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充電寶……近年來,“共用”一詞變得越來越熱門,成為社會潮流,現在又有了“共用奶奶”。
據潮新聞報道,近日,寧波一群超有愛的奶奶火了。她們穿著紅馬甲,5人一組,高舉接送牌,每天風雨無阻接社區孩子放學。奶奶們在4年多時間裏共護送600余名孩童放學,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共用奶奶”。網友們實名羨慕並紛紛喊話:建議全國推廣。
不是家人勝似家人,是這個故事的完美寫照。62歲的袁佩君是寧波清泉社區“共用奶奶”項目的牽頭人。她在接送自家外孫的時候,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順帶接送起了鄰居家孩子。從此以後,一個奶奶變一群奶奶,一件事情變許多件事情。
當下,接送孩子放學無疑是許多家庭的剛需。特別對雙職工家庭而言,放學時間太早,造成的“三點半難題”更是備受多方關注。為解決這一難題,不少學校有了課後延時服務,一些校外小飯桌機構也應運而生。現在有了“共用奶奶”們出手相助,有效銜接了孩子和家長的時間差,切實解決了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其次,“共用奶奶”讓老人找到了服務他人之樂。不少老人退休在家,空閒時間較多,無所事事的狀態,讓自身的價值感喪失,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現在有一群孩子特別需要她們,社區及時搭建“共用奶奶”平臺,讓年長的奶奶發揮餘熱,豐富了她們的老年生活,創造了“老有所為”的場景,並獲得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再者,“共用奶奶”讓鄰里溫情有了生動的落腳點。“共用奶奶”的所有服務出於自願,也是無償的。當代社會隨著網際網路的極大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依賴於電子媒介,以至於造成社會生活某種“附近的消失”,付出與獲得的“交換”都是有價的,想要獲得純粹的、雙向的情感價值並不容易。一個“共用奶奶”的志願服務項目,讓整個社區涌動著一股暖流。也讓奶奶這個獨特的親情符號,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共用奶奶”之所以火遍全網,就在於它恰好切中了社會互助系統的“痛點”,在現實和情感層面實現了“一舉三得”。這種社區互助模式,是一種有益的積極探索,也是觀照現實的民間善治。要讓“共用奶奶”釋放更多和諧、文明的正向價值能量,有關部門不妨適時介入,對這一暖心之舉進行完善和規範化,讓“共用奶奶”的餘熱能夠持續保溫,讓這一公益項目走得更加長遠紮實。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陳江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