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食堂熱方興未艾。據統計,2023年全國新註冊的各類社區食堂超過1700家,而與此同時,部分社區食堂正陷入運營困境。半月談記者在中部某省一街道走訪看到,當地建成的9家食堂,有6家因虧損停業。
社區食堂價廉物美,解決了困擾老年人群體多年的吃飯難吃飯貴問題,以前出去吃嫌太貴,自己做吧又嫌麻煩,要買菜又要洗啊燒啊搞衛生,老年人體力精力都跟不上了,如今在家門口能吃上一口熱騰騰好吃又便宜的飯菜,正是公共服務托底,為保障老人生活築起的後盾。
政府通過社區食堂投入真金白銀,福澤民生。可以説,社區食堂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生動體現。一些社區食堂在服務好老年人、本社區居民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成為了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食堂,深受居民歡迎。所以,社區食堂不僅要辦,還要長期地辦下去。
但是怎麼辦,一定要有清醒的認知。社區食堂的定位是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又便宜的食物,基礎性普惠制是其特色,標準過低過高都不符合其定位。相比于砸鍋賣鐵,傾囊相助,一陣風、運動式的福利,量力而為、細水長流更可貴。有些地方比拼菜價、比誰場面大、誰裝修更漂亮,入不敷出,導致經營壓力大;有些地方拍腦袋決策,分解指標,明明不具備條件的也開設了,布點不合理導致前來就餐的人不多,食堂經營難以為繼。部分較發達地區還存在政策攀比,導致“福利泛化”。社區食堂價格本就低廉,有些地區提出老人就餐免費,有違民生福利“兜底性”原則。這些都是導致虧損,偏離民生軌道的重要原因。
民生不是攀比,不是比誰定的菜價更便宜,誰給的補貼更多。好的民生工程不會一味地追求便宜,貴在長期的堅持,如果只能堅持一陣子,最終形成巨大的虧空,老百姓的福利又能享受多久?誰來收拾殘局?
好的民生工程也不能只靠補貼活著,要能自己養活自己,形成良性迴圈。如果需要大量補貼才能維持,沒有補貼便活不下去,變成公共資金的沉重負擔,擠佔了過多資源,反而不利於社區整體服務水準的提升,不利於社區工作的開展。
可持續性發展遠比單純的福利比拼更符合市民的長期利益。從這個角度,適當才是最好的,不必擺大鍋飯、開免費午餐,維持一個合理的菜價就好。攤子也不宜鋪得太大,要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有需要才設立,要不然很容易造成公共資金的浪費。
用不計成本的投入換來的所謂口碑、美譽,卻忽視了內涵,重名聲不重實質,只是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是老百姓需要的民生工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高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