奠,引發火災的事也屢屢發生。
文明殯葬、文明祭祀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對不文明行為展開整治也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整治陋習不能只靠倡導呼籲,輔以一定的行政手段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不止南通,很多地方都推出了限制性規定,提出了“倡導文明祭祀新風,打造綠色無煙墓區”的口號。
但也要看到,就整體而言,不文明現象仍然是少數。大多數人只是象徵性地買點冥幣紙線,不存在攀比之心,談不上什麼浪費。
一些傳統習俗已經成為節日文化的一部分,不能簡單地跟迷信畫等號。拿紙線為例,算不算迷信行為?表面上看是的,紙錢源於神鬼之説,但其實延續到現在,很多人是通過這些儀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悼。這跟迷信沒有太大的關係。在大家的心裏,希望有一處空間可以安放親人的靈魂,可以安放自己與親人的美好回憶,這與其説是迷信不如説是一種寄託。特別在農村地區,傳統習俗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更深一點,氣氛也更濃烈一點,但若説是迷信,很難服眾。
當然,這個儀式的確可以用別的方式取代,祭祀也可以採用更符合現代文明理念的方式,一束鮮花也能寄託對親人的思念,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前的習俗就是迷信、就是糟粕、就是陋習,也不意味著從傳統到全新祭奠方式的轉型和演進可以通過“一刀切”的方式完成。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其實大量存在類似的現象,它們産生於蒙昧年代,未經現代科學的“炙烤”,但它們卻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深深紮根在文化傳承的血脈之中。如何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尊重傳統風俗,保留傳統文化,避免一刀切式管理,值得各地政府研究與探討。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高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